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张楚廷:高等教育的“天问篇”(演讲提纲)

 中山张华 2016-10-19

张楚廷:高等教育的“天问篇”(演讲提纲)

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135问

张楚廷

一、三大层次的研究

对大学也有三个层次的研究,从形下、到形中,再到形上。

形下:对史实的研究,如对中世纪大学,这里面,就有一系列问题。

1.12世纪,900年前那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欧洲经济发达程度远不如亚洲的我们,为什么大学却在当初的欧洲首先出现?

2.为什么四大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都没有率先催生出大学?为什么最古老的文明没孕育出大学来?

3.为什么首先意识到大学的必要性的是民间,而不是政府

4.为什么首先出现的是“学生的大学”(延续了二百年)

 例:博洛尼亚大学 哈佛大学

5.为什么还存在“先有大学后有国家”的现象(如美国、以色列)

6.综合以上,为什么大学之诞生与经济、文化、政治的关系都不甚密切?

7.为什么我们这里却有学者认为大学是经济的产物、政治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8.大学究竟是什么的产物呢?

9.教育380万年(与人类史同),成熟的教育5000年,学校4000年,大学900年,这是否表明大学难产?又是谁让其难产呢?

10.为什么法、英13世纪就出现了大学,却在直到500年后的18世纪以前并无人研究高教理论?

11.这是否意味着在高教领域里理论的产生特别困难呢?

12.德国14世纪也有了大学,为什么也在18世纪前无人研究?

13.大学之产生,究竟与什么关系最密切?

14.布鲁贝克用认识论与政治论来解释是否合理?

围绕历史与事实,提了以上十四个问题。

二、关于高教的理论研究问题

15.公认纽曼的《大学的理想》是高教理论的开山之作,但他只涉及“大学该做些什么”而未言及“什么是大学”,更未言及“大学是什么”为什么也可称其之著为开山之作?

16.19世纪初,洪堡就指出了大学的科研职能,为什么到19世纪中叶纽曼还反对大学有(增扩知识)的职能,即科研职能?

17.20世纪初,威斯康辛提出了社区服务的职能,这一职能是否可与教学、科研并列?为什么可以?又为什么不可以并列?

18.有人还提到了大学发展文化的职能,它是否一个独立的职能?

19.职能与功能有什么区别?

20.大学还有别的功能吗?

21.用学问的高深性及教育性来刻画大学的特性是否足够了?

22.如果可以,我们的书院(如岳麓书院),既高深,又教着弟子,为什么无人认为书院是大学?(否则,中国和世界的高教史要重写)

23.对于900年前的博洛尼亚大学为什么无人否认其大学资格?它比高深性、教育性还多了什么?

24.许多国家有国立大学,国立莫斯科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东京大学……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国立大学?

25.美国有州立大学,其中也有高水平的,但最高水平的,90%是私立大学,这又是为什么?

26.德国有国立大学,但它为什么有?而且为什么有很多很高水平的国立大学?德美有何异同?

27.尤其,为什么19世纪德国的国立大学也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28.有人说,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的一个秘密武器,这秘密吗?与高水平大学有关吗?

29.大学外部的力量是否应当对大学治理发挥作用?

30.为什么说大学属于国家而不属于政府?

31.大学十分不同于政府机构,于是我们提出了“去行政化”,这似是一种共识,但是,我们喊了一二十年,为什么还未去掉?

32.基础教育不可以产业化、市场化,高等教育可否产业化?一样不能产业化,还是有所区别?区别在哪里呢?

33.高等教育理论可以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它们各自都研究些什么?

34.宏观结构包含些什么?

35.宏观结构的合理性由谁来判断?

36.当其结构不甚合理时,该控制,还是该调控?

37.谁应是调控的主要力量,谁只是调控辅助力量?

38.美国的高校分为了七个层次,中国也有相应的划分,这两种分法的有实质差别吗?差别在哪里?意义在哪里?

39.在中观上,我们是否该思考地域高校的结构?各种类别的高校怎样构成才是恰当的?

40.其中,是否包含学科结构问题、专业结构问题?

41.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教中应占有怎样的位置?

42.高等职业教育是想发展就可以发展起来的吗?它需在什么条件下发展繁荣起来?

43.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伸进高等教育里来吗?

44.应当怎样看待学科、专业和职业这三者的关系?

45.自由教育是古希腊以来的传统,在19世纪专业教育势头上升的时候,是谁捍卫了自由教育传统?

46.在20世纪职业教育势头很猛时,又是谁捍卫了自由教育传统?

47.为什么总有人捍卫自由教育?总有价值捍卫?

48.自由教育为何是有生命力的?源泉在哪里?

49.通识教育概念是在何种情况下出现的?

50.知识被分为自由知识和实用知识,实用知识不是也能给人一定自由吗?为何实用知识之教育不被称为自由教育?

51.高教的微观上可研究些什么?何以为微观?

52.一所大学应当有些什么学科?

53.一所大学,应开设有多少门课程?两三千门?七八千门课程?万门课程?

54.人文课程有何特殊地位?

55.一名教授应开出多少门课程?

56.刘献君教授倡导了院校研究,这是否经典的微观研究呢?

57.研究中,何时该大题小作,何时可小题大作?

58.更一般地,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做高等教育史研究呢?中国的、外国的,国别的。

59.是否还可有大学史、专业史、人物史的研究?

60.校长学也是研究的题目吗?

61.高教管理研究些什么?

62.高教管理研究也可分宏观、中观、微观吗?

63.比较研究也应在日程吗?

64.大学教学理论值得专门研究吗?

65.还应有教学方法、手段研究吗?

66.远程教育研究也有意义吗?

67.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具有永恒意义吗?

68.我们的学位制度应如何改进?

69.当今大学与经济、文化的关系有何变化?

70.是大学更依赖于经济,还是经济更依赖大学?

71.大学规模与效应有何关系?

72.杰出人才的培养特别值得研究吗?

73.高教国际交流越来越重要了吗?

74.高等教育改革些什么?

75.宏观体制变革些什么?

76.谁对宏观体制改革负有更大责任?

77.微观体制变革哪些方面?

78.我们也可尝试建立董事会制度吗?可能吗?

79.“大学现代化”是否一个恰当的口号?

80.怎样理解大学的独立及其与社会的关联?

81.怎样理解大学自由的意义?

82.大学为真理而真理的本性与其社会责任的关系如何?

83.为学术而学术相对于社会责任具有特别的意义吗?

84.怎样看待大学的保守与超越?

85.“与时俱进”的观念适合于大学吗?

86.本科生培养对于高水平大学是必要的吗?

87.大师应当给本科生上课吗?他们愿意吗?

88.科学研究置于大学好,还是从大学分离出去更好?

89.大学是学分制好,还是学年制好?

90.学分制的优越在哪里?

91.商店、工厂没有寒暑假,为什么大学要有?

92.为什么有的国家一年放三次假?

93.为什么我们的博士生年龄限制在40几岁,而有的国家没有年龄限制?

94.我们现在对博士生招生数量的严格控制是合理的吗?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吗?根本问题在哪里?

95.为什么基辛格先生更愿意别人称他为博士?

96.为什么博士按学科分而本科生按专业分?

97.为什么在学术博士外,还设立了专业博士?

98.为什么论文答辩委员会中有跨学科的“外行”更好?

99.为什么我们这里有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而他国没有?

100.为什么有的国家博士培养数不是计划控制的,他们的决定权在谁手上呢?

101.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之间应是、实是什么关系?

三、关于高等教育的形而上问题

102.布鲁贝克1978年出版了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命名的书,但它就是第一部高教哲学著作吗?此前有吗?

103.纽曼的书《大学的理想》和雅斯贝尔斯的书《大学之理念》

仅有一冠词之别,为什么前者不是高教哲学,而后者是?

104.差别在哪里?是否因为前者只说“什么是大学”,而后者则说“大学是什么”?

105.布鲁贝克的书第八章才回答“大学是什么”,而雅氏的书通篇在回答,这是实质性差别吗?

106.大学是一个思想库吗?

107.大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吗?

108.大学是一些智慧的头脑相互碰撞的地方吗?

109.大学是一部百科全书吗?

110.为什么说大学是国中之国?

111.为什么说大学是民族的,又是超民族的?

112.为什么说大学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地方?

113.为什么说大学既是理想主义之地,又是现实主义之地?

114.大学是知识的集散地吗?

115.大学是人类对真善美追求的产物吗?

116.为什么我们多发明、少发现?

117.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缺乏哲学兴趣?

118.中国大学为何缺乏原创力?

119.为什么原理性发现大都不出现在我们这里?

120.为什么大学的名校长多出在北美和中国,而不出现在欧洲?

121.为什么1986年,哈佛350周年校庆时,当时任校长的博克只字不提其成就,不提它培养了多少诺奖获得者,多少位总统?这是哈佛文化,还是美国文化。

122.为什么博克说要“走出象牙塔”?走出后,还回来吗?

123.我们的大学是象牙塔吗?

124.大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社会责任有什么不同吗?


   125.知识纵向分类:形下、形中、形上,横向的分自然、社会、人文。大学在纵横上的义务有何不同吗?

   126.大学何以为大?

127.人文教育占有何种地位?

128.哲学又有何特殊地位?

129.大学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130.为什么生活在大学里的人,千千万万,却很少人问“大学是什么”?

131.2000多年有了哲学,1632年有了教育学,相加即教哲吗?为何又隔了216年后才有教育哲学?

132.2000多年前有哲学,160年前有了高等教育学,为何又隔了近100年才有高等教育哲学?

133.课程100年历史了,课程理论60年,课程哲学10年,这说明什么?

134.古往今来,人已亿万,却很少有人思考“人是什么”?这是与“大学是什么”同一类问题和同类现象吗?

135.关于高等教育的问题,应当有一千个以上,对它的研究会是一个无底洞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