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十二道之-养性之道-庄子是如何“梦蝶”的?25

 木桩指路 2016-10-18

?回复数字“1”阅读《国学经典》;回复数字“2”可阅读《深度好文集》;回复“3”阅读《醒世奇文》;回复“4”阅读《历史著作警句》;回复“5”阅读《养生秘籍》;回复“6”阅读《千古奇文集》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是一只自在飞舞的蝴蝶,感到十分开心得意!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庄周。忽然间醒来,奇怪自己怎么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所不同的。这种梦境所代表的就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在这段“庄子梦蝶”的文字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所体现出来的基本逻辑究竟是什么?

  庄子首先取消了主体存在的独立性,让一个真实的独立存在的主体——“我”变成了梦境状态下的“梦我”。在梦境状态下,“梦我”与蝴蝶之间发生了相互认识上的关系:是“梦我”梦见了蝴蝶?抑或蝴蝶梦见了“梦我”?

  众所周知,人在梦境状态下,是缺乏思维能力的,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可以称之为主体的内在确定性被否定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没有自主意识的状态。所谓“庄子梦蝶”,就是在无主体状态下的“梦我”看到蝴蝶在自由自在地飞舞,而“梦我”仿佛变成了蝴蝶。“梦我”与客体“蝴蝶”之间的同一化,亦即不知蝴蝶是在“梦我”的梦中呢?还是“梦我”在蝴蝶的梦中呢?


  从“庄子梦蝶”故事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所演绎的相对主义的基本逻辑。庄子否定认识对象的内在确定性,将认识对象多元化,代入一个或更多新的认识对象,并与原来的认识对象相对应,进而在不同认识对象间产生错位甚至是错乱的相对关系。其基本逻辑范式是:

  一个东西(A)是这样,(A是A’)

  那么另一个东西(B)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是同样的逻辑关系(B是B’

  可是,另一个东西(B)在某个相同情形下却是另外一回事(B不是B’)

  所以,从B的角度来说,A也未必是A’

  于是,一切皆是相对的。从逻辑上说,这似乎不值得一驳,但庄子却从不同认识对象间相对化的比较中,产生出一种奇特的哲学景观。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庄子·秋水》)。从年尧、舜因为禅让而传承帝位,燕王哙与其相子之却因为禅让几乎使燕国灭亡;商汤、周武王因争夺天下而成为王,白公胜却因为争夺王位却遭致杀身之祸。由此看来,争斗与禅让的体制,尧与桀的所为,是贵是贱要看时机,不是一成不变的。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庄子·齐物论》)。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罹患腰痛的病,甚至导致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住在树上,就会恐惧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这三者,谁知道真正舒服的居处是哪里?人吃肉类,麋鹿食青草,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谁知道真正可口的美味是什么?雌猿把猵狙当作配偶,麋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共游。毛嫱和丽姬,是人们欣赏的美女了,可是鱼见了她们就会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向高空,麋鹿见了她们就会飞快地逃跑。人、鱼、鸟和麋鹿这四者,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

  庄子的相对主义逻辑范式,取消了衡量事物内在确定性的标准,混淆不同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从世界万物到人间的是非美丑,不同对象之间差异性的屏障被突破了。不同事物一旦失去其内在的确定性,它便可以是其之外的任何其他任何事物,甚至是其本身的对立面。我们在庄子哲学中所看到的正是这样的一组组概念:有与无、善与恶、生与死……


  建立在怀疑论、不可知论、否定论基础上的相对主义逻辑范式必然导致“无辩”的结果,即没有任何清晰明确的结论通过辩论的方式产生出来。这就是庄子提出的“辩无胜”说。“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庄子·齐物论》)。倘使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那么,你果真对,我果真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那么我果真对,你果真错吗?是其中总有一人对,一人错呢?还是两人都对,两人都错呢?以上这些,我和你都无从知道,凡人都有偏见,那么我们请谁来当裁判呢?让意见跟你相同的人来裁判吗?既然意见跟你相同,怎么能裁判呢?让意见跟我相同的人来裁判,既然意见跟我相同,怎么能裁判呢?让意见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裁判,既然意见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裁判呢?让意见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裁判,既然意见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裁判呢?如此看来,我与你跟大家都不能相互评判是非,那还能等谁来评判呢?辩论是非的声音是相互对立才形成的,要想化解这样的对立,就要以“天倪”——自然的分际来调和,顺应无穷的变化,然后可以安享天年。“调和自然的分际”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是与不是一样,对与不对一样。是如果真的是,那么是与不是的区别就不需要争辩了;对如果真的对,那么对与不对的区别就不需要争辩了。忘掉生死,忘掉是非,让一切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这样就能把自己寄寓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

  一切的是非之间的界限皆消融于大道之中,人们之间的争论都是不必要的。喜爱庄子的人,往往喜欢庄子“不谴是非”的价值取向,很容易沉醉在“庄子梦蝶”的幻境中不可自拔。我常常在想,庄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特的思维呢?

  除了中国古老的易经文化对庄子产生的影响之外,战国时代的特殊社会现实在庄子心灵深处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我看来,“庄子梦蝶”的幻境所描绘的原本是一种凄美的人生图景,虽然它不只是就人生观问题而言的。也许,只有生活在类似于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才有可能产生这种独特的哲学思维模式。因而,研究中国哲学的特殊性,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需要一些外在的条件,即认识一个人以及他所生存的社会,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懂得他的思想。

  庄子生活在淮河流域,这一区域处于大国纷争的缝隙地带,在频繁发生的战争和统治者的强权暴政重压之下,人的意志经常处于被扭曲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文化信仰被践踏;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经常被打破。

  在这里,不得不指出的是,淮河作为一条河流的特殊性,即它频繁发生的灾害,加重了人民生活的苦难。老子与庄子对于水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说,是由于淮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所至。淮河发源于河南山区,流经安徽中北部平原地区。由于季风性气候的异常变化,淮河流域每年都有几个月的汛期,暴雨一旦酿成灾害,平日里看上去极其温驯的水,倾刻间就能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人们苦心经营的一切都有可能被破坏殆尽。在自然灾害的反复影响面前,人们对于现实更加难以把握。

人的意志一旦被剥夺,就像人变成了影子一样。影子永远只能被动依附于影子的制造者与决定者,没有自主行动的自由。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庄子·齐物论》)。影子旁边的微阴问影子:“刚才你在走动,现在又停下了;刚才你坐着,现在你又站了起来。你怎么这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等待才这样的吗?我有所等待的又有所等待,才会这样的吗?我的等待,就像蛇靠腹下的鳞皮爬行与蝉靠双翼起飞一样吗?我怎么知道何以如此?又怎么知道何以不如此?”

  庄子生活在一个苦难的世界里,但他向往自由,崇尚无拘无束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只能存在于幻想中。


如何将幻想中的美好生活带到真实的现实世界呢?

  那些沉重地压在他身上的现实世界里的必然力量都是真实存在的,唯一能够否定它们的,只能来自于精神的力量——通过幻想来否定他所遭遇的一切不幸。庄子对世俗王权专制主义社会命定下的一切都感到强烈不满,只能通过模糊、否定,甚至取消事物的内在确定性来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反叛精神。

  这正是相对主义逻辑思维之所以产生的特殊文化土壤。

  当痛已不是痛时,便没有痛了。这便是“庄子梦蝶”自在逍遥的本质所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相对主义逻辑思维必然导致诡辩论。然而,在一个几乎在一切方面都违背了人类意志的社会里,如果连诡辩的自由都失去了,人还能拥有什么自由呢?

人生为什么如梦?

  庄子梦蝶的故事,原本是一种错乱中的寻找与错位的寄寓,可是,很多中国人却乐于去做这种经年不醒的长梦。也许,这是因为历史上的中国人,许多时候总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意志,每个人都被迫去做自己根本不愿去做的事情。

那么,真实的自我与真正的人生价值在哪里呢?

也许只能存在于自己的梦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