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11【辉光日新153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各安其位 各尽其能

 新文艺 2022-05-24 发布于山东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前人智慧

【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

信如:假如是真的。

【翻译】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如何管理政务。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好哇!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得着吗?”

这一章,讲的是不同身份、地位、处在不同境遇的人,要各安其命,各显其能,看上去有点像宿命论,真能做到的话又有点像理想国。

有人批判孔子,说他主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父、夫可以为所欲为,臣、子、妻必须绝对服从;说这是封建腐朽的思想糟粕,应该打倒、摒弃。

个人感觉,这绝对是后人误读误解了孔子的原意、对孔子的恶搞。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先进篇》第24章: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你遵从道义我就辅佐你;你胡作非为,我该劝就劝,你不听不改我就不伺候你、甚至会推翻你;《八佾篇》第19章:“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你尊重我、对我以礼相待,我也尊重你,大家相安共事;你不尊重我、想拿我当枪使、当猴耍?我就粪土当年万户侯,也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

正如本章所言,孔子只是最先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各自要有各自的样子。

从君臣、父子的关系来说,可能是并列关系,就是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在政治上就是无为而治,在家庭里就是不教之教;

也可能是因果关系,因为君像个君样,所以臣也就有个臣样。或者是,因为君没个君样,“使(驱使)臣”不礼,所以臣对君也就不忠,也就不以道事君,政治也就昏暗无道了;如果父不父,那么子不子,整个社会也就鸡鸣狗叫、永无宁日了。

因此,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维系君臣、父子关系的基本原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希望全社会都能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世界和平。

至于所谓的“三纲”,刻意强调君臣、父子、夫妇的主从关系,应该是某些别有用心的酸儒刻意地曲解逢迎,被封建统治阶级扭曲利用了吧?!

历史的车轮发展到今天,社会高度文明,科技高度发达,发展不断提速,整个社会似乎变得无所不能:昨天还在台上大谈廉政建设、大谈反腐倡廉,今天就被留置审查了;昨天还宝贝乖宝贝棒的,今天突然发现不是自己亲生的;昨天还卿卿我我的,今天说离就离了;刚刚还一起哈酒吹牛称兄道弟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如果领导不像个领导、下属不像个下属;父亲不像个父亲、孩子不像个孩子;丈夫不像个丈夫、妻子不像个妻子;朋友没有几个朋友,即使有再多的房子、票子,我又能住多少、花多少呢?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