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情记忆|王选信:散文《岳母》

 雪鹰精品书屋 2016-10-17
感情记忆|王选信:散文《岳母》
  去年十月底在榆林出差写了篇《杯子》,没过一天,心爱杯子的盖子就丢了,让我伤心了好几天,前几天刚写完一篇《可爱的老人》,记录的是岳母艰难坎坷的一生,可写完才三天,岳母突患疾病住进了医院,抢救了三天,回天乏术,老人不幸去世,实令我揪心。我说自己是“毒笔”,恨不得砸了电脑,搧自己几个嘴巴。
想想四月份女儿才给外婆房子装了空调,上个礼拜又在世纪金花给外婆买了一身衣服送回家。空调没享受,衣服还没穿,老人就走了,真让人唏嘘。
老人的病来的太突然了。
感情记忆|王选信:散文《岳母》
五月二十三号是个礼拜五,天下着小雨,下午女儿早早下班回来看孩子,一家人热热闹闹,正商量着晚上吃什么,忽然妻子的手机响了,正看书的我还没等得接电话,电话就断了,我赶紧赶到厨房,把手机递给正准备做饭的妻子。妻回拨电话后,脸色大变,我问怎么了?妻回答说哥告知母亲中午发病,下午两点已转入医院,医生说是大面积心肌梗塞,正在急诊室抢救。晴天霹雳,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女儿:“妈,不要做饭了,赶快收拾东西,打的回临潼。”
女儿说的是。大家齐动手,关窗子收拾厨房,给娃带足了奶粉、衣服和尿不湿,妻把家里的现金尽数搜出,女儿没忘把银行卡揣在身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四十五分钟后,我们赶到了医院。
岳母躺在病床上,鼻子插着氧气正在打吊针,检测心脏仪器的屏幕上,幽幽的闪着亮光,儿子、女儿、外孙女、女婿等焦虑地围在旁边。老人双目紧闭,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但心里明白,耳朵灵敏,说话清晰,从来人的声音中均能一一辨认出各自的姓名。妻说:“妈你认得我是谁?”老人准确的叫了妻的名字,女儿叫声“婆——”,老人叫出女儿的名字并说:“你来了,”我一时插不上手,只好找主治大夫了解情况,大夫诚恳的告诉我:“大面积的心肌梗塞,非常危险。”“还有什么办法么?”“九十岁的人了,不可能做支架手术,只能尽心了,”他还补充说,如果小面积的堵塞,抢救及时,冒险做个支架或许还行,像这样岁数大的人,又这么严重,只能打吊针期盼奇迹了。
我把医生的话记在心里,思想上做了最坏的准备。
感情记忆|王选信:散文《岳母》
妻哥在走廊里泪眼婆娑的叙说着母亲患病的经过:昨天中午,隔壁本家给孙子做满月,请老人过去坐席,九十岁的老人走路比中年人还快,席间和同桌乡党谈笑风生,根本看不出有病的征兆,今天中午十二点,老人忽然感到胸部疼痛,他赶紧到村里找医生,医生看后建议立即送医院治疗,没想到病情竟如此严重,说完,双手不停地颤抖着。
已经是晚上八点了,黑黝黝的骊山笼罩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凉风和着细雨从打开的窗户中钻进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吊瓶中的液体不紧不慢的“滴答”着,老人断续的声唤使急诊室里充满了可怖的气氛。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八点,大家忙的顾不上吃喝,我留下照顾老人,建议其余的人到外面饭店吃点饭,顺便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第二天中午,我又问在煤矿疗养院当大夫的外甥女女婿,看还有啥办法没有,他悲伤的说:“没有什么好办法,好人的心电图是锯齿形的,你看我婆的心电图似长城般的矩形,俗称“墓碑”型,问题确实严重”, 但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们心怀侥幸,企盼老天睁眼。
25号晚上八点,老人呼吸已十分困难,在接到医院下达的第五次病危通知书的同时,医生说:还是送老人回去吧,再等下去,救护车就不好送了。儿女们商量后点了头。
孙子趴在婆身边说:“婆——,咱们回家吧,”老人高兴的说:“回家心里就坦然了。”车到家门口,孙子告诉婆:“婆——,到家了”,老人睁开多日一直闭着的双眼,有气无力的说:“到家了,让我好好睡一觉”。这时,前来探视的族人及村上的乡党们一下子拥满了整个房间,老人虽闭着眼睛,仍能一一叫出她们的名字。十点以后,老人进入了昏睡状态,可呼吸却越来越急促,凌晨两点整,老人静静地停止了呼吸,平静地走完了一生,距九十周岁仅差24天。
老人活着的时候,没叫儿女们受一点累,没给床上拉过屎,拉过尿,没让大家洗过一件衣服,没让儿女伺候过一天,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来的光明,走的磊落。九十岁了,可谓高寿,虽然得了点病,也算寿终正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善心得善果。老人一生修为行善,自然有此结果。
在村里,岳母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红白喜事等无一不精,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均料理有方;节气、时令、谚语、歇后语、笑话、习俗均有领悟;织布、纺线、裁剪样样在行。解放前,一大家子三十几口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大妈是领事的,岳母帮大妈操持家务,并带领妯娌们把家务事干的井井有条。妯娌之间关系很难处理,但岳母却处理的恰到好处,谁有什么困难,或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都喜欢对岳母诉说,岳母也尽其所能予以帮助。岳母在妯娌之间和叔伯之间享有很高的威信,也是这辈老人中活的岁数最大的一个。
几十年来,门中谁家有大小事情,岳母都乐于帮忙,即使到了晚年干不动重活了,还常常把族中的同辈以及村中的老人请到家里玩纸牌,拉家常,增加生活乐趣的同时,还把儿女们孝敬的吃食拿出来和她们一起分享,所以大家对她都很敬重。侄辈和孙辈们也喜欢和岳母往来,岳母对他们没有等级观念,穷富、愚痴皆一视同仁,谁遇到困难,出力出钱,毫不吝啬。
听说岳母去世,远在兰州打工的几个堂侄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连夜赶回,在外地工作的几个堂孙也纷纷回来为老人送行。
28号中午,送葬的孝子贤孙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人人哭得泪人一般,亲朋好友和村里的乡党都来帮忙,送老人最后的一程。

感情记忆|王选信:散文《岳母》
  西方接引,天堂安息。
送走了老人回到家里,面对着老人慈祥的遗像,我久久不愿离去,想着老人的好处,两眼又溢满了感激的泪水。
岳母家的成分是社教运动中由中农补划为富农的,听说是因其大家族中有人对当时的村干作风看不惯提了点意见,遭报复诬陷被错划的。文化大革命中,岳母家自然成了所谓的革命干部们批斗的对象,岳父的蒙冤使岳母也饱受了凌辱和精神摧残,但岳母乐善好施、善良厚道的性格始终未变, 就在那少吃没穿的年代里,到村里要饭的人极多,只要讨饭的穷人走到门前,有饭给饭,有馍给馍,从来没让一个讨饭者空手离开。有一年冬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婆来到门前,恰是午饭时间,岳母热情的让老人先坐在门墩上歇息,后到锅里舀了碗热腾腾的糁糁面端给老人,老人狼吞虎咽,顷刻间囫囵下肚,显然还未填饱肚子,老人不好意思再开口,岳母看在眼里,二话没说,又舀了一碗递给老人。老人端着碗,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她拉着岳母的手心酸的说:“家里孩子多,吃了上顿没下顿,我一个老婆子抹下脸出来要饭,能给娃们省一口算一口。出来几天了,没吃到一口热饭,今天遇到你这活菩萨了,算是救了我一命。”老人缓了口气,担忧的说:“可我吃了这么多,你们怎么办?”岳母安慰道:“家里女娃多,饭量小,她们够吃。”岳母见老人手冻得似胡萝卜一般,临走的时候,在家里找了副套袖和一条围巾送给了老人。
 岳母一共生了一儿四女五个孩子,四个女儿嫁人都没要过一分钱的彩礼,这在当时农村中是极少见的,就拿我来说,从谈对象到结婚,几乎没花过什么钱。父亲早逝,母亲把我们姊妹拉着大实在不易,再加上刚参加工作,又没积蓄,几乎两手空空谈恋爱,当岳母得知了实际情况后,不但没反对,反而坚定的说:“只要人好,穷点怕啥?”
年轻人饭量大,一月三十斤粮根本不够吃,从谈恋爱开始,岳母就叫妻子把每月省下的粮票支助与我。当时妻子在针织厂工作,且早我两年上班,工资略有积蓄,岳母常常对女儿说:“家里不要你一分钱,攒着以后结婚用吧。”准备结婚的时候,我身上只有三十几块钱,怎么办?岳母给我们出了个主意:咱们不办婚宴,我给亲朋好友和族里人说,你们在老家已办了婚礼,你回去告诉你妈,就说你们在单位办了婚礼,这样,两头都不用待客,不就不用花钱了么?确实是个好办法,就是太委屈妻子了。
结婚的第二天,我们从老家回来先走岳母家,岳母把我们日常所用的东西包括铺的盖的用的,就连脸盆、毛巾、肥皂等都准备全了。我和妻用岳父的自行车推着这些“家当”,步行二十多里路,到单位已是半夜两点多了。房中除过一张拼凑的床外(两张单人床),就是四堵墙了。早上起床后,做饭没锅没瓢,吃饭没碗没筷(妻拿出自己的积蓄临时去县城采购),饭桌是中午从师傅家借的,屁股下坐的板凳是同学们晚上从电大教室里“偷”的。
结婚几个月了,岳母还不知道我家的门朝那边开着。我请岳母到家里看看,岳母爽快的答应了。这是岳母唯一的一次去我家,那是八三年四五月间的事情。前面三间破旧的半边房,后面两间破旧的厦房,其中一间姑妈还住着,家里破破烂烂,来人连几个像样的板凳都没有,但母亲的善良、厚道以及倾其所能的热情接待,给岳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岳母在我家住了一夜,回来见人就夸母亲的贤惠和善良。
从生女儿的那天起,岳母断断续续给我看了三年娃,那时候生活艰苦,四口人挤在一间房里,牛奶喝不起,鸡蛋很少吃,十天半月吃不上一顿肉,女儿全靠岳母一勺一勺的大米稀饭喂大的。记得妻在针织厂上班的时候,星期天早上,去街道买菜,恰好碰上刚出锅的腊汁肉买了一斤,岳母吃了后好长时间都赞不绝口。普通的腊汁肉能让老人如此的回味,可见亏欠老人的有多少。
 农村条件较差,每到流火的夏天,我就提前把老人接到有空调的家里避暑,寒冷的冬天到了,提前接老人到有暖气的家里过冬。我住一楼,老人一来,家里就成了周围邻居们聚会的场所。老人思维敏捷,说话得体,成了凝聚人气的中心。大家喜欢和她开玩笑,拉家常,爱听她讲古经,讲从前的人和事,讲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讲家庭矛盾的化解和处理,讲小孩的哺育和务养。她给大家带来知识、智慧、欢乐的同时也开心快乐了自己。 
记得年前我从外地打工回来,一家人去看老人,老人精神镌烁,见到我们回来又忙里忙外的张罗开了,问女儿中午想吃什么?问我在外面生活的咋样?并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身体,一人在外不像在家里有人照顾,累了就回来,不要让身体吃亏,又问妻子外孙女可乖?吃饭怎么样?长高了没有?又给妻子讲了不少如何管娃的知识。看着老人满脸的皱纹和慈祥的面孔,我突然有种异样的感觉:这哪里是脸,分明是在岩石上雕琢出的一尊佛,我揉了揉眼睛,又摇了摇头,再仔细观察,还是一尊佛。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回家的路上,还一直琢磨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后来终于明白了,老人一生善良,给家人,给亲朋积下了无穷的阴德,她就是一尊佛,是一尊永远佑护我们子孙的佛。
感情记忆|王选信:散文《岳母》
老人去世了,我和妻几天都回不过神来,恍恍惚惚,犹如梦中。前后不过了几天,就阴阳相隔,天上人间两茫茫。我用拳头砸自己的头,用手拧自己的大腿,不相信这是事实。
几十年以来,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现在我才明白:人活着就是要把美德留在人间。
想想岳母的一生,老人做到了。
               2014-5-30草于临潼
        2016-09-08修改于西安


作者简介
王选信:1957年生于长安郭杜。西北化工研究院退休职工。2011年提前退休到徐州打工,业余时间学写文字,2015年在《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上发表散文数篇,现为长安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