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落雁”,原来如此
庄子想说明世上没有绝对真理,于是借高士王倪与朋友啮缺的辩论,来阐明道理——您或许没忘记,他们便是“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的“四子”中
王倪向啮缺发问: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便会腰疼,甚至引发半身不遂,泥鳅 ([王倪]曰:“……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庄子·齐物论》) ◎偏死:偏瘫,半身不遂。鳅:即鳅,泥鳅。◎木处:住在树上。惴(zhuì)栗(lì)恂(xún)惧:四字都是恐惧之意。猨(yuán)猴:即猿猴。正处:最佳的居处方式。◎刍豢(chúhuàn):用草喂养的家畜。刍,草;豢,养。荐:美草。蝍蛆(jí jū):蜈蚣。甘:这里做动词,嗜好。带:小蛇。鸱(chī):猫头鹰。耆:同“嗜”。◎猵狙(biān jū):一种类似猿的动物,相传猵狙喜欢与雌猿交配。游:这里有交尾意。◎毛嫱、西施:古代有名的美女。西施一作“丽姬”。◎决骤:快速奔跑。◎端:端绪,观点。涂:途径,道路。樊然:杂乱。殽,同“淆”,混杂。辩:通“辨”,区分。)
有意思的是,关于鱼、鸟见到美人纷纷避走的描写,在后人的理解上竟走了样。后世文人笔下的“沉鱼落雁”一词,变成了赞扬美貌的专用字眼儿,意思是说鱼和雁见到美人,因羞愧而沉入水底、落于平川——如此“乱用”典故,庄子能接受吗?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跟王倪、啮缺一样,瞿鹊子和长梧子也是得道高人。他俩的闲聊也涉及美女话题。长梧子说:有个漂亮姑娘叫丽姬,本是守边小吏的女儿,晋君娶她时,她哭得衣裳都湿透了。可是来到宫中,跟晋君共卧高床、同食珍馐,不觉又愧又悔,想起当初哭泣,真是可笑之极。
长梧子由此联想到人的生死,说:我又怎知死去的人不会耻笑当初对生的留恋呢?他转而又谈到梦:梦见饮酒做乐的人,天亮后发现是场梦,于是哭起来:原来空喜欢一场!而在梦中哭泣的人,早上醒来发现根本没有悲剧发生,于是愉快地去打猎。当其在梦中时,不知那是梦。梦里还占卜梦,醒来才知道这一切本是梦——只有大觉悟者才能知晓人生是场大梦,而蠢货总以为自己清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庄子·齐物论》) ◎占:占卜。古人常以梦占卜吉凶。◎大觉:彻底觉悟。窃窃然:明察貌。◎君、牧:君主、牧人。前者尊,后者卑。固:鄙陋。◎丘:孔丘。两人前面的对话中提到了孔子。◎吊诡:奇特怪异。)
在《齐物论》结尾处,庄子讲了那个我们都熟悉的“蝴蝶梦”: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胡蝶:即蝴蝶。栩栩然:翩翩飞舞貌。喻:通“愉”。适志:合于心意。◎俄然:突然。蘧蘧(qú)然:惶惑貌。一说僵卧貌。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感到愉快又惬意,一时不知自己是庄周。他突然醒来,才恍惚发现自己原来是庄周。但又有点犯糊涂: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庄周?——这才是真正的“吊诡”! (本博文节选自拙著《国学经典跟我读:诸子百家》,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上,谨致谢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