分享

书摘丨你该怎样吃?祖先告诉你

 自由自在雒惠军 2016-10-17


你该怎样吃?祖先告诉你!
文 / 亨利·史密斯·威廉姆斯

音频 / 凤凰FM


在吃饭问题上,一般人都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就是人吃饭是为了生活,另一种看法是人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对吃饭这个问题的看法会根据他所处阶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这样的差异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过分的暴饮暴食会摧毁我们从食物中感受乐趣的能力,所以某些人若是能够对食物表现出应有的节制,那么他们还是能够从美食中得到愉悦的。除此之外,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会完全失去对食物的兴趣。事实上,我们人类对食物的生理需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在现实中几乎不会有人不喜欢吃美食,虽然有些人可能在心理层面上哀叹这种事实的存在。
要想真正了解这种始终存在的生理需求,了解食物摄入对我们身体机能的影响,我们必须要明白,人的身体就像是一台机器,我们需要熟悉保存能量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利用食物所带来的好处。我们身体的每一种有自我意识的活动——即便是动一下手指等简单的行为——都必然伴随着身体某些机能遭受破坏,当然这种破坏行为之后释放出来的能量会通过各种复杂的化学方式传递出来。这种化学物质的转变若是以最通俗的话语去描述的话,就是我们身体能量的燃烧。氧气在进入肺部之后,通过红细胞传递到身体的某些部位,产生的能量部分以肌肉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部分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氧化的产物——也就是这种燃烧之后的残余物质——再也无法为身体提供任何营养与能量。事实上,这些残余的东西不仅是毫无用处的,而且还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如果这些有害的残余物质在身体或血液里不断累积,那就会变成有害的物质,很快地危害到我们的身体机能,摧毁我们的生命。某些人在患有肾脏疾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尿毒症的症状,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熟悉的经验,那就是人能够在长时间没有释放肌肉能量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所以,按照这样的理论,我们能够无限制地减少没必要的能量释放(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无限制的,因为心脏的肌肉、呼吸以及消化系统都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而不管这样的活动是多么不活跃,身体的机能都是需要释放能量的(除非人体始终处在某个温度上,而这将会是人体无法承受的)。这样的热量必然可以通过能量的燃烧得到补充,否则身体的温度就会很快降低,无法维持正常的体温。
一个最为显著的生理事实就是,我们的体温只能在一个很小范围里波动,否则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无论白天与黑夜,夏天与冬天,人的体温一般都不会与正常状态下的体温有超过一摄氏度的偏差。显然,身体的内部要比表面皮肤的温度更高一些,而血液的迅速流通会很自然地保持这样的平衡。即便是在我们因为患上某些疾病而出现身体不适,人的体温也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当然,这说明了人的身体机能能够有效地排出一些热量。人的皮肤和排汗系统,就是专门用于保持身体温度平衡的。当身体的毛孔打开之后,排汗系统处于一种活跃状态时,蒸发出去液体的过程就能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降温的作用。当我们身体的毛孔处于紧闭状态时,身体排汗功能就会处于最低限度,身体的皮肤就会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阻止热量的散失,从而维持身体热量的平衡。但在天气过热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身体释放出了许多热量,从而能够很快将体温降下来。


毕竟,这样的生物学解释不过是用相对技术性的术语去表达了一个熟悉的事实,那就是身体始终要靠食物维持。我们并不需要任何科学的分析去明白这个基本的事实。但是,了解一些最为基本的事实与现象,这始终是我们所感兴趣的。对某个人们已经熟悉的现象的解释能够让我们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事实。
比方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要发挥自身的分辨力,更好地在两种看似相互冲突的看法里得到更好的结果。如果我们想表达人类对食物欲望的需求,并且了解这种欲望的本性,就需要对此进行了解。为了达到相同的目标,我们很有必要更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层面的解释,了解为人类提供生命的物质的属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能暂时需要忽视诸如氧气等气体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氧气这种气体进入我们的肺部,然后与我们体内的“万能溶解剂”——水——结合起来,从而为人体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
若是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加有形的物质,也就是一般人所谈到的食物,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食物的种类虽然多样,但若是从化学成分去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大类:(1) 蛋白质,(2)碳水化合物,(3)脂肪。


蛋白质,或者说蛋白质物质,含有氮元素,同时也含有氧、碳、氢及少量的各种其他元素。若是从化学角度看,最关键的是氮元素。蛋白质通常也会被说成是含氮食物。我们都非常熟悉这一类的食物,鸡蛋与牛奶都富含蛋白质,还有谷类,特别是小扁豆、豌豆与大豆等食物,在这方面的营养更是非常丰富的。
之所以会有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一类的物质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以及氧元素组成的。糖与淀粉是典型的碳水化合物。
脂肪在物质组成成分方面与碳水化合物是相似的。脂肪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以及氧元素组成的,并且不含氮元素。它在元素的组成成分方面与碳水化合物存在区别,因此它们对我们身体的帮助也是不一样的。

蛋白质能够直接为身体的肌肉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也同样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而且很多能量都以脂肪的形式存储在身体中,以便日后使用。



我们平常的饮食必然要包括这三种类型的营养物质,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物学事实了。因此,我们需要稍微了解每一种营养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但是,列举这样的事实对于一般人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数以百万计的人在生物与化学出现之前,都能够很好地选择饮食。因此,我们可以说,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也是我们基于日常生活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并且最终会给我们带来满意的结果。毕竟,只有现实的经验才能够成为最终的衡量标准。但是,经验主义其实也能够与科学分析相互辅助、相互补充,以便让我们得到最好的结果。否则,我们就会陷入科学的教条主义,罔顾现实的一些基本的经验。
若是我们能够回顾一下科学史,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养成了杂食的饮食习惯。人类的牙齿与史前时代的祖先相比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显然证明了人类本来就是一种杂食动物。这并不能证明今天的人类就一定要在一顿饭里吃太多种类的食物,但这至少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毋庸置疑,原始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天吃饭的。在热带或是亚热带地区,我们假设我们的原始祖先生活在这里,他们会发现这里的坚果与水果是相对丰富的,适合他们吃的食物相对较多,并且不需要他们付出太多的努力。鸟蛋或是爬行类动物的蛋是他们能够获取到的,还有年幼的鸟类以及动物都是他们能够捕捉的,各种各样的蜗牛以及其他大型的昆虫,都成为了他们的食物。当然,还有河里的软体动物以及鱼类都是他们能够获取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原始人的饮食是相对多样的。
当人类成为聪明的捕食者与渔民之后,他们就会朝着高纬度地区前进。他们显然会发现自己的饮食习惯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那就是他们所捕获的猎物越来越多,改善了他们的蛋白质摄入水平。但若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的话,他们依然以农业生产为主,小麦与蔬菜逐渐成为了他们的食物,他们的食物变得更加均衡,因为这些食物能够为他们提供相当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在人类文明历史开始之前,这些原始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效的放牧者以及农业专家,他们所驯养的动物包括牛、绵羊以及山羊。在那个时候,生活在地中海地区的人们还不知道原鸡这种动物,但是鸭子、鹅与猪都已经被驯化了。黑麦、大麦、燕麦、小麦以及稻谷已经开始被栽种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蔬菜已经在被培育了,并且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喜欢。
但是,我们必须要记住一点,那就是生活在东半球的人们并没有火鸡吃,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马铃薯。玉米还没有成为人们日常享用的食物,玉米和火鸡都是美洲大陆独有的食物品种。在各种食物的推广当中,最重要的要数马铃薯的推广,这在16~17世纪对人类的饮食习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马铃薯能够给人们提供充分的淀粉,而且相对廉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原先的饮食习惯。在马铃薯推广到欧洲之前,肉类是他们的主要食物。
至于糖类食物,这可以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吃到的。在古代,糖类食物几乎只包括蜂蜜这种东西。希伯来语有这样一句话,“一片到处都是牛奶与蜂蜜”的地方,这就说明了在古代人的心目中,蜂蜜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古希腊人看来,蜂蜜是最为重要的商品。雅典附近的伊米托斯山上野生的百里香能吸引很多蜜蜂,带来一定的蜂蜜。在整个中世纪,蜂蜜都是糖类食物的一个重要原料。从甘蔗汁里面提取糖分的方法可以说是相对近代的时候才出现的——当然,这其中还有甜菜糖,正是这两种植物提供的糖类成分打开了世界糖类食物贸易的大门,不过这也已经是19世纪晚期的事情了。
几乎在过去的任何一个年代,蜂蜜的供应都是极为有限的,当然,现代的糖类食品的交易是相对发达的,这也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相比的。


我们无法找到关于这方面内容的精确数据,但我们惊讶地发现,相比于古代人所得到的极少量的蜂蜜,当代人能够制造数百万吨的糖类食物,这几乎是过去的人们所不敢想象的。
我们可能会说,这些糖类食物对我们当代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事实上情况也的确如此。可以说,人类成功地获取了大量的糖类食物,这对于改善人类体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至于这种作用的影响到底如何,我们尚且很难做出判断。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饮食习惯的改变会对整个人类的体质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可能会增强人类的体魄。我们可以知道,现在一般的英国绅士阶层的人都已经穿不下中世纪英国人所穿的盔甲了。至于一般性的健康问题,我们可以从人的寿命上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人要比之前的人更加长寿。但是,我们也必须要防止得出一个绝对性的结论,因为我们现在通过研制出预防性的药物以及改善卫生状况,消除了一些疾病,从而大大提升了人类的健康状况。比方说,这种改变的起源并不在于我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而在于詹纳的发现帮助我们消除了天花——这样一种疾病在我们的曾祖父那一辈人生活的时代,可能会让人类1/10的人口都成为受害者。
这样的事实时刻提醒着我们,在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的陷阱当中。关于这方面研究所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我们祖先的饮食状况似乎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而且人类一般性的发展似乎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因为我们能够得到各种丰富的食物。现在的人们再也不需要过分关注一些饮食方面的理论,但他们依然能够茁壮成长。


毋庸置疑,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对食物挑剔的人,他们都说人类要限制自身的饮食范围。比方说,我们知道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曾推崇严格意义上的素食主义,他所处的时代是公元前6世纪,距离现在已经差不过2 500多年了。但几乎没有哪个文明的社区愿意大规模地执行这样的饮食习惯。直到今天,很多提倡素食主义的人都是在倡导这样的一种理论而已,根本找不到一些能够让人们信服的证据。
几乎没有人会质疑一点,那就是人类是应该在餐桌上吃一些素食的——当然,我们在选择素食的时候是要做出一些甄别的,帮助身体补充一些恰当的营养。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只有一些波利尼西亚人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他们都是一些并不开化的野蛮人,所以他们的行为不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我们已经指出了一点,那就是崇尚素食的野蛮人通常都是残忍且无情的,而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饮食则几乎完全是以肉食为主的,但他们却是性情温和的并以和平的态度闻名世界。但是,气候状况的不同显然是决定人们性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一些人生活在热带地区,另一些人则生活在寒带地区——因此,我们显然不能单纯从一些表面上的事实得出一个概括一切的结论。
 


选自亨利·史密斯·威廉姆斯《幸福的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