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乞求无得束书归——唐寅的坎坷仕途

 一言之美 2016-10-18

唐寅,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二月初四,生于苏州阊门内吴趋里皋桥。因其出生这一年是庚寅年,所以取名为寅;又因其为家中长子,故初字伯虎,后改为子畏。晚年皈依佛教,号六如居士。

唐寅的父亲唐广德,是个经营酒肆餐馆之类的商人,唐家的生活不虞匮乏。唐寅幼时,“缠鸡握雉,身杂于隶屠贩之中”,他在这种环境中对科举不屑一顾,放荡不羁。他父亲见此,心想儿子须学而优则仕呀,这样才能兴盛家门。在父亲的期望下,唐寅十五岁入吴县县学为生员,十六岁以童生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补府学生员,走上了科举之路。

弘治七年(1494),唐寅时年二十五岁,这年间,父亲、母亲、妻子徐氏和唯一的妹妹(死因不明)相继离世。唐寅面对这破碎的家庭,无心读书。

好友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并铭》中描述唐寅这时期的状态说“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繙讨拟议,祗求合时义。”长辈文林(文徵明的父亲)把唐寅推荐于时任苏州知府的曹凤,唐寅的乡试才得一帆风顺。

乡试开始前,唐寅心有不安,遂前往福建仙游县九鲤湖祈梦,夜间梦到一位仙人赠墨,这无疑是个好兆头。弘治十一年(1498)八月,唐寅乡试第一,高中解元。后唐寅在他的桃花庵中建造梦墨亭来纪念此梦。

乞求无得束书归——唐寅的坎坷仕途

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唐寅进京赶考,同行的还有江阴举人徐经。翰林学士程政敏对唐寅的乡试文章十分欣赏,二人的亲密关系渐为众人所知。会试前,唐寅、徐经二人便引得“都人瞩目者众矣”。

会试开始,程政敏与李东阳为主考,两场考试过后,户科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政敏泄题,又说“江阴县举人徐经,苏州府举人唐寅等狂童孺子,天夺其魄,或先以此题骄于众,或先以此题问于人。”案子由礼部移交锦衣卫审理,华昶未提供实据,再加严酷拷问,整个案件陷入泥潭。

唐寅在与好友文征明的信中,淋漓尽致地详述了当时他的悲惨境状:“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缋丝成网罗,狼众乃食人……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最终,科场案查无实据,以程政敏被革职,徐经和唐寅被降为县吏告终。

唐寅耻为吏,回了苏州。后在《骑驴归思图》的题画诗中写道:“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此图为唐寅落第后画,时年三十七岁。

乞求无得束书归——唐寅的坎坷仕途

-《骑驴归思图》-

乞求无得束书归——唐寅的坎坷仕途

-《骑驴归思图》局部-

唐寅在仕途上的最后一次畅想是于正德九年,受宁王朱宸濠之聘,前往江西。但是唐寅很快觉察出宁王的谋反迹象,后佯狂而逃。至此,唐寅对仕途完全死心,诗酒于桃花庵间。

唐寅三十七岁那年为摆脱科场舞弊案的阴影,再次来到九鲤湖祈梦,梦中得“中吕”二字。五十四岁那年于王鳌家中见到苏轼书《满庭芳·归去来兮》,内标曲调为“中吕”二字,唐寅万分吃惊,接着看到“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不久,唐寅于家中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去世前,留下绝命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这便是唐寅的“如是观”了吧,如梦幻泡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