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茯苓抗炎保肝,一点也不“土”

 清茶清清 2016-10-17
土茯苓抗炎保肝,一点也不“土”——温振英教授讲用药“一专多能”热解毒凉血药
原创 温振英
温振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温振英传承工作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导师。  
温振英教授擅长运用“整体医疗模式”治疗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抽动障碍及小儿多动症等。她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审机求因、标本兼顾,主张采用既治疾病又兼调体质的整体医疗模式;从“脾为后天之本”“人以胃气为本”的理论观点切入,治疗达到协调五脏、平衡气血阴阳之目的;处方选药注重药物的“一专多能”,以简化方剂,利于患者服用;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膳食平衡,提倡神体结合、动静(阴阳)结合进行修身锻炼。
小编语:温老擅治小儿病,组方用药严谨, 一方一药均细细斟酌,用之必有因,取之必有据。严师出高徒,这种态度,在温老的徒弟——李敏老师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成稿的过程中,李敏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核对,甚至在出差的火车上紧张地核稿,为了一个方子中诃子的用量是10g还是6g做了很多的论证。精神之严谨,令人敬佩!
在用药中,温老尤其注重药物的一专多能,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一专多能”——温振英教授选药的关注点
”王老师治疗小儿便秘以草本健脾润下方加减。常用药:钩藤、白茅根、化橘红、木瓜、生地、生甘草、火麻仁、伏龙肝。随症加减:内热阴虚加沙参、麦冬等以滋阴通便;厌食加谷芽、鸡内金消食开胃;腹胀甚加莱菔子理气消胀。
“一专”指该味中药所具备的主要性能及功用,“多能”指通过药物的主要功用可治疗多种疾病,也包括现代药理学研究其所具有的多种药效。如黄精,性味甘、平,归肺、脾、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这是一专;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黄精不仅能降血糖、降血压和防止动脉硬化,还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具有显著的抗结核杆菌作用,对多种致病真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这就是多能。若遇有虚人感冒,温老师在方中即常用黄精。温老师运用这些具有“一专多能”的药味治疗疾病,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药少力专,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并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土茯苓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膀胱经,具有清热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等功效,传统应用主要集中在湿热淋虫、痈肿、疥癣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等方面。温老师取其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而又性平不苦寒伤胃的优点,临床用于多种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咽痛,或伴有咳嗽、流涕,查体多有体温升高、咽部充血或有扁桃体肿大。温振英教授此时应用土茯苓,既清热解毒以利咽喉,又不伤患儿脾胃,而且味道清淡,患儿易于接受。
☆鼻窦炎。患儿常表现为鼻塞流黄涕,可伴有头痛、咳嗽,为湿热阻塞肺窍之证。土茯苓清热解毒,祛湿化浊,配合石菖蒲、防风等祛风通窍之药,临床效果显著。
☆泌尿系感染或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仅表现为外阴瘙痒、尿频不尽,舌红或淡红,苔白厚或腻,脉滑。土茯苓除湿解毒,可导湿热下行,是治疗下焦湿热的理想药物。
☆小儿湿疹。小儿“脾常虚”,易发生运化失利而湿浊内生,外发于皮肤而形成湿疹。温老师在祛风健脾的基础上加用土茯苓,标本兼顾,清热除湿而不伤正。
☆慢性胃炎、结肠炎。脾胃不和日久,湿浊内生,阻滞胃肠,可表现为胃脘或腹部不适,甚或疼痛,恶心纳差,大便不成形,甚或夹有黏液。土茯苓,味甘、淡,性平,除湿化浊而不伤脾胃。
明代李时珍曰:“惟土茯苓气平味苦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故诸证多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土茯苓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利尿、抗菌抑菌、抗肿瘤等作用,并可保护肝细胞、抗脑缺氧、保护缺血心肌,是一味作用广泛、值得临床开发的药物。
摘自《明医馆丛刊》之《温振英儿科诊疗传真》主编:温振英 李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