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大咖怎么推荐危重患者的液体选择

 xuxinj2005 2016-10-18


  http://www./

原标题:危重患者液体选择

9 月 22-25 日,由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CCCC 2016)”在大连召开。3000 余名国内外重症医学专家齐聚盛会,交流重症医学领域最新理念、临床和研究进展。


白蛋白治疗需慎重 

危重患者容量治疗的液体选择专题将本次大会推向一个高潮。北京协和医院杜斌教授就白蛋白治疗是否有切实证据展开讨论。

 

我国白蛋白用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且还有20%左右的增幅。然而如此大量白蛋白的使用是否必要,是否安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并非因果关系。从现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SAFEALBIOS结果看,对于一般危重病患者,使用白蛋白益处有限。白蛋白最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但是,其重要性在危重病患者从未得到证实。另一方面,补充白蛋白有可能影响机体的代偿机制。

 

放弃羟乙基淀粉为时过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安友仲教授表示,治疗目标并未维持一定的白蛋白水平,而是将总的大分子颗粒数提高,以维持充分的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循环与物质交换的稳定。白蛋白虽然最接近生理,但存在价格昂贵、生物安全性、血制品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羟乙基淀粉等人工胶体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较慢,且不完全,一旦输注过快,会出现组织蓄积,器官损害。然而人体有适度的自净能力,其关键还在于度。人工胶体还不到立刻摒弃的程度,将来还需不断完善。

 

循证医学≠RCT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表示,现代医学不断向循证医学转变,RCT正不断影响着临床。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循证医学并不等于RCT,而应综合目前能拿到的最好的证据、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间的矛盾、研究设计的局限性、研究人群的特异性、干预手段的强度等都与结果密切相关。因此,对于RCT结果,需要进行客观分析方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原文刊载于10月13日《医师报》)



寻找激情与才华横溢的你!

——《医师报》诚聘新闻、医学编辑


还在为找工作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好工作烦恼吗?如果你喜欢新闻,爱好写作,欢迎加入《医师报》!


这里有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这里有简单直接的人际关系,这里有与医疗大咖平等对话的绝好机会!


入选条件:
1、医学、法律、新闻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硕士优先;
2、有媒体从业经验优先考虑;
3、热爱写作并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4、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和新闻价值判断力;

5、英语四级以上,六级优先,有较强的笔译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6、有激情,愿意加班。

职位性质: 全职

工作地点: 北京

招聘人数: 5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