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鹰击彩霞 2016-10-19

明白


命就像是剧本,运就像是导演,剧本怎么演,是导演的事情,剧本怎么安排的?那是拿到手才知晓。人的自主与创造就是导演,牵一发动全身,你是我命运一部分,我也是他人经历的一部分。





物质得失是一时


每人都有自己修炼的道路,有发财之道,升官之道,交友之道,家庭和睦之道,养生之道,疏解之门等等,皆来源自己道德,有了道德才能得道。在天是道,在人是徳,符合规律的才是吉,物质得失是一时,道德荣辱是千载。





道德真经


道德真经言“不敢为天下先”,深入浅出解释,深层理解意思,事物必然因变化而发展,变有八成是会走向歪路,应以不变的本份原则,来应对万变的表面现象,这是高难度的事。浅层理解,不争先可以,但也不能落后,而是中庸之道。





汉字精妙


上加一画,就是止,如不能适可而止,上的意义就不大。止加一画,就是正,因人有需求,就难守正,德不配正位,离灾难就不远了。





速成


人类从石器时代、经过青铜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来到现在的信息时代,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过渡,但人性没有变化,两千多年来的外儒内道文化,依旧闪烁光芒。之后的智能时代来临,说明科技最终要使人脱离自然。





德法术


人只靠道德,只能独善其身,需要有套方法,与人际沟通,技术权术是获得物质保障。所以,人需要“德法术”三合一,才能成事,为社会做贡献。





道法自然


先天性格与后天习惯那个重要?从儒家来看,着重以“仁义礼智信”构建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强调反求诸己,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从道家来看,着重“道法自然”,强调先天,以渺小的人,来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不得善终”不明道者居多,故不如儒家易被接受。





食色性也


为何在时间发展中,事情总是向坏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在于事情总是从好的开端而起,另一方面人一但获得成绩,就会得意忘形,当不在有思想精进时,自然退回到“食色性也”的层次,德不配位而落下,这就是道法自然的规律。





已经过时?


是否《论语》《道德经》已经过时了? 知识不符合现代生活?还是人的理念变了?社会随时代变迁了?究其缘由,因为人性没有变,所以金玉良言是永远的智慧。人性是啥?贪嗔痴,有人的存在,就有需求,就有私心,所以需要后天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修养,目的是让自己少给他人添麻烦。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因为人之初性本向善,原本需求较少,但经过后天各种学习后,需求也越来越多了,这使人迷失自我。道法自然,自然的水只有目标,没有方向,无论流向哪里,最终归于大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