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一段时间,国际上发生的两起船载易流态固体散装货物导致的险情和事故,由于货物含水量较高导致航行途中部分货舱出现易流态货物移动,进而引起船舶发生倾斜危险,甚至沉没。近年来,针对船载易流态固体散装货物安全运输,我国出台了相关规定,提出了加强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全工作无止境。这两起事故再次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易流态固体散装货物的安全管理,时刻绷紧安全弦,始终坚持长抓不懈,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一、两起险情和事故的基本情况 (一)2015年7月份,一艘新加坡籍船名为 MV Alam Manis的55,652 DWT散货船从菲律宾SURIGAO港装载镍矿到中国,途中因为恶劣天气涌浪太大导致货物液化,造成船舶严重侧倾,最后不得不抢滩搁浅在菲律宾CANDON,后船长下令弃船的严重事故。该轮大副在这个过程中心脏病突发不幸身亡。 (二)近日,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某入会船舶在菲律宾苏里高(SURIGAO,Lat: 9°49'0'N, Long:125°29'0'E)港装载散装镍矿货物。由于镍矿货物含水量较高,在航行途中部分舱室货物出现流态化并移动,进而导致船舶倾斜,所幸处理及时状况没有进一步恶化,船舶安全到港。 二、易流态固体散装货物的特性 (一)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是指本身含有部分细颗粒和一定量水分、当其含水率超过适运水分极限时可能形成自由液面或固体两相流动的固体散装货物,包括铁精矿、高岭土、红土镍矿和其他具有类似物理性质的货物。适运水分极限是指易流态固体散装货物安全运输最大含水率,通常按其流动水分点的80%-90%确定。流动水分点是指易流态固体散装货物发生流动时的最小含水率。
(二)由手抓试验和圆筒试验可以看出,货物装船前水分含量是否较高。如果含水量较高,船舶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如:烘烤试验,或者申请实验室实验来确定所装货物实际水分含量,以确定货物是否适运。
圆筒试验 (三)散装镍矿在《国际海运固体散货规则(IMSBC Code)》中被列为A类(易流态化)货物,即:如果货物水分含量(MC)超过其适运水分限量(TML)允许值,运输中货物可能会出现流态化。如果出现流态化的货物在航行途中由于船舶摇晃而发生货物移动,将会造成船舶倾斜,如果货物继续向一侧移动,船舶向一侧的倾斜将会加剧,直至过度倾斜,从而导致船舶倾覆和沉没。 三、有关安全运输注意事项 (一)对于A类易流态化货物的安全措施,应注意在实践中一些类似A类散装货物在一些国家港口托运人可能会以其它货物品名申报而意图规避规则要求情况,规则建议如对货物安全有任何怀疑,仍应按A类货物进行对待并在装货前做必要的检测。 (二)在任何国家港口装载类似A类货物均应严格按照《国际海运固体散货规则(IMSBC Code)》的要求在装货前进行严格检测,勿存任何侥幸心理。 (三)实践中部分船长、船员对易流态化货物的安全运输存在一定误解,存在依靠个别航次顺利运输的经验判断货物是否安全,从而未能严格执行规则要求的检测、装载程序;一些船长在转载、运输过程中包括在发生险情后采取措施时未能严格遵照ISM规则要求充分评估措施的安全性、合理性。应加强船员专项培训,真正将规则要求落到实处,从而避免出现危及人员、船舶及货物的危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