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思考(讲座提纲)

 hankagou 2016-10-19

                          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思考

                              (讲座提纲)

 

一、《标准》(2011版)对计算教学的新要求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标准》(2011版)

    在《课标解读》中也强调“应当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

二、内容变化情况

    一是把原来第二学段“能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调到第一学段,并改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二是内容有所增加。第一学段增加“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第二学段增加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是表述有所变动。在第一学段中,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修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第二学段中,将“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修改为“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修改后的表述更加准确、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容易操作。

    如何理解“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三、计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算法。

    反思以往的计算教学实践,有三点启示:

·    一是既要尊重学生的各种算法,又不宜片面追求所谓的“多样化”;  
    二是要在学生的各种算法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培育计算规则
·   三是要对学生的直接经验进一步“数学化”,超越算法在现实情境里的具体含义,抽象出本质的数学内容,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计算规则。
·    这样,就较好地处理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把计算法则融于个体的认知结构之中,教材不需要另外写出法则,学生也不需要专门记忆法则了。

    2、尊重规律,科学训练

    一是注意加强课堂练习;

    二是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难点反复练习,不能平均用力;

    三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积极性,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

    四要注意进行经常性的计算测查。

    3、加强估算教学

  (1)为什么教“估算”

  (2)估算教什么?

  (3)估算怎么教?

      ①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

      ②让学生养成及时估算检查的习惯。

  (4)估算怎样评价?

      ①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②对算式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合理的区间内,就是合理的。

      ③重视对估算意识的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