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研修

 生活-快乐 2016-10-17
日期:2016-09-13 22:11   作者:王晶华

一、课堂怎样才算“目中有人”?

 课堂要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情怀、有境界。但最根本的是“目中有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其次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要找准学生的认知障碍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也就是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研究所教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之间的互动关系;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思维的自由,拓展他们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构建有思维含量的课堂。

二、教师的哪些素质直接影响他的课堂?

答: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教学的方向;教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决定着他的课堂张力;教师智商、情商、志商、行商决定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高度。新时代的老师,必须不断反思、学习和积淀,不断创新、升华和提炼,才能打造精彩的地理课堂。

三、怎么让自己的课具有学科精神、学科味儿?

明地析理、格物致知。课堂上学生是否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能否训练其收集、处理、分析、评价地理信息的能力?区域所搭载的经纬度、河流、地形、降水、气温、城市等信息,是否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否给学生地理表达交流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提供养成的条件和空间?如何培养学生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这些都要通过有学科精神和学科味道的课堂来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养成。

四、教学目标定位——“可见的学习”

答:目标的续写要有活动、有评价、有学习成果——可评可测可观察,也就是“可见的学习” 。

案例一:高中第一课地球在宇宙中的目标续写

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以往书写的学习目标:

1. 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 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4.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出现生命的原因

反思: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要可操作,以往目标的“掌握、理解、了解”是内显的行为动词,不可操作。

如何改进?要把内隐的行为动词变为外显的表现,使目标就变的可测、可评,让人一看学习目标,就能知道老师怎么设计这节课,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有什么样的学习成果——看得见的学习

改进后的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天体的概念并判断天体

2.学生能够绘制简易示意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3.学生能够运用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4.学生能够分析地球出现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5.依据材料判断某一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并分析原因

案例二

水循环案例

学习目标:

1.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准确注明每个环节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水循环过程和环节,设计“月宫一号”模拟仓内水循环利用的大概方案。(图形或文字皆可);

3.通过百脉泉保泉计划探讨人类对水循环施加哪些影响,应该如何促进人地协调?

五、师生课堂互动中存在哪些问题?

1.提问:不停地问,不停地答,频率太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自由。

2.提问的有效性:边讲边问,高密度提问;记忆性问题居多,齐答比例高,教师完全控制课堂;询问后基本没有停顿,不利于学生思考。

3.学生回答:齐答、抢答,课堂的思维含量低。杜威说:“不少学生由于慢慢动脑筋认真思考问题,而被指责为“反应慢”,“回答问题不敏捷”。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养成了快答抢答的习惯,虽然快却停于肤浅表面。对问题、对困难的思索要达到相当的深度才能保证思维结果的质量。而在教学中只鼓励学生迅速背诵课文或展示快速记忆力的做法,等于是鼓励他们快快滑过真正问题的表面浮冰,这是不利于真正的思维训练的做法。"

4.教师的理答:打断学生,自己代答;对学生的回答不理睬;重复问题及学生答案……杜威说:“教师有垄断连贯叙述的习惯。如果把教师一天说话的时间统计起来,与同学生说话的时间加以对比,那么许多教师都会感到震惊。而且,学生们的谈话也常常限于用简短的词语或单一的不连贯的句子来回答问题。详述和结论都由教师包办,只要学生的回答中多少有那么一点线索,教师便常常给予肯定,然后加以引申,详细讲述他认为学生应当表达的意思。这样,零星的、不连续的叙述的习惯就必然导致思维的瓦解。”

建议: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1)提问之后停顿,让学生在头脑里组织答案或者写出来答案;

    2)小组合作之前首先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与研究基础;

    3)讨论或者讲解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思与整理。

.给学生思考以及验证思考的空间

    1)情境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2)要创造冲突情境,引起学生思考的强烈愿望;

    3)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养成敏锐观察和连贯推理的习惯。

.尽可能地暴露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自然倾向出发组织教学

    1)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2)应更有效地创造引导学生倾听、记录与回应他人的思维过程。

六、对于课堂参与度,有哪些误读?

参与度高:指的是课堂里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能积极思考,都为回答问题作好了准备,能及时记录自己或他人精彩的或存在问题的思考。

1.参与度并非仅指获得公开表达机会的同学的数目,倾听、记录、多元互动、反思与修改等等都是提高参与度的好策略。

2. “伪参与”经常出现。

如个体学生回答问题时,并不给予全体学生思考时间,而是提问问题后接着叫起个体学生回答,这样其他所有学生就失去了思考并组织自己的答案的机会;个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并没有措施引导所有学生倾听该同学的回答,导致对话成为教师和个体学生的对话,其他学生成为看客的局面。

3. “浅表参与”普遍存在,使课堂效率低下。

学习一部分内容之后,教师也没有给予学生消化、整理的时间;教学时,往往叫起一个学生空说,或者让学生集体回应,而没有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或者同学的思维过程。导致思维浅表,既不利于知识掌握或者能力形成,也不利于知识的保持。

4.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参与度可以依靠小组合作,目的是尽可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得到及时关注的频度。但是提高参与度却并不能仅仅依靠小组合作。

.提高参与度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设计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方式。

七、地理老师可以做哪些新的尝试?

答:地理的天空很高远,地理的土壤很深厚,地理的内容很生动。地理实验课、拓展微课、野外地理实践、项目学习、参观采风、生活体验……只要去尝试,一个不小心,就会打开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

如何从更能体现学科精神、更能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的高度重构高中学科教材?如何从促进学生更加整体、连贯地学习、思考的角度重构教学流程?部分学习内容可否尝试翻转课堂?能否改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肢解式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连贯的内容,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辨认出学科学习的关键能力,从而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如何可以有“少即多”的气度,用较多的时间学习较少的关键的内容?

不一样的精彩,在你的课堂上……

评论列表
  • 尊敬的用户,您的评论已发表成功,服务器将会在几分钟内更新显示。您的评论内容如下:
    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养对教学工作的成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课堂互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深度和广度,的确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 靳燕
    • 学员
    • 2016-10-13 22:47
    • 济宁市实验中学

    精致并且内容详实 具有很强的学习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