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和这个江阴人一起进京赶考,为何却双双断了科举仕途?

 369蓝田书院 2017-01-03

“江阴纪事”由江阴市史志办主办

明弘治十二年(1499),因一场所谓的会试泄题案,致使苏州唐寅、江阴徐经这两位年轻才子双双被剥夺了科举入仕的资格,不得不让人惋惜。


徐经,江阴梧塍里(今祝塘大宅里村)人,徐霞客高祖,出生于耕读传家、富甲江南的书香门第。叔祖徐泰,天顺七年秋(1463)北京顺天乡试解元,同年江阴人吴启为南京应天乡试解元,“一秋两京解元”成为江阴科举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



梧塍里徐宅旧址


家境饶足,书香浓厚的坏境下,徐经自幼好学不倦,对经史子集颇有研究,与吴中才子唐寅、文徵明等人交往甚密。弘治八年(1495),时年22岁的徐经参加应天乡试得中举人。


唐寅,字伯虎,吴县著名才子,出生商人世家。唐寅才气纵横,诗、书、画、文章无一不精,16岁得中苏州头名秀才,此后因家人相继离世而意志消沉,在好友劝勉下于29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又中头名解元,“唐解元”从此响遍江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唐寅画像


弘治十二年,全国会试,也就是春闱即将开始。春闱是各省举人赴京参加的礼部试,考中者称贡生,经殿试后便是进士,有了踏入仕途的资格。徐经邀请了唐寅共同进京赶考,两位年轻才子的命运也在此时开始改变。




自古名高遭嫉,同行二人一个才名远播,一个江南巨富。沿途这两人切磋学问,兴头颇高,经常带着仆役、优伶招摇过市,引得众人侧目。关于二人的不利流言喧嚣尘上,众口铄金下,众考生,尤其是江南举子对他们有了强烈的排斥心理。


此次的两位主考官李东阳、程敏政,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文人。而程敏政恰好与徐经、唐寅都有旧:徐经乡试中举时,程敏政就是主考官;唐寅乡试中解元后,主考官梁储曾把唐寅的文章给程敏政看过,程敏政大为赞赏。所以唐寅、徐经抵京后曾上门拜访过程敏政。



程敏政


这事被嫉妒唐寅的同乡都元敬借来做文章。会试才结束两场,最后一场还未开考,关于徐经伙同唐寅出资向程敏政贿买试题的传闻已经传遍京城。放榜之际,谏官华昶弹劾程敏政鬻题。弘治帝大怒,诏令程敏政停止阅卷,听候审查;徐经、唐寅则作为科场舞弊嫌犯入狱羁押。


在李东阳重新查阅程敏政批阅的考卷后,发现程敏政选中的考卷中并没有徐经、唐寅二人的试卷。在这明显是诬告的情况下,言官以及好事者仍旧认为唐寅有“预作之文”,徐经有“润屋(贿赂考官)之资”,弘治帝震怒之下将“程敏政、昶、唐寅、徐经都下狱听勘”。最后,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各打五十大板草草结案。


程敏政被勒令致仕,昶被降罪外调,而徐经、唐寅二人举人资格、会试成绩被剥夺,并不得再参加科举。


《明史》中隐隐提到这是一场冤案:“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有人认为鬻题案是程敏政的同事傅瀚为夺取主考官的位子而策划的。


事实究竟如何,我们已无从得知。但事后,徐经致死都在期望能获得赦令,徐家后人也因此事大多不愿为官;唐寅则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靠卖画为生。



苏州桃花坞


但小编个人觉得,换个角度看,唐寅因鬻题案与仕途绝缘,大明官场不过是少了一位官僚,却多了个作品等身、享誉后世的大家;徐经因鬻题案郁郁而终,后人徐霞客才能无心仕途,矢志探寻中华大地。对于徐经、唐寅本人来说,科场失意或许很不幸,可对于中华文化来说,则是幸事一桩。


内容由江阴史志办公室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