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网络心理测试影响你的生活·台州晚报

 窗前有树905 2016-10-17

  即便是专业的心理测试,结果在临床上仅作为参考,而不是判定的依据

  记者 金伟巍/文 陈静/图

  “一分钟测试你是怎样的人”、“你从来没发现的另一个自己”、“心理学图片看穿你”……经常上网的人会发现,如今网络上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心理测验,只要凭直觉选个图形,答几道题,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个性,预测爱情、财富等。

  渴望认识自己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对自身心理的好奇心也在提高,加之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多人因此来参加心理测试。但是,这样的心理测试靠谱吗?是否能真实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听听心理神经卫生科医生的看法吧。

  网上心理测试流行

  市民黄小姐是个“网虫”,经常泡在网上,所以经常能看到网页推送的各种心理测试,有测爱情的,有测个性的,也有测财富、测性取向的。出于好奇,黄小姐有空的时候都会点进去做一下题,有时候觉得有意思,便推荐给朋友、同事测试。

  “我发现身边很多朋友都爱做这类测试题,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探索自我的冲动,而网上的心理测试简单易行,给大家提供了一种途径。”黄小姐说。

  另一方面,许多职场人员时间精力有限,同时担心万一被人知道自己去做心理咨询“影响不好”,不愿走入正规心理咨询机构,更喜欢在网络上做各类问卷,“寻医问诊”,自我判断,这也使得网上心理测试大为流行。

  人们喜欢在网上做心理测试,也跟网络平台上提供了很多五花八门心理测试网站有关。记者在互联网上随便一搜索,就有好几百个心理测试的网站,而关于“网上心理测试”的条目多达319万个。既有专业机构提供的网上心理测试,也有其他网站开辟的心里测试专栏,还有的则是在娱乐网站、论坛里张贴的心理测试题目。

  网上心理测试可信度低

  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心理治疗师虞安娜认为,人们通过网络等途径接触的心理测验,很多都带有娱乐性质,不够规范,图个开心无妨,但切忌用于指导行为。

  据了解,按照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心理测验通常分为智力测评、人格测验、临床测验和职业测验等。智力测验可用于评定一个人一般能力水平和表现特点;人格测验则可用来预测一个人独特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和行为特点;临床测验常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障碍的筛查和辅助诊断,如评估抑郁、焦虑、儿童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而将这些测验应用于职业指导与选拔则产生了职业测验,测验既可以为单位选拨人才,评估求职者的心理素质是否符合岗位的需求,也可用于指导个体择业或进行职业规划与发展的咨询。

  不过,这么专业的事情不是在网上答几道题就可以完成的。虞安娜解释,首先,网络上的文章被人复制来复制去,内容或多或少都会有变化,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其次,心理测试也分年龄段,网上这种大众版、谁都可以测的测试题显然不专业;第三,人的心理活动很复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做同一道题,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某种心理问题或者倾向,需要心理医生持续一段时间的跟进,而不是简单地做几道题就可以得出结论。

  科学的心理测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法,它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是心理治疗师们常用的诊疗手段之一。“我们所选用的测试题都是心理学专家们通过大量测试样本后提炼出来的,真实性、有效性比较强,并且在测试后进行专业的解读。”虞安娜说,科学的心理测试有着严格的制定过程,即便如此,测试结果在临床上也仅作为参考,而不是判定的依据。网上的心理测试鱼龙混杂,作为消遣可以,但不能太当真。

  常在网上做心理自测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临海的王同学是一名中学生,一次闲来无事在网上做了自测题,测试结果显示他有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看到这个结果,王同学先是表示吃惊,然后仔细想想自己的一些行为,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确有同性恋倾向,于是在QQ签名上写上:我是一个同性恋。家人发现后非常担心,将他带到医院精神卫生科咨询,最后医生给出的答案是:他并不是同性恋,只是缺乏家庭关爱,有些叛逆。

  虞安娜告诉记者,很多人在网上做了自测题后,就会给自己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比如:我是一个忧郁的人,我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等,然后戴着“面具”面对别人。一旦给自己贴上标签,他们就很难摘下,并且会影响到生活。

  她曾经遇到过一对年轻夫妻因为无聊做心理测试,结果导致夫妻关系出现裂缝。这对小夫妻在玩微信时看到一个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丈夫是一个“很色”的人,妻子因此变得敏感多疑,动不动怀疑丈夫,夫妻二人经常吵架。

  虞安娜强调,心理测量作为一种工具,就像我们都能买到的电子血压计一样,必须正确使用,并且与专业人士的诊断、治疗方案结合起来,才能正常发挥它的作用。买合格产品,才能准确测量;有正确的使用方法,才会有科学可信的数据。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测量,能够监测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但是,如果健康人频繁测量,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