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读书 | 五大平衡决定家教成败

 dsjycby 2016-10-17

家长手中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从而进一步掌握着民族的命运。

中国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课堂。 ——“知心姐姐”卢勤

(本文摘选自王占郡《让孩子拥有最快乐的一生》)要改善目前中国家庭教育失衡的状态,处理好五大平衡关系势在必行,它们分别是:家长心态的平衡;孩子自身的平衡;亲子关系的平衡;施教主体的平衡;家校社会的平衡。处理好这“五大平衡关系”,基本上就能成功地培养一个平衡发展的孩子,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自立,这也是平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下面我就2000年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用重锤砸死亲生母亲这一震惊全社会的案例来分析这五大平衡关系。

【案例】 死在儿子手上的母亲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县一家食品公司的职工。父亲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母亲一手带大。按常规标准来看,吴凤仙是一位伟大的妈妈。她的工资不高,但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她不顾辛苦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她还将徐力的“吃穿全包”,为的就是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上高中时,徐力进了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名。吴凤仙非常生气,不停地教育儿子要好好努力摆脱倒数的地位。徐力也很懂事,勤奋学习,仅仅一学期他就一跃成了班级第十名。吴凤仙从此要求他每次大大小小的考试都要排在班级前10名。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吴凤仙在家长会上了解到徐力的考试成绩竟然只是班级第18名。回家后,吴凤仙对徐力又是发脾气,又是指责,还狠狠打了儿子一顿。打完之后,吴凤仙冲着儿子说:“以后老老实实好好学习,从今往后要是再去踢足球,看我不打断你的腿。”这个时候的徐力猛然间感受到了山一样沉重的压力,还有委屈、压抑。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回家吃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吴凤仙开始不停地唠叨:“我告诉你,考不上大学,我不会给你第二次考大学的机会,期末考不到前10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烦躁的徐力说:“班上那么多人,每个人都想考前10名,我一直在努力,可我觉得自己不可能考得到,真的很难。”唠叨不休的母亲和苦恼烦躁的儿子你一言我一句,冲突步步升级。在指责和训斥声中忍受的徐力几近“崩溃”,失去理智的徐力在一时冲动之中,拿起一把锤子连续猛击母亲后脑,造成母亲头部粉碎性骨折,颅脑损伤死亡,最后因为害怕将母亲的尸体藏在木箱内。这个花季少男最终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我想,深爱儿子的吴凤仙到死也想不到自己会死在儿子手上,或许到死她也没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偏离正确的轨道有多远。徐力,虽罪有应得,但也无辜至极。让我深感悲哀和痛心疾首的是,在这个家庭中,教育失衡的现象比比皆是,五大平衡关系没有哪一个处于平衡之中,悲剧上演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吧。

——家长心态的平衡我惊讶地发现,徐力的母亲几乎拥有家长心态失衡的大部分表现:1) 攀比。据“知心姐姐”卢勤的采访资料,徐力听妈妈讲的最多的话就是:“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人家考试能考得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人比人气死人,一个“比”字,增加了孩子的恐惧感,消退了孩子的积极性,摧毁了孩子的成就感;一个“比”字,让一个个快乐的孩子黯然。2) 贪婪。一开始儿子排名倒数第二,徐妈妈要求他摆脱倒数的地位;儿子努力了,排名第十,可这时童话《金鱼和渔夫的故事》里“老太婆”的心理出现了——以后每次考试必须排在前十名;偶尔排到第十八名,妈妈就不干了。对孩子的表现总是不知足,总是在不停地斥责,希望得到更好的成绩,更高的名次,更多的分数。孩子在父母“贪婪”的期望中,越来越累,最后不是在沉默中“灭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3) 功利。据记者的采访资料,徐力说:“在学习方面,父母都要我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至少要考上浙江大学。我觉得根本考不上,但本科还是能够上的。”说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名牌大学也更让父母有面子吧。难道除了这三所大学,其他的大学就不能培养人才了吗?……

单单这三种失衡的心态,任其一种发展到极致都会直接导致悲剧的发生。我们可以看到徐力妈妈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就是训斥、批评、打骂、唠叨、限制、监督、强压……

再看看我周围的家长,我发现,中国的父母从没像现在这样如此注重孩子的教育,但也从没像现在这样如此变态(心态严重地失衡)。要改善家庭教育,首要的就是改变家长自己失衡的心态。

——孩子自身的平衡悲剧发生后,徐力的老师们都不相信,因为这个孩子“一向成绩不错”,初中连年被评为“三好生”,初二就入团,平时在学校一直勤奋好学,集体活动很热心,也乐于助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这一切仍无法掩盖徐力自身发展失衡的现实。这是一个心理遭遇极度扭曲和折磨的孩子,他缺失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他缺失成就感。徐力说,17年只有两件事让他感到自豪:一是帮无儿无女的老奶奶做饭,一是帮有病的妈妈搬煤气罐。遗憾的是,徐妈妈认为这样的事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将徐力的“吃穿全包”,让他“一心只读圣贤书”。他缺失朋友。徐妈妈对每一个电话都要盘根问底,同学因此不敢给他打电话,还嘲笑说“徐力呀,谁敢给你打电话,你妈太厉害了!”徐力说:“我有时候觉得孤独,想打电话给同学,母亲就说:‘有什么事在学校都讲完了,还打什么电话?’”他缺失玩耍。徐力喜欢踢足球、看书、看电视,有时想看看报纸,妈妈说高考又不考报上的内容;周末也不让出去玩,就是让学习。他缺失理想和追求。“她经常打我,用棍子,用扫帚,有时扫帚打断了……我厌倦了。我觉得学得很不开心,活着没意思。”生命对于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多么可怕!他缺失法制观念。如果徐力接受了更多的法律常识,或许在冲动之时会有所顾忌,逐渐冷静下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他缺失消除压力、控制情绪的能力。人在压力过重时,必须讲究消除压力的方式和技巧,比如找老师或同学倾诉,但是没有!他一直在压抑自己。当最后苦恼烦躁的情绪淹没理智时,他也没能适时地控制住冲动……

他的人生观何在?价值观何在?理想何在?追求何在?快乐何在?一个心理已然失去健康的孩子,又何谈平衡发展呢?

有人对这件事评价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太脆弱,才会做出这样令人发指的事。我想说的是,不是孩子心理承受力太差,是孩子心理经受的折磨太多!心情压抑、丧失尊严,失去理想、不善控制情绪的孩子,往往非常容易产生暴力倾向。

一个健康的孩子,一定要在各个方面平衡发展,不能光重视成绩和特长,还要兼顾健商、情商、德商、智商的平衡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上,父母尤其要注意孩子:恋家和独立的平衡——既要让孩子对家人有感情,对整个家庭有责任感,又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能力;玩和学的平衡——真正有潜力的孩子都是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学学玩玩,玩玩学学,不能光学不玩,也不能光玩不学;快乐和痛苦的平衡——快乐才有可能健康,但为了磨练孩子,需要让孩子适当体验一下痛苦:体验痛苦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快乐,所谓快乐是目的,痛苦是手段;成功和失败的平衡——不想追求成功的孩子缺乏内在动力,而无法承受失败的孩子也面临更大的麻烦;父母既要保护孩子的上进心,又要注意引导孩子面对失败和逆境的承受能力。

——亲子关系的平衡导致徐力杀母这一悲剧最大的因素,就在于亲子关系的不平衡。当徐力举起锤子的那一刻,可以说就是他对这种不平衡、不对等的关系做出的重力反抗。这个家缺乏真正的关爱。徐力和母亲之间的交流主要是围着“分数”“考试”“名次”在转,期待是因为分数和名次、偶有的鼓励是因为分数和名次、批评和打骂也是为了分数和名次。分数低下来,名次降下来,家庭氛围就紧张起来。父母关心孩子?更关心分数吧!这个家缺乏沟通。徐力在采访中曾说:“平时,我们不说话。有时我见她不开心,想问她是什么事情,她总是说:‘不要吵,我心里很烦!’”拒绝孩子的关爱,是多么伤害孩子的一件事情啊!这个家缺乏尊重。徐妈妈翻看儿子的日记,盘问儿子的电话,动辄打孩子的脸,甚至说“反正你是我儿子,我打死你也没关系”的话。这简直就是不把孩子当独立的人来看,还在奉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旧理念!多么落后的教育!这个家缺乏信任。妈妈经常到学校监视孩子是不是在学习,怀疑孩子在外面交坏朋友……

母亲如此强势地控制孩子,没有商量可言,没有理解可言。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怎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能够举锤子砸向自己的母亲,不是与母亲的感情淡漠到一定程度恐怕也做不出这种事情!

孙云晓老师曾经说过,良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平衡的关系,还需在以下几方面把握平衡:权威与平等的平衡。这是中国家长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很多父母仍然“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无需解释,认为这就是权威。家长应该更多地做孩子的助手和朋友,和孩子平等相处,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包办和放手的平衡。有的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让孩子读书学习,这就等于剥夺了孩子锻炼能力和体验生活的机会,这是在培养无能的孩子。还有的家长则放任孩子,孩子“有人养、无人教”。监督和信任的平衡。家长对孩子应该有信任有监督、多信任少监督,不能只监督不信任,应抓大放小、抓少放多,多给孩子留空间和自由。

好好体会一下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谈孩子》,反省并思考应该做怎样的父母吧。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你来到人间,并不是你的化身。尽管他们整天与你相伴,但永远不属于你! 

请给予他们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能为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却不能为灵魂安排住宿,他们的灵魂居住在(你无法理解的)明日之家。你可以努力像他们一样,却不要使他们像你一样。因为生活不能倒退,更不能被昨日(的你)耽搁……

——施教主体的平衡参与孩子的教育的人,我们叫做“施教主体”。在家庭中往往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家庭教师,以及常常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长辈。这些人的言行、态度和教育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在徐力家中,更多的是妈妈在教育孩子,父亲因为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每个星期只有周末才回家。妈妈管的多,爸爸管的少,这本身就是一大失衡。

家庭教育需要所有施教主体协同教育、一致教育,尤其是爸爸们不可缺席。父母不仅要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还应相互配合。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相互诋毁,相互打压,相互贬低,就难以建立家长的威信。在徐力的家中,这又是缺失的一块。徐力说:“我的父母生活得很不幸福,整天为赚钱而奔波,他们之间沟通很少。母亲看不起父亲,所以母亲经常对我说,不要像你爸爸那样没出息,一定要考上大学……”

徐力的父母在一方面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那就是都要孩子考名牌大学。“父母说,我若考不上大学,就不管我了、不要我了,我觉得这些都是真话……”而如此“教育的一致性”,无异于父母在夹攻可怜的孩子。 

——家校社会的平衡与其说徐力杀母是家庭教育的悲剧,还不如说是应试教育的悲剧。学校教育流行的“唯分论”,是导致家长心态失衡的一大原因。如果学校教育没有给孩子造成如此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如果学校能够在强调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学校开家长会不只是“联合”家长通报成绩和名次,还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事情可能会大不一样。

往重处说,现行的应试教育和学校教育就是在“集体犯罪”。在某种程度上,孩子从学校到家无异于从龙潭到虎穴,刚出刀山又入火海。在这个悲剧中,我们的学校教育难辞其咎!

再说社会,现在社会上肆无忌惮地传播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信息,打打杀杀、你追我逃的镜头充斥着电视、电影。此外,色情刊物、低俗文化可谓泛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受到社会不良影响的孩子又反过来对社会危害无穷。这一切,我们的社会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形成教育合力,达到三角平衡的状态,就不愁把孩子教育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