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出身低微,为何能成为四大才子之首,这一点最重要

 倦鸟依林 2020-08-21
说起明朝的四大才子,我们在很多影视作品上都看到过。是指明中叶生活在吴中地区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四个人。这四个才子最厉害的就是唐寅,也就是唐伯虎。不过唐伯虎的出身相对来说比较低微,和其他三大才子相比,地位低下。那么我们今天看一下,地位低下的唐伯虎是如何成为四大才子之首的。


先看一下唐伯虎的具体出身。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是一个饭店的老板,也就是一个小饭店。现在看来饭店老板是个商人,地位不会低的。不过当时的社会是士农工商这样划分的,商人地位是最低的。不过唐广德虽然是商人,却喜欢结交文人,他和文徵明(zhǐ 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 sol(即简谱“5”)。《周禮•春官•大師》 :“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zhēng1.“征”的繁体字。2.召集。如 :“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3.責問、詢問。如 :“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4.驗證、證明。《論語•八佾》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5.公開尋求、招請。如 :“徵婚”、“徵文”、“誠徵女工”。6.課取、收取。如 :“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7.預兆、跡象。如 :“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8.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注:涿鹿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北京市西北部。地处北纬39°40′-40°39′,东经114°55′-115°31′之间,涿鹿-怀来盆地西部。北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交界,西北隔黄羊山宣化县相望,西南与蔚县毗邻,东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和保定市涞水县接壤,东北与怀来县相邻。涿鹿县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43公里,面积2802平方公里(2012年)。东距北京市中心136公里,西距煤都大同市214公里,北距张家口市67公里。父亲文林比较熟。文林看唐寅比较聪明,喜欢读书。而且年纪和自己儿子一样大,于是就叫他来和自己儿子文徵明一起读书。这样唐伯虎才走上了读书的道路。再看一下其他两大才子,祝允明是官宦出身,徐祯卿是书香世家。可以说和唐伯虎相比出身都是较高。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个出身,才让他成为了四大才子之首。

我们知道明朝中后期商业经济发达,但商人的地位比较低,无法走上仕途,所以这些人心中很是不平。而唐伯虎是商人家庭出身,而且有一身才学,却无法得到重用,这一点也是这些商人的写照。所以这也是明朝后期承认唐伯虎的重要原因。


除了出身方面唐伯虎比较低外,在其他方面唐伯虎都略胜一筹。四大才子中祝允明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文徵明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当然,最厉害的还是他的画。徐祯卿的诗歌写得非常好,是当时的一绝。可以说这三大才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他们相比,唐伯虎可以说是全才,书法、诗歌、绘画样样精通。是他们的代表。


当然,仅仅是全才也无法让他成为四大才子之首。还有就是唐伯虎的坎坷经历。唐伯虎十六岁的时候苏州府试第一,按理说前途一片光明。弘治十一年,更是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不过在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要知道吏和官在古代区别很大,这就意味着他无法当官了。而且宁王叛乱的时候他也受到了牵连,之后更是无法受到重用。所以后半生才纵情于山水之间。这些经历都是坎坷的,不过这样正式他成为四大才子之首的资本。如果没有这些他也做不出来后来的好画和好诗。而且我国古代也确实喜欢这些失意的文人。

总的来说他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才子之首,出身商人、全才、仕途失意都是重要的资本。

大才子唐寅涉及明朝科举舞弊案的来龙去脉

       科举考试发展到明朝,防止科考舞弊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从答题的试卷,到弥封、誊录、审卷,整个过程步骤繁琐,都是为了防止其中出现不公平的事件。在科举监视如此严密的情况下,每一件舞弊案都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

       当年,徐经科场案件发生后,华昶徐经唐寅三人同被下狱,交由镇抚司审理,这三人都有行迹可疑之处,同时牵扯到了当时的主考官程敏政华昶上疏称程敏政在考场中表现得张皇失措,说会试题目是他早就想好了的,并怀疑是家童偷偷窃取卖给了举子。因此,凡是知道策问来源的全都取不中,因为程敏政所取的题目非常偏,知道的人很少。

      这件案子显得扑朔迷离,华昶称徐经、唐寅向主考官程敏政贿赂买考卷,程敏政则为自己鸣辩,称华昶是出于个人私利诬陷,并称徐经、唐寅两人根本不在所中之人的行列。在对徐经拷打之后,徐经招了,徐经是富家子弟,身边有数个仆人侍候,而唐伯虎则才华横溢,两人结伴来京,很快就引起了京中人的瞩目。随后,徐经因为听说程敏政的大名,因此坚决要求学于他,程敏政在讲学的时候,说到了会试时可能会出现的题目,徐经和唐寅便将这些题目作成文字,传给了其他人。

       恰好当年的
程敏政被任命为主考官,他所出的题目又是自己平日所思的,考试的时候徐经便因为程敏政讲过类似的题目而大感雀跃,考试之后自我夸耀,最终引起众人的注意,给其他人造成一种拿钱买题的假象。唐寅也承认自己曾经向程敏政买过文章,不过并不是买的会试文章,而是送人之用。然而他的此举却有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说都说不清了。

     知道此事后,
明孝宗震怒,也不容他申辩了,仕途更是不必再谈。事情究竟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大才子为何也会对押题趋之若鹜?这看来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实际上也很好理解,明朝的科举体制十分僵化,出题范围都被限定死了,而且历年考过的题目不能再考,这就又多了一重束缚,不光考生为考什么费尽心思,主考官也费尽心思,出现押题之风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越是僵化的考试制度,越是容易出现押题,在这种风气下,拜访学者就成了必要的一个通例,唐寅只不过是不幸卷入了这个案件,成为了其中的牺牲品而已。不过唐伯虎个人仕途不幸,在艺术上却造诣很深,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伯虎是怎么卷入科场舞弊案的?唐伯虎的结局怎么样?

唐伯虎是怎么卷入科场舞弊案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唐伯虎是明朝时期一个很有名的才子,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中称他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实在历史上他和文征明他们一起被称为“
吴门四家”,又或“明四家”,吴是苏州地区的别称,因为他们四位都出身苏州

唐伯虎是很聪明的一个人,他早年参加科举的时候就获得了
乡试第一的成绩,后来跑到京城参加会试的却因为卷入科场舞弊案,从此和科举再也无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他太有才华了,遭人嫉妒。而他又不通晓人心之险恶,不知内敛。终被人抓到把柄,终结了他的政治前途。唐伯虎本名唐寅,字伯虎。生于大明成化六年。他从小就是天才——那种最遭人嫉妒的,不需悬梁刺股、刻苦学习就能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天才。

大明弘治十一年,29岁的唐伯虎参加乡试。考试前,他聚集了平生关系最好的三个朋友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一起吃饭,在酒宴上,他成竹在胸,放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事后果不其然,唐伯虎在这次的乡试中,考得第一名,成为应天府的解元

其实从参加乡试就可以看出,唐伯虎这个人是有点恃才傲物的,管不住自己的嘴。别人夸他几句,心态立马就漂上天了。不过话说回来,自古以来富有才华的人有几个不是桀骜不驯的?这是文人的习性。

乡试的第二年,京城举行会试,唐伯虎进京赶考。当时的他,名动天下,他认为考中一个区区的进士不算什么,他的目标是——连中三元!

所以在会试结束后,唐伯虎在士子举办的宴会上就再次酒吐狂言:“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会元!”而正是这一句话,就毁了他的一生。因为前面说了,唐伯虎有才,很多人表面上吹捧他,但内心里嫉妒他。当年考乡试,唐伯虎对着祝枝山、文征明一通吹牛,这没问题。因为大家都是朋友。唐伯虎高中乡试解元,做朋友的都替他高兴。

可是,会试是集齐全国精英士子一起考试的考试。唐伯虎在京城吹牛,当时在座的人可都是他考试的对手和敌人。唐伯虎高中状元,这些人不开心;唐伯虎名落孙山,这些人才开心呢。

而且更要命的是,唐伯虎在会试期间,与江阴举人徐经来往密切,两个人都太高调,犯了众怒。以至于会试三场结束后,京城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的流言。

所以,很快就有人把唐伯虎检举揭发了,告发理由就是——榜单还未出,唐伯虎就扬言自己必是会元,具有买通考官,科场舞弊的重大嫌疑。科场舞弊这不是小事,所以检举信递上去后,会试的主考官们不敢怠慢,立刻向内阁汇报情况。

内阁的人都是老油条,经验丰富,当时就估计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所以马上就报告给了孝宗皇帝。孝宗知道后,也当即下令核查试卷。结果事实果然如传言那样,唐寅确实是今科会试的第一名,而选定他的人正是当庭的主考官程敏政

这一下,事情闹大了。因为太巧了。唐伯虎说自己一定是会元,而考试结果,他偏偏就是会元。黑材料上说主考官包庇唐伯虎和徐经,结果亲点唐伯虎为会试第一名的人,恰恰就是会试主考官程敏政。

这两件事,咋就那么巧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巧合的事。但是某些焦点问题,比如唐伯虎参加会试这件事,太巧合了,是对舆论非常不利的。也必然会引起民间的非议。民众必然觉得其中有什么内幕。

用一句糙话说就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所以,当这件事情已经传得满城风雨,民间流言蜚语后,吃饱饭没屁事做的言官们立即就跳了出来,直接把弹劾报告递到了内阁。

弘治十二年二月丁巳,户科给事中华昹(一封弹劾递到内阁,把唐伯虎、徐经,以及当年的会试主考官程敏政全给告了。

弹劾原文如下:

国家求贤以科目为重,公道所在赖此一途。今年会试,臣闻士大夫公议于朝,私议于巷,翰林学士程敏政假手文场,甘心市井,士子初场未入,而论语题已传诵于外;二场未入,而表题又传诵于外;三场未入,而之第三四问又传诵于外。江阴县举人徐经、苏州府举人唐寅等狂童孺子,天夺其魄,或先以此题骄于众,或先以此题问于人,此岂科目所宜有、盛世所宜容。臣待罪言职有此风闻,愿陛下特敕礼部,场中朱卷,凡经程敏政看者,许主考大学士李东阳与五经同考官,重加翻阅,公为去取,俾天下士就试于京师者,咸知有司之公”。

内阁收到弹劾,不敢决断,毕竟言官的弹劾是要交给天子圣断的。所以弹劾书很快就转呈给了孝宗,最后由孝宗皇帝拍板,公事公办,把唐、徐、程三人交由锦衣卫执送镇抚司,对问明白以闻,不许徇情。

经过审理,最后判决如下查无程敏政鬻题实据,但因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给其送过见面礼;唐寅也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具有勾连之嫌疑。将唐寅、徐经贬为小吏,不得为官。礼部右侍郎兼会试主考程敏政勒令退休回籍。

至于说唐、徐、程三人到底有没有猫腻,不知道。这是一桩历史悬案

这里顺带一说,弹劾唐、徐、程三人的华昹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而他也是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的华太师的原型。因为是他导致了唐伯虎的人生悲剧,所以民间就在戏剧中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傻乎乎的窝囊废形象。

事后三个被告均对判决不服,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徐经归家后,耻不就吏,闭门读书,并作《贲感集》以明志。明孝宗死后,徐经盼望新天子明武宗发布赦令,希望再返科举仕途。然而赦令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最终他病死在了游历途中。而他的死也影响到了子孙后代。所以,徐家后来就出了徐霞客这位天生不爱读书,只喜欢游山玩水的地理学家。

至于唐伯虎,归家后也是耻不就吏,余生以卖画为生,放荡形骸。四十多岁时,他被宁王招入府中,本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结果却发现宁王要做的事情居然是谋反。他为了能让宁王放他走,就开始装疯,裸奔,宁王信了,放过了他。

可是,如此不要脸的行为也让唐伯虎最后的那一点点尊严也消失殆尽。之后的唐伯虎,彻底堕落,每日除了纵情声色就是自娱自乐,放纵自己。最终唐伯虎在穷困潦倒中病倒,死去。病死前,唐伯虎留下一首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悲情才子唐伯虎身陷科场舞弊案的多舛命途

导读:

大家对于唐伯虎的印象都是从影视剧里了解的,他风流倜傥、妻妾成群,纵情书画、玩世不恭,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个极其悲情的才子。他仕途受挫,半生穷困,唯一的妻子早早将他抛弃,红颜知己又先于他病死,最终孤苦终老……


江南第一才子

明宪宗成化六年(
1470)即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唐寅,又因属虎,字伯虎。他就是后来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唐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幼聪颖伶俐,却不务正业,后来在家人朋友的劝诫下才发愤图强,闭门苦读,终于在弘治十一年(1498)中解元(乡试第一名)。唐伯虎工于书画,擅写诗词,其中又以画最为精妙。

少年时,他曾拜当时有名的画家
沈周为师,因天资聪慧,画艺进步神速。沈周非常欣赏他,多次夸赞他的才华。然而唐伯虎却因此而自鸣得意,不再虚心学画。有一次,沈周与唐伯虎一起吃饭,让唐伯虎去关一下屋中的窗户。唐伯虎伸手去关,才发现这竟是沈周老师的一幅画!他大为惊叹,顿时感到惭愧无比,自此摒弃浮躁,勤奋学画。后来,他终于超越了自己的老师,成为一代名家。

有传说称,曾有一位书生拿着唐伯虎画的《对虾图》过桥,一不小心将画掉到水中,画上的对虾居然爬了出来,又落到水里。另有一户人家墙壁上挂着唐伯虎画的一幅《竹枝图》,竹枝上趴着一只
纺织娘(一种植食性昆虫)。到了晚上,家里人听见虫鸣的声音,找了半天才发现是画上的纺织娘在叫。这两个传说固然玄虚,却反映了唐伯虎的画生动逼真,出神入化。

唐伯虎一生好酒,常常用自己手绘的扇子换酒钱。一次,他在西湖边的一家酒肆喝酒,结账时才发现囊中空空。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富商,唐伯虎便想将扇子卖给他换酒钱。富商拿起唐伯虎的扇子,看到上面没有题款,便鄙夷地说:“
画得乱七八糟,分明是无名小辈所作,分文不值!”偏巧一位书生经过,看到扇子拍案叫绝,又见唐伯虎风度不凡,便恭敬地问:“阁下莫非就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在座的酒客听见后无不惊喜万分,纷纷出高价要购买唐伯虎的扇子。那位富商也连连赔礼道歉,要以千金换一扇。最终,唐伯虎仅让书生付了酒钱,便把扇子送给他了。

唐伯虎的诗独具风格,常常以俗语、白话入诗,通俗有趣。有一次,众多秀才向唐伯虎求诗,唐伯虎不紧不慢地喝下一杯酒,写了“一上”两个字,又喝了一杯,添上“又一上”三个字。秀才们纷纷嘲笑地说:“这也叫诗吗?”唐伯虎不动声色,提笔挥就“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写完就掷笔出门。秀才们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讲述唐伯虎才情的趣闻很多,大都出自野史和小说。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所作的《
唐解元一笑姻缘》风靡一时,使唐伯虎风流倜傥的才子形象家喻户晓。后来,人们在这部小说的基础上,又创作了更多生动传奇的故事,例如唐伯虎点秋香等。

一朝失意:科场舞弊案

事实上,唐伯虎虽确有才名,但并没有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
《明史》对唐伯虎的生平记载仅200余字,其余正史对唐伯虎的才华也只是笼统评价,所谓“江南第一才子”的很多故事是无从考证的。至于民间传说唐伯虎经常出入青楼、有九个老婆等逸闻更是子虚乌有。

真实的唐伯虎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父母对其期望很高。因而,他从小就苦读“四书”、“五经”、史书典籍,没过上几天逍遥生活。16岁时,他考秀才高中第一名,在苏州城名噪一时。19岁时,唐伯虎迎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妻子
徐氏。29岁时,他在乡试中考中解元,可谓人生得意。然而,仕途的重大挫折也随之而来。

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参加乡试时,文章写得异常精彩,当时的主考官
梁储大加赞赏。回朝后,梁储拿着唐伯虎的文章给礼部侍郎、学士程敏政过目。程敏政读完后也连连称奇。不久,朝廷举行会试,担任主考官的正是程敏政。唐伯虎与江阴富商的公子徐经一同赴京赶考,两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府上拜会。然而,徐经心术不正,趁机贿赂程敏政府上的家僮,骗来了会试的考卷。偏巧,那一年会试的题目出得极为冷僻,考生们大多答不上来,唯有唐伯虎与徐经的卷子答得入情入理、文采飞扬。据说,程敏政拿到这两份出色的答卷时,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这必是唐寅与徐经的。”此话被旁人听见,埋下了祸根。后来,有人告发考题泄露一案,皇帝听后大怒,将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打入大狱。徐经在狱中被严刑拷打,终于支撑不住,供出买通家僮泄题一事,并招认:“得到考题后也拿给唐伯虎看了。后来,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此前的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诏“平反”,释放程敏政和唐伯虎,并派唐伯虎去浙江做一个小官。唐伯虎引以为耻,没有上任。

唐伯虎的妻子徐氏本指望唐伯虎飞黄腾达、声名显赫,一听说他丢了官位,便心灰意冷,与唐伯虎大吵大闹一场离他而去了。科场舞弊案不仅断绝了唐伯虎的功名之路,还使他妻离家散,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半生癫狂 清闲度日

弘治十三年(
1500),刚出狱不久的唐伯虎对仕途彻底失望,决定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情于游历山川、吟诗作画。他乘船离开苏州,来到镇江、扬州,然后又顺长江而上到达芜湖、九江,游览了庐山等风景名胜。然后,他到黄州观看了赤壁之战的遗址,又去湖南游览了岳阳楼、洞庭湖等地,此后还辗转到过福建、浙江、安徽等地。这次周游名山大川,共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唐寅将各地美景收入眼中,为他的后半生作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正德九年(
1514),明宗室宁王朱宸濠以重金延请唐伯虎到南昌为其效力。宁王的慧眼识才唤起了唐伯虎心中仅有的一点政治理想。思虑再三之后,唐伯虎决定接受邀请。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宁王请他的用意并不在于他的才华,而是在为谋反篡位招兵买马。陷入了政治旋涡的唐伯虎十分苦闷,无奈之下,他只好装疯卖傻,躲避杀身之祸。后来,宁王见他举止疯癫,便放他回到故里。

再次回到苏州后,唐伯虎没有谋生之路,只好靠售卖字画为生。凭借才子之名,唐伯虎的字画大多能卖个好价钱,久而久之,也就存下了一些积蓄。
36岁时,唐伯虎用这些积蓄,在苏州城北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桃花坞。桃花坞其实只有几间茅屋,却景色宜人,幽静清雅。唐伯虎为其取名为“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唐伯虎有名的《桃花庵歌》就作于此:“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还常常邀请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桃花庵小叙,对酒当歌,吟诗作赋。那段生活虽清贫却也洒脱,是唐伯虎后半生过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据野史记载,唐伯虎后半生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名叫
沈九娘。沈九娘在唐伯虎穷困潦倒的时候出现,陪他共同患难,一度让唐伯虎萌生了续弦的念头。然而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死,令唐伯虎悲痛不已。后来,人们依据沈九娘的名字,竟杜撰出唐伯虎有九房妻妾,这纯属无稽之谈了。

无人来买扇头诗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妾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唐伯虎晚年的这首诗用凄凉的笔调描绘出他穷困潦倒的生活。自仕途失意后,唐伯虎经常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他常说,自己虽无李白之才,却能深切体味李白醉酒的乐趣。酗酒使唐伯虎的身体越发多病,又因病无法常常作画,生活越来越拮据,只能靠向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借钱过活。

晚年的唐伯虎没有了凌云壮志,没有了感情寄托,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悲情的人生际遇使他的思想日渐消沉,陷入了人生价值的空无。于是他开始笃信佛教,希望从禅学中找到精神的归宿,并从中参悟了不少人生道理。例如,他曾写过一首《
七十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词句简洁而平白,却道出了他一生的苦闷遭遇以及他悟出的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道理。

明嘉靖二年(
1523)秋天,唐伯虎与几位友人一同去东山游玩,看到苏东坡的一首词中写道“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不禁感慨万分,心生悲凉。回家后,他的身体状况更加不好,不久就卧床不起。唐伯虎料想自己时日无多,便写下了一首绝命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几天后,54岁的唐伯虎就在孤独与忧郁中死去了。

唐伯虎死后,他的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为他凑钱简单料理了后事,将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祝允明为唐伯虎撰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这成为后人了解这位悲情才子的主要史料之一。

因为半生穷困,唐伯虎的字画、诗文几乎都卖掉了,散失在四面八方。到了明万历年间,有两位常熟书商因仰慕唐伯虎的才名,千方百计地搜寻他的作品,终于使唐伯虎的诗画得以流传。而他的诗文逸事也在此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完善,被收录在《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中。

我们在津津乐道唐伯虎的风流倜傥之时,是否了解到风流倜傥的背后,隐藏了一代才子怎样的悲情际遇,怎样的人生无奈……

唐伯虎差点因朱宸濠叛乱人头落地

唐寅,字伯虎,精于书画,博古通今,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其才名轰动一时,宁王
朱宸濠久闻其名,非常羡慕唐伯虎的才华,就用重金聘他到自己的属地做官。

唐伯虎走马上任后,朱宸濠在各个方面给予他很优厚的待遇。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唐伯虎觉察到朱宸濠养兵蓄财,图谋不轨,暗地里叹道:“
此地是火坑,不可久留。”他清楚地知道,倘若自己公开辞职还乡,必然引起怀疑,弄不好人头落地。遂仿效战国时的孙膑,佯作疯狂,忽哭忽笑,言语颠三倒四,起居饮食异常。朱宸濠派人来看他是否真疯,只见唐伯虎赤裸身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抚弄生殖器,往地上撒尿,尔后又抓起污物来吃。

朱宸濠听到所见者的描述,确信唐伯虎真的疯了,遂起了怜悯之心,把他送回家乡。后来,朱宸濠叛逆不成,伏法受诛,其余党无一幸免。唯有唐伯虎及早脱身,没有被株连。

祝允明为唐伯虎写的墓碑《唐子畏墓志铭》

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1]。

子畏性绝颖利[2]。度越千士[3],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4],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5],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6],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7]。惟天极峻且无外[8],原稿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9],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10]。

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11],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12]。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13];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14],烧科策[15]。今徒籍名泮庐[16],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17],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绝交往[18],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19],与所谓四书者[20],翻讨拟议[21],祗求合时义[22]。戊午[23],试应天府[24],录为第一人。己未[25],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26],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27],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28],逮主司出,同汛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辨,与同罚,黜掾于浙藩[29],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30],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31]。蹔归[32],将复踏四方,得矣。久少愈,稍治旧绪[3]。

其学务穷研造化,玄蕴象数[34],寻究律历[35],求扬马玄虚、邵氏声音之理而赞订之[36]。傍及风鸟、壬遁、太乙[37],出入天人之间,将为一家学,未及成章而殁。其于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惜,意谓后世知不在是,见我一班已矣。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38]。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

子畏临事果,事多全大节,即少不合不问。故知者诚爱宝之,若异玉珍贝。王文恪公最慎予可[39],知之最深重。不知者亦莫不歆其才望[40];而媢嫉者先后有之[41]。子畏粪土财货,或饮其惠,讳且矫[42],乐其菑[43],更下之石,亦其得祸之由也。桂伐漆割,害隽戕特[44],尘土物态[45],亦何伤于子畏,余伤子畏不以是。气化英灵,大略数百岁一发钟于人,子畏得之,一旦已矣,此其痛宜如何置?有过人之杰,人不歆而更毁;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摈,此其冤宜如何已?

子畏为文,或丽或淡,或精或泛,无常态,不肯为锻炼功;其思常多而不尽用。其诗初喜秾丽,既又仿白氏[46],务达情性而语终璀璨[47],佳者多与古合。尝乞梦仙游九鲤神[48],梦惠之墨一担,盖终以文业传焉。

唐氏世吴人,居吴趋里。子畏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49],岁舍庚寅[50],名之曰寅,初字伯虎,更子畏。卒嘉靖癸未十二月二日[51],得年五十四。配徐,继沈[52],生一女,许王氏国士,履吉之子。墓在横塘王家村。子畏罹祸后,归好佛事,号六如,取四句偈旨[53]。治圃舍北桃花坞,日般饮其中[54],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子重名申,亦佳士,称难弟兄也[55]。铭曰:

穆天门兮夕开,纷吾乘兮归来。睇桃夭兮故土[56],回风冲兮兰玉摧[57]。不兜率兮犹裴回[58],星辰下上兮云雨漼[59]。椅桐轮囷兮稼无滞穟[60]。孔翠错璨兮金芝葳蕤[61]。碧丹渊涵兮人间望思[62]。

[1]微:无,非。
[2]颖利:谓聪明拔尖。
[3]度越:超越,超过。
[4]童髫(tiáo)童年。髫,指童子下垂的头发。
[5]屹屹:高耸出群的样子。
[6]弘舒:扩大舒展。
[7]都聚:都市。
[8]无外:不排斥万物。
[9]契:投合。
[10]场屋:指科举考试的考场。
[11]贾(gǔ)业:从事商业。
[12]落落:不在意的样子。
[13]时业:举业。
[14]褫(chǐ):剥夺。襕(lán)幞:襕衫和幞头。襕衫为古代士人之物,明时为秀才举人的公服,幞头是士人所戴的帽子。
[15]科策:指应付科举考试的书策,即下文所说的“目不接其册子”的“册子”。
[16]泮(pàan)庐:即“泮宫”,古代的学官。
[17]大比:明清时称乡试为大比。
[18]墐(jìn)户:用泥土涂塞门窗。这里谓紧闭家门。
[19]毛氏诗:即“毛诗”,指秦汉间人
毛亨毛苌所传的《诗经》。
[20]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21]翻(fān)讨:反复研讨。
[22]祗:只。时义:时文之意。
[23]戊午:弘治十一年(1498)。
[24]应天府:府治今江苏南京,这是乡试。
[25]己未:弘治十二年(1499)。
[26]与主司有私:据《明史•文苑传》载,当时主司为程敏政,“
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
[27]礼闱:明清时礼部试进士的地方。
[28]亟:急。
[29]掾(yuàn):掾吏。
[30]扁舟:小船。祝融:祝融峰,湖南衡山的最高峰。匡庐:即江西庐山。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武夷: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西南。
[31]彭蠡:彭蠡湖,即鄱阳湖。
[32]蹔:同“暂”。
[33]旧绪:旧业。
[34]玄蕴:玄妙深奥。象数:《周易》中凡言天日山泽之类为象,言初上九六之类为数,用以占卜吉凶。
[35]律历:历法。
[36]
扬马玄虚:指汉代扬雄的《太玄》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邵氏:指邵雍,字尧夫,宋代理学家。声音之理:邵雍《笋山击壤集序》说:“怀其时则谓之志,感其物则谓之情,发其志则谓之言,扬其情则谓之声,言成章则谓之诗,声成文则谓之音。
[37]风鸟、壬循、太乙:都是古代的占卜之术。
[38]精谛:精审。
[39]王文恪公:指
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博学善文。死谥文恪。予可:赞许。
[40]歆:羡慕。
[41]媢(mào)嫉:嫉妒。
[42]矫:矫饰。
[43]菑:同“灾”。
[44]特:谓卓异之才。
[45]尘土物态:谓尘世小人的一般情态。
[46]白氏: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其诗以通俗著称。
[47]璀璨:喻色彩鲜明。
[48]乞梦:求梦。九鲤神:九鲤湖之神。九鲤湖在今福建仙游县北。传说汉代元狩间,有何氏兄弟九人炼丹于此,丹成,各乘一鲤仙去。
[49]成化六年:相当于公元1470年。成化为明宪宗年号。
[50]岁舍庚寅:岁星次于庚寅,也就是庚寅年。
[51]嘉靖癸未:嘉靖二年(1523)。嘉靖为明世宗年号。十二月二日:相当于公元1524年1月7日。由此可见唐寅卒年若以公历计,则应是公元1524年。
[52]继:继室。
[53]
(yi):梵语“偈佗”的简称,佛经中的颂词,四句合成一偈。
[54]般饮:即“般乐饮酒”,语见《孟子•尽心上》。般,大。
[55]难兄弟:即“难兄难弟”。意谓兄弟俱佳,难分高下。语见《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56]睇(dì):斜视,流盼。桃夭:《诗经•周南•桃夭》诗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里借谓死者留念故乡的美景。
[57]回风:旋风。
[58]兜率:
兜率天,佛教所说的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后因泛指人死后所登的天界。裴回:同“徘徊”。
[59]漼(cuǐ):深积的样子。
[60]椅:木名,又叫山桐子。木材可作小家具。轮囷:高大的样子。穟:同“穗”。
[61]孔翠:孔雀与翠鸟。错璨:交相辉映,鲜明灿烂的样子。金芝:仙草名。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
[62]碧丹:指天上的宫殿。渊涵:幽深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