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羽山脚下“神农氏”

 紫荆花书屋61 2016-10-18

——记连云港市东海县南辰乡郑庄村卫生服务站王保同医师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    

 

——《孟子·告子下》

 

 

 

  东海南辰乡郑庄村北临沭河,南靠羽山,民风淳朴,村间马路贯通,正值盛夏,林荫浓密,流溪淙淙,蝉鸣鸡啼,一派农家恬静和谐景象。自临沂车行东南到南辰约 2小时路程,偶遇乡人问及名医王保同,立刻有人热情指引。现年 50岁的王医师满面红光一手拄拐杖,一手紧握客人手,亲切之情溢于言表。四合小院,豆角挂架绿意盎然,黑狗卧于其下酣睡不吠。落座轻谈,讲明来意,王医师沉默良久,轻叹一声:不想回顾童年又不得不从此谈起,娓娓叙述间忽戛然而止,举头望去,他已泪落两行,欲语凝咽,断断续续交流中,又多次被慕名而来的病人或咨询电话打断,一个残疾人与命运抗争的壮士形象渐渐凸现……

 

命途多舛的童年

 

  乐海县北三十余公里与临沭东南交汇有一莽莽苍苍之山,山高林密,名曰羽山 (或曰   禹山 )

 

  传尧舜时期,洪水年年泛滥,灾民流离失所,帝舜命鲧治水,鲧竭力而不能力挽狂澜,窃息壤以止洪水,帝舜怒斩鲧于羽山,民感其诚,岁岁祭奠,鲧灵有知,每逢雨将至以云雾遮羽山警示乡人。自此乡人以观羽山辨天时,种瓜点豆,不误农时。

 

  羽山脚下有村曰郑庄 (今改为兴辰村 ),上世纪 59年一个淳朴的农家小草房内传来一声呱呱婴儿啼哭之声,一代名医王保同降生了。

 

  童年对每个人来讲,应该是充满着欢乐的,它不应是风霜雨雪严相逼的冷酷无情,而命运是不可选择的。生于 59年的人们不会健忘,那是一段饥饿的岁月,对于一个婴儿仿佛没有多少记忆,出生仅 9个月的王保同经过了一星期的无休止的号啕痛哭后,再也站不稳了。贫穷的父母经过多方问诊确定了他不幸人生的当头棒喝——他患了小儿麻痹症,连吃饭都成问题的父母再也无力去问诊,当时的医疗条件即使去问诊又如何呢 ?

 

  这不幸的童年在越来越懂事的王保同心中刻下难以磨灭的印痕。到了读书的年龄,他只能看着伙伴们蹦蹦跳跳愉快地去读书,站在村口黄土路上他第一次感受什么叫孤立无援的孤单。读书,对他来讲是个诱惑,他决定去看一看心仪已久的学校是个啥样子,他跌跌撞撞扶着一个马扎,短短的路他走了一个小时,终于他进了校园,可没有人欢迎他,更没有人接收他。7岁到 10岁, 3年多时间,他渴望读书的想法一直在脑中挥之不去,最后在 10岁的夏天过后他又一次依靠在教室外面眼巴巴听人上课,感动了老师,他终于可以上学了。欢呼雀跃的他真正上学才知道他要克服许多困难,但他不会放弃这凭执拗得来的机会。从此,乡间土路上,小河边每天都艰难地挣扎着一个要上学的孩子的身影。这个背着小马扎的孩子要过许多坎,趟过几条河去追求他飞翔的梦,长久的架拐杖磨破了他腋下的皮,鲜血淋漓,肿成馒头,他咬着牙沉默不语。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五年下来该读初中了,可推举才能上初中的年代,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由于身体残疾,他不可能被推选上,怎么办 ?难道认命吗 ?这个念头在 15岁少年心中翻腾。

 

  他拄着拐杖走在乡村小道上苦苦思索着,看着破败的家、辛劳终岁不得温饱的父母及几个弟妹,他潸然泪下。王太举老师的话犹在耳边:“一颗强有力的种子,在哪儿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走进了田野,将小小身影融入了生产队繁忙的队伍中去了,身为长子他要挣工分,为父母、为贫穷的家作出自己的努力,生产队的工分也分三六九等,他知道凭他的腿脚挣一个壮劳力的工分很难,唯有一个做粉条拉风箱的活能给他一个壮劳力的工分,也就

7分工。身材小,身体又残疾的 15岁少年一天下来精疲力竭,看似拉风箱这活不重,可一天拉下来一个壮男力也受不了,他咬牙撑着。中午别人吃饭时间,他又匆忙赶到生产队去干称草的活,再挣 2分工。风箱拉了一年,生产队转产面条,他只好改行去揉面,天不亮他就早早去了, 50斤面粉揉好他已累的瘫软在地,可再也不能得 7分工,只能得到妇女的工分,每天只有 5分工,面对十一口之家和此时又患了病无钱医治的母亲,他有一分力发一分光。谈到这里他半晌无语,泪湿衣襟,人生啊 !我就这样度过吗 ?当他家卖了鸡鸭也凑不够母亲的药费后,他看到医生母亲的病也无可奈何后,他灵犀顿开:“我要学医为母亲治病。”

 

 

小荷初露尖尖角

 

  一个只有五年级水平的少年,立志从医,困难可想而知。首先是不被社会认可,其次没人接受他的拜师,但年少的王保同自有他成熟的思路,自己要从医的想法绝不可透露半点,否则不但学不到医,更会招来别人的羞辱。“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句格言他懂,他想到了村中的老中医王子玄,而王子玄决不会轻易接受他的学医。躺在漆黑的房间里,看着透着星光的破屋顶,他的思路逐渐明晰。

 

  从此,每天放工后他会勤快地走到王子玄医生的卫生室帮助他干活,从不懂到懂,他只观察但不问。偷艺生涯开始,从打扫卫生到煮针消毒,他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功,他不敢说学医,但他经常和王子玄大夫沟通感情,一来二去,他终于说了学医的想法,没想到王大夫感其诚意竟允许了,为了促进他的学习,王子玄要求他一星期看完一本他推荐的医书,看不完就不再给他看,可当他面对那些一本本的繁体中医书籍时,他傻眼了,五年级功底无法读懂,他聪明的脑子一转,很快买来新华字典和一部四角号码字典对照学习。

 

  一年时间过去了,他终于能看懂好多中西医书籍,且自发进入了针灸学领域,没有活体供他实习,他只好拿自己试验,对照人体穴位图,他大着胆子忍受着疼痛和酸麻胀的针刺感,用心感受着针灸的对错。根据他自己推理,母亲为生活压力太重患上了精神抑郁症,他尝试着为母亲用药,辅助针灸治疗,没想到很快治好了母亲多年的病。

 

  村书记郑银凡坐骨神经疼,王子玄极力推荐王保同用针灸法治疗,郑银凡半信半疑,可疼痛难以忍受地他,只好接受了这个仅 16岁少年的治疗方案。此时的王保同既兴奋又害怕,禁下住手的颤抖,但在王子玄医生激励的目光下,手也不抖了,按照自己积累的针灸知识进行治疗,仅用 20天左右治好了郑银凡书记的病,郑书记逢人便夸。

 

  初次诊治树佳绩,年轻的王保同肯定了自己的成绩,增强了自信心, 16岁那年他进入梦寐以求的合作医疗队伍。在王子玄医生身边他学到了许多知识,读了许多书,事后多年他谈起那段岁月还禁不住从心底里感谢王子玄医生。

 

   17岁那年,经过南辰卫生院李士銮院长亲自考察,批准了王保同进入郑庄村合作医疗室,王子玄医生于 80年代调乡里卫生院,留下王保同面对药品极少的卫生室犯难了。他拖着残疾的脚步,带着四名保健员去山坡河边采集草药、煎熬大锅汤给村民防病治病,靠一根   针、一把草,穿梭在十里八村的乡间土路上,为病人驱除病魔,给郑村附近父老乡亲送去春   天般的温暖。

 

 艰难岁月见真情

 

  二十二岁的王保同凭着勤奋和忠实的工作干劲被善良美丽的邻村姑娘左春彩所关注,通过接触,左春彩冲破家庭阻力,毅然决然地嫁给了王保同。她的母亲怎么也理解不了女儿的决绝:“在生活中你就让他挑担水吃都干不了的人,你看上他啥 ?”  父母七年不上门,左春彩和王保同及四个孩子住在一间小小的土坯草房内,一住十三年。一间破草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雨下大了,老婆孩子齐上阵用水瓢向外泼水,夏天没风扇,王保同用一块三合板当扇子给老婆孩子扇风,左春彩感动地说真是一把“活宝扇”。左春彩任劳任怨,全部担起了侍奉公婆,打理家务和农田的劳作。用王保同深有感触的话来讲就是: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必须有一个贤慧的妻子来支持。而今,四个孩子都拥有了各自事业,他们的感情经历了风雨洗礼,更显珍贵。

 

“神农氏”的诞生

 

 

   1992年秋天,王保同右上肢疼痛难忍,通过连云港、徐州、宿迁等各大医院确诊为脉管炎,需要截肢,对于一个不懂医学的人来说,可能对脉管炎这种病并没有太多恐惧,仅仅知道是难以治愈的顽疾,而对于熟悉医学并精于医学的王保同来讲,脉管炎三个字无疑是催命符,他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他的脑海中反复思索着,脉管炎属动脉和静脉血管阻塞不通引起的脉管炎症,在临床表现为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坏死期。而局部缺血期表现为肢体麻木、发凉、怕冷、沉重、足趾有针刺样痛,小腿肌肉出现痉挛性疼痛、间歇性跛行。可出现游走性静脉管炎,这是初期症状。而到了中期,也就是营养障碍期,除以上病状加重外,伴有静息痛,患肢皮肤呈潮红色、紫红或苍白色,足部皮肤干燥脱皮,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小腿肌肉有萎缩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消失,可有情绪不安,头晕腰痛,筋骨松软症状。作为后期,也就是坏死期,患肢由于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溃疡或坏死,溃疡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向上蔓延至踝关节或小腿,疼痛剧烈难忍,患者常抱膝而坐,痛不欲生,若不截肢,就可能危急到生命。这无疑给中年王保同一个更重大打击,考虑到自己本来就下肢残疾,心理难以接受,他懂得自己再次身处绝境。

 

 

  痛定思痛,面对高堂父母和几个未成年孩子,他下定决心,冒一次险赌一把,死马当活马医,开始了自治试验。自治试验也没钱啊,王保同凭着多年与临沭县药材分公司采购药材的熟悉关系,拖着病体找到了在此工作的李华彬同志,当面向他说出了自己的病况及治疗方案,并委婉说出家中困难无力承担药材费用,一番说明后,李华彬这个壮年大汉眼圈红了说:“你说咱咋办,摞个话吧 ?”王保同忍着疼痛沉重地说:“这次试验需要 900元中药费,如果我的自治成功还需 6900元治疗费,不是小数目,念在咱兄弟一场份上,你支持我一把,我若治好了照价付费,我若死了,你替我还。很可能得下辈子还你了。”

 

 

  药材分公司的领导及李华彬看着与他们诚信守诺的王保同,答应了他的要求,事后多年他才知道药材公司内部开了专题会,如果他自治失败为王保同报销 900元药费,在当时看来,他们知道王保同很难自治痊愈。

 

 

  自治试验是非常痛苦的,他汇集了中医传统疗法失效后,他摸索着配草药自己吃,中药里面有各种成份,有时他吐得一塌糊涂,有时毒得头昏脑涨,几经生死边缘拉锯战,几十次   自治失败,困难和危险没能阻止他的追求和信念,反而更激发了他决不服输的犟劲。

 

 

  他一边反思一边继续试验,根据病况作出一个治疗方案,打破了中医治疗的很多传统方法,以大胆革新的治疗思路,又经过多次改进试治,用 36味中草药组合成方剂,煎汁浓缩成丸,日服二次,终于奇迹出现了,不到四个月彻底治愈了他患的脉管炎病。

 

 

  病好后,他专门去了药材分公司还债,并表示了谢意,公司的人得知他自治成功,纷纷称奇。却不知传奇背后他付出的艰辛。

 

 

济世四方抒豪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