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像朋友一样的家人(从“君臣”到“朋友”的家庭关系史)。

 LGB936 2016-10-18

文/张健斌

我们总是喜欢把现在和过去分得很清楚,的确过去旧社会和现在有很多的不同,然后我们用“封建社会”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来概述旧社会;再用“新时代”来标榜新社会的好。


幸福之家幸福之家

当然这些分析都是从道德、伦理和国家体质或者文化这些大而抽象的概念去标榜过去和现在的区别,如果现在还从这些东西入手来阐述新旧社会之间的不同就有点繁琐了,所以我呢准备从另一个角度以小见大来窥睨它们的差异;那就是从古今不同的家庭关系状态这个角度来阐述它。既古人崇尚的“君臣式”家庭关系和现代人追求的“朋友式”家庭关系。


为什么要从家庭关系这个入手呢!因为家庭是一个民族、社会和国家最基本的组成基因,像前面所说的那些从道德伦理、国家律法这些大而抽象方面去分析社会属性本身就是一个本末倒置的笨方法,因为这些东西本质上就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其实要想明辨一个社会的属性只要弄明白它到底是崇尚“君臣式”还是追求“朋友式”的家庭关系就知道了。很显然!古代中国是一个崇尚“君臣式”家庭关系的社会,而现代是盛行“朋友式”家庭关系的时代。


所谓“君臣式”家庭!就是古人按照儒家经典《三纲五常》里提倡的“夫为妻纲、父母为子女纲、兄为弟纲”而建立的家庭关系模式,既为夫、父母、兄长者拥有绝对的权威,为妻、子女、弟者要绝对服从于这些权威之下(过去倡导的三从四德、父母之命不可违、长兄如父这些道德逻辑就是这么来的);而一个社会秩序的建设也是基于这种家庭关系而产生的,也就有了“君为臣纲”这个法理条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道德逻辑是这么来的)。


幸福之家幸福之家

“君臣式”家庭关系是一种比较强调身份作用的关系,因为只有让每个人都明确知道自己的地位并且遵守它才能确保权威者的力量,而要确保这些就得制定一些壁垒森严的规矩来约束大家。当它延伸到国家秩序建设的时候就成了繁杂的礼法制度,整个国家就变一个等级森严的身份社会,所以说到底旧社会的属性就是一个强调身份作用的社会;而今天追求“朋友式”家庭关系的时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所谓“朋友式”家庭关系就是夫妻、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状态就像朋友一样,淡化了身份作用以平等、友好的姿态来交往交流,我们知道“朋友”是一种靠信任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一般都不受身份的影响(既能成为朋友的双方是因为有情感共鸣或者是因某种合约而产生的情感联系,然后相互以对等的姿态去交往);而“朋友式”家庭关系就是鼓励每个家庭的成员之间以朋友这种姿态去相处。


“朋友式”关系是一种合约关系!合约就是契约!契约关系有很多种:有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这种靠天然的血缘关系而缔结的 、有夫妻这种靠情感共鸣然后用明文规定维系的关系(结婚要办结婚证、婚前协议等就是明文规定这部分的体现),在追求“朋友式”家庭关系的时代里;一个社会的秩序属性自然也是基于这种家庭关系模式延伸而来的;所以这种社会就是一个契约社会(今天的律师、各种各样的商业、劳动合同它就是契约精神的产物)。


寂寞的羔羊寂寞的羔羊

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影视剧里看到一个场景!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里父亲经常会责罚儿子,而那个儿子被责罚的理由有时候仅仅只是在行为或者言语上冒犯了父亲的权威而已,并没有犯了多么不可饶恕的大罪;这就是过去“君臣式”家庭关系里经常出现的一幕(最典型的就是那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在今天一些观念比较前卫的家庭里,我们能看到那些父子、母女之间就像一对好哥们或好姐们一样相处完全看不出它们是长幼的关系,而夫妻之间也像兄妹或姐弟一样相处;这就是“朋友式”家庭关系的最佳状态。


其实像今天这种朋友式的家庭关系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源自欧美的舶来品,我们原生态的家庭关系就是前面说的那种“君臣式”模式,而“朋友式”这种家庭关系虽然来自欧美但并不是它们的原创;真正的原创者是犹太人。犹太人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族群,朋友式的家庭关系就是从犹太人的商业文明中演化而来的,或者说犹太人是最早步入“朋友式”家庭关系的族群。


从“君臣”到“朋友”的转变!就是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转变,身份社会讲究“高低贵贱”、契约社会讲究“诚信守约”,这就是新旧社会真正的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