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图书馆

 金丰艺术馆 2016-10-19

台北故宫十月【蒙元皇室大展】100幅高清图



【台北故宮十月大展】

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


CANS藝術新聞 / 台北報導

     元朝至治3年(西元1323年)的3月23日,忽必烈的曾孫女-蒙古公主祥哥剌吉,就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慶寺主辦了一場藝術雅集活動。這個活動基本上與當時的蘭亭雅集時間相當接近,因此,它事實上也可以被視為對蘭亭雅集的一種精神性的延續。祥哥剌吉籌辦這個雅集的主要用意,在於將自己所藏的書畫作品提供出來給當時的文人雅士來欣賞,並且也請他們在欣賞之餘為作品題跋。這場雅集根據文獻上的資料考據,總共提呈出了41件書畫作品供大家鑑賞。它更且還有個比較深沉的想法,乃是希望透過這個雅集藉以宣示蒙古皇族參與中國書畫藝術鑑賞活動的重要事件,同時也成為在文化上的一番建樹。



 展件清單


全展期 2016.10.6-12.26

第一檔 10/6-11/15

第二檔 11/16-12/26


編號  品名 典藏號  限展件

1  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 卷

2  宋劉松年畫羅漢 軸

3  宋劉松年畫羅漢

4  宋李唐江山小景 卷

5  元王振鵬龍池競渡圖

6  歷代集繪 冊 宋徽宗獨鶴圖

7  定武蘭亭真本

8  五代南唐趙幹江行初雪圖 卷

9  宋徽宗蠟梅山禽 軸

10  五代人丹楓嗷鹿 軸

11  宋人梅竹聚禽

12  宋十二名家法書 冊 黃庭堅荊州帖  

13  五代荊浩匡廬圖

14  宋江參千里江山圖 卷

15  元人秋山軸

16  元趙孟頫重江疊嶂

17  陸繼善摹褉帖  

18  宋趙孟堅水仙  

19元人法書 冊 馮子振書題畫七言絕句;

趙巖書題畫七言絕句故書

20元人法書 冊 柯九思書題畫跋;虞集書

題畫詩;李泂書題畫詩;揭傒斯書題畫詩

21  元人舊蹟 冊 虞集致丹丘博士公尺牘

22  元人舊蹟 冊 余闕致太樸內翰尺牘

23  小寒林圖軸

24  宋人枇杷猿戲圖 軸

25  五代南唐巨然溪山林藪圖 軸  

26  早春圖

27  元世祖出獵圖 軸

28  元代帝半身像 冊 元文宗  

29  元代后半身像 冊 元帝后納罕;元代后

30  元趙雍春郊遊騎圖 軸  

31  元高克恭青山白雲 軸

32  元李衎四季平安 軸  

33  元唐棣倣郭熙秋山行旅圖 軸  

34  元曹知白雙松圖 軸  

35  元明人畫山水集景 曹知白山水

36  元人集錦卷  

37  元人畫四孝圖  

38  元趙孟頫雙駿圖

39  元人宣梵雨花圖 軸  

40  寶生如來 軸  

41  開泰圖  

42  元緙絲吉祥喜金剛  

43  西藏十三世紀達壟寺堪布札希貝唐卡



          一個極具有文化寓意的活動,在今(6)日台北故宮博物院則以一種歷史的溯源與文化的多方考據之下,從學術的皈依與文物本身的敘述性兩個極點上,由書畫處的策展人陳韻如以【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為題,成為今年台北故宮的十月大展。台北故宮精選出43件宋元時期書畫珍品,並非是要複製693年前蒙古公主的雅集,而是透過四個單元來牽引出元代在藝術與文化方面的盛景。這四個單元分別是:皇姊圖書、帝王收藏、士人題跋、多元藝術。


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 展場

        特別要提出的是,台北故宮在這43件作品裡面,有10件限展作品是: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五代人〈丹楓呦鹿〉、北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郭熙〈早春圖〉、宋徽宗〈蠟梅山禽〉、李唐〈江山小景〉、宋人〈小寒林圖〉、宋人〈梅竹聚禽〉、宋人〈枇杷猿戲圖〉、元代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只是,這10件限展作品,並非一次性展出-;而是採取前後二期展出,第一期先展出6件、第二期展出4件,每一件作品展出時間為40天。並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訊息要先提出,儘管現階段台北故宮已經開放有限度可拍攝展品,但這10件限展作品依舊還是在禁止拍攝的行列之內。



展品集赏




五代,荆浩,匡庐图,185.8x106.8cm 


       本轴无画家名款,或据上题“荆浩真迹神品”标为荆浩,学者指出此六字书风与元文宗相近,且画上亦有其文臣柯九思题称“写出庐山五老峰”正符合画名,可知是元代皇室所藏。
         此画描绘左侧群山耸立,高低层叠延续与右侧平远空间相接。山径环绕之外,并见屋舍座落,峰峦叠出于画面右侧之势已非北宋山水构成,而更近十二世纪以后作风。画中峰顶多见留白与丛树配置,亦别具特色,能符合北宋后期对荆浩之新认识,是此后所造荆浩名下画作,惟实际画风流派仍有待深究。



宋人小寒林圖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人小寒林圖 軸(局部)


宋人小寒林圖 軸(局部)


       此幅〈小寒林圖〉並無名款,以畫風論,為北宋李成一系「寒林平遠」山水。郭熙曾自述:「作平遠於松石旁,松石要大、平遠要小,此小景也」,可見此類作品亦屬小景畫的範疇。


宋郭熙早春圖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郭熙早春圖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北宋山水名家郭熙(约1023-1085)是神宗朝的宫廷画家,朝廷官府多处屏风壁画出自其手。此幅左款题“壬子年(1072)郭熙画”,是郭熙传世代表作,也是山水画史中的重要里程碑。画中构图采对称安排,但以浑圆山体与丰富云气搭配,在秩序中又充满着韵律的变化。借墨色深浅营造出细腻的光影效果,更为此山水增添空间的奇幻。又有舟樵行旅人物,将此画转为处处生机之神奇景境。画上钤有“明昌御览”印,显示此作曾经金代内府收藏;元代之后,转入明代官府。


宋人梅竹聚禽圖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人梅竹聚禽圖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蠟梅山禽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蠟梅山禽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1082-1135)赵佶,以帝王身分积极参与艺术,多件书画亦被视为其与宫廷书画家所共同制作成果。本幅画开有白花植物白梅一株绽放,枝上栖息着一对白头翁二只,其间胡蜂飞绕,下有山矾二株。画中禽鸟安适自得,虽曾被认为是夫妻白头相守之喻,亦不能排除透过画作赞扬天下得治,士人安逸自得之景。画上有元文宗“天历之宝”、“奎章阁宝”二印,是其所藏作品。




五代人丹楓呦鹿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这幅立本轴幅画风特别,全图不留空白,描绘鹿群在色彩斑斓的林木之中。树干似乎已退去原有色彩,仅留下浅白的底色,叶片部分用色有红色、淡粉色与白色、蓝色等,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画幅右上角有“奎章”印,左下角有“天历”印,应是元文宗时期所鉴藏的书画作品。
元朝最后一位帝王元顺帝也同样以帝王之名进行收藏活动。他在至元六年(1340)撤去奎章阁,改设宣文阁,同样有不少士人活动其间。元顺帝的收藏印为“宣文阁宝”,可见于宋人《枇杷猿戏》、《小寒林图》等,这些都曾是他的收藏。



宋,枇杷猿戏,165x107.9cm


此轴画枇杷树上一对黑猿戏耍场景,画中物象质感表现精细,黑猿身上毛茸效果,是画家以细微又具不同方向的短黑墨线勾画而成;又配合细腻变化的墨色层次,把黑猿四肢与身体的前后关系表达明确,堪称宋画精品。此轴钤有“宣文阁宝”印。



士人题跋  


蒙元皇室的收藏活动也和当时活动于朝廷的士人关系密切。例如参与公主雅集的袁桷,就为公主在天庆寺雅集留下难得记录。冯子振、赵岩等人也经常为公主题写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元人法书》册中还保有其题画诗文。另外,作为元文宗书画鉴藏顾问的柯九思、虞集等,也有不少相关题跋。柯九思为元文宗奎章阁博士,陆继善《摹褉帖》后即有他具名的题字。传为江参《千里江山》、荆浩《匡庐图》等也都可见柯九思题记。
透过这些士人题跋,一方面能具体显示蒙元皇室对书画艺术的支持与收藏;另一方面也能从中掌握不同族属士人彼此的交流与文化参与,以及他们运用其文化知识参与皇室鉴藏活动的各种情况。元人的题跋活动十分丰富,现存宋元书画作品上仍有不少实例。例如院藏赵孟頫《重江叠嶂》后有虞集、石岩、柳贯等人的题跋。士人的题跋内容,除了呼应书画作品的艺术表现之外,其中的赏鉴态度更是认识蒙元书画艺术的素材。



宋 刘松年 画罗汉



宋    刘松年   画罗汉



台北故宫博物院共藏有刘松年《画罗汉》三轴,尺幅与构图概念相近,各轴幅画幅均有“皇姊图书”印,为祥哥剌吉公主藏品,此次展出其中两轴。此轴罗汉坐于庭园一角屏风前的圆凳之上。持经卷请益的侍者,身形明显小于坐在圆凳上的罗汉。此组三轴构图都讲究中轴效果,多能表现这组罗汉图有意强调罗汉的单尊形象。



宋  刘松年  画罗汉



此轴也是刘松年《画罗汉》三幅画轴之一,“皇姊图书”印钤于画幅右上角。此轴幅中画巨大石屏座,罗汉沉静地正面坐于铺有华丽毡毯的石台上,前有蛮人捧珊瑚宝珠供奉在旁。画中石屏虽然庞大,却未有压迫感。画家成功地藉由罗汉头光部分的浅色处理,稍稍减轻了石屏重量。此外,罗汉身上袈裟与所坐毡毯,其上华丽的色彩也成功凸显了罗汉所在,为看似肃穆的山石背景增添不少活力。




五代,赵幹,江行初雪(局部),25.9x376.5cm


本画为现存最可信的五代南唐画迹之一,上有传为李后主的题识,指明作者为画院画家赵幹。全画描绘冬日江边行旅所见渔人生活,时瑞雪初降,萧瑟之中仍可见庶民活动的勤奋与和乐勤奋。这种风俗画既是纪实,也有理想化的成份。画家透过丰富细节,营造出更具临场感的视觉效果。



江行初雪图全卷



赵幹 江行初雪图


本卷原为金章宗收藏,天历二年(1329)由奎章阁诸臣共同呈进,元文宗并在幅中亲书“神品上”的评第。他的品题表示宫廷对中原传统的收纳,也形塑着自己的艺术帝王形象。



宋,李唐,江山小景图   49.7x186.7cm,后期展出



此卷并无李唐签款,有一方祥哥剌吉公主的残印在画卷末缘上端。描绘一段沿江的山水景观,山中有各式建筑与山径穿绕,江上亦见船帆往来,人物活动丰富多样。画中山体以深浓轮廓线勾勒,借石青与石绿烘染质面,间以简略皴笔构成凹凸,营造出坚实的山石效果。虽然此画画风与两宋之际李唐、萧照相近,但用笔更近阎次平,推测是近于第二代南宋院体画风之作。文献曾载公主藏有萧照《江山图》,或与之有关。



(传)宋徽宗  独鹤图


依据文献记录,祥哥剌吉公主藏有多件宋徽宗作品。此开正中画鹤一双,前后夹有两段宋徽宗瘦金书体题诗,一题「翘足」、一题「理毛」。鹤采回首啄羽姿态,符合「理毛」文字內容。画幅上有「御書」、「宣和」连珠印,并有传为贾似道“悦生”葫芦形印一方,显然有意用以连接徽宗曾作六鹤图的轶事。瘦金书风略显柔弱,推测为后人追摹,但仍能援以想像宋徽宗的传称画作。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局部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局部


此诗是黄庭坚(1045-1105)于崇宁元年(1102)八月行经武昌(今湖北鄂州)时所作。诗中记述游历所见,写景蕴情,流露出对旧友苏轼等人的思念,企盼能脱去现实羁绊,与知友共享美景。全卷以行草写成,笔墨精美,形态活泼优雅,极能显现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也是北宋文人艺术的代表作。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后袁桷跋文


本卷入元后为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收藏,卷首钤有“皇姊图书”印。公主在天庆寺雅集邀请若干不同族属的士人观赏所藏,此卷后有李泂、张珪、王约、冯子振、袁桷等十多位元人题跋,透过卷后诸题,可约略追想雅集的情景。



宋 江参 千里江山图 卷 绢本墨笔 46.3×546.5




《开泰图》  传宋   缂绣




元 刘贯道 皇后察必画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刘贯道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唐棣 仿郭熙秋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王振鹏,龙池竞渡图(局部),30.2x243.8cm



元代画家王振鹏是公主收藏中少见的当世画家,画中描绘大小舟艇先后竞渡场景,画中建筑群构造华丽,各处斗栱组件繁复。在画家极细腻的用笔中,充分显示元代追求眩目界画的新风尚。




王振鹏《龙池竞渡图》卷后题记


卷后题记叙明此画创作背景,王振鹏显曾为元仁宗画过一卷,公主因见过喜爱,王振鹏又为作画。这类具王振鹏题名的龙舟图存世多本,成画时间各有异说。此卷上公主印章和常见者稍异,或被推为后人摹本。



元緙絲吉祥喜金剛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元,赵孟頫,重江叠嶂(局部),28.4x176.4cm


本卷有“大德七年(1303)二月六日赵孟頫画”款记,画后有元人虞集、石岩、柳贯跋语。此卷画幅一般以为是忠实摹本,其后题跋或可信。赵孟頫以追复古人风尚为手段,此卷属李郭画风,再经北宋末王诜平远山水样式等相加参酌所致。构图具有宋人古法,但山石分块之笔墨则因摹本而有格式化笔意。卷后题跋中虞集、柳贯书跋均见收入相关文集,引首“重江叠嶂图”篆书为明初书家程南云所书。




帝王收藏



蒙古皇家成员对于书画的收藏兴趣,并不仅止于祥哥剌吉公主。公主女婿元文宗设有奎章阁,在柯九思等文人协助下也有不少书画收藏。元文宗的鉴藏印有“天历之宝”、“奎章阁宝”等。赵幹《江行初雪》可见“天历之宝”,卷后则有许多奎章阁文臣的题名。宋徽宗《蜡梅山禽》上也钤有此二印,都能据以重塑元文宗的收藏面貌。




元,柯九思、虞集、李泂、揭傒斯,书题画跋,册,40.9x54.9cm


本幅有柯九思、虞集、李泂、揭傒斯等四位元人书迹,原应是为某件唐人画卷所作之题跋,现仅见题书。据柯九思记录,该卷名为《胡虔汲水番部图》,且曾经南宋内府收藏。其余三人皆称“奉勑题”,显受皇家成员之命所作,该画作已属皇家所藏。四人都曾是元文宗的奎章阁文臣,此一题跋应是当时观画所作。虞集、揭傒斯二人题诗之内容,也分别收录于其文集中。




元 李衎 四季平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多元艺术


至元八年(1271)十二月,忽必烈将国号改为“大元”,成为元朝首任皇帝。此后元朝征服南宋,控制漠南,接收原有金朝与西夏故地,从蒙古帝国的体制中逐渐发展出一个独特的蒙元国度,一直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北逃,才结束史书所称的“元朝”。
在此期间,有大规模的工匠由中亚向中原移入,不同族属的文化碰撞,多元文化在相互融合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艺术成就。此单元中除呈现汉族士人如赵孟頫与妻子管道升,及其子赵雍家族之书画艺术传承,也有避居为隐士的吴镇、倪瓒等人于笔墨传统中的努力。另外还有非汉人士高克恭、贯云石等的书画新貌。



元 元人集锦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收传史而言,《元人集锦卷》,此卷之完整著录,最早见于清代吴升《大观录》(1712年),题名为《元人合璧卷》,所录与今存并无异样。稍后见于安岐(1683年-?)《墨缘汇观录》(1742年以后所得)卷四,题名为《元人八图合卷》。安岐去世后,家道中落,部分散入江南人士,所藏大部分精品,纳入清乾隆内府,《石渠宝笈续编》定为今名《元人集锦卷》,至今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承藏。卷中画目名称上略有更易,内容无异。



元人集锦卷-赵孟頫-枯木竹石


  赵孟頫自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书画同源的说法,早在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已提出。元汤厘《画鉴》,记赵宋一家同辈的长者赵孟坚(子固1199年-1264年):“…作石用笔轻拂如飞白状。前人无此作也。…子昂专师其石。”与赵友好的学者,虞集也指出赵孟頫画竹的书画相通。《道园学古集》有不少对于赵孟烦书画的题跋。其一《子昂墨竹跋》:“黄山谷云‘文湖州写竹木,用笔甚妙,而作书乃不逮。以画法作书,则孰能御之。’吴兴乃以书法写竹,故望而知,其菲他人所能及者云。”文同似不以书名,而黄山谷只有期待以“画作书”;赵孟頫则书画俱为的一流。



元人集锦卷-管道升-烟雨丛竹


  管夫人善画竹,就存世画件,则有北京故宫藏《赵氏一门三竹图卷》中的第二件《墨竹》。此卷本安歧旧藏。安氏评以:“密叶劲节,不似闺秀之辈。”安歧旧藏又有赵孟頫、管道升《蕙竹合作卷》,安氏记以:“墨竹一枝,竹叶萧疏,枝节秀劲。”从这些描述来看《烟雨丛竹》,都不贴切。
  这幅《烟雨丛竹》不是习说的“墨竹”,而是当作于山水画的竹林图。从古老的诗经“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到“渭川千亩”,再到杜甫移种万竿于浣花草堂:“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阴通积水内,高映浮云端。”这种意念,移之于画作。



元人集锦卷-倪赞-安处斋图


  卷之三,《安处斋图》。画名为倪瓒(1301年-1374年)自我定名:“湖上斋居处士家。淡烟疎柳望中赊。安时为善年年乐。处顺谋身事事佳。竹叶夜香缸面酒。菊苗春点磨头茶。幽栖不作红尘客。遮莫寒江卷浪花。十月望日。写安处斋图。并赋长句。倪瓒。”诗见《清閟阁全集》。第一句为“湖上斋居外史家”。



元人集锦卷-吴镇-中山图


  卷之四,吴镇《中山图》。顾复《平生壮观》记:“…题款两行甚精。一派十余山头,或尖或平,或近或远,点叶树掩映于其间,不作大木水泉,貌得重山之杳冥溪径者。观此,觉元晖(米友仁)彦敬(高克恭)落窠臼矣。”又安岐《墨缘汇观》记:“群山迭嶂,杉木丛深,通幅无一杂树,全宗北苑,用粗麻披皴法,山头苔点,横竖相间,众山之坳,突以浓墨晕二峰尖,低于四面,更为奇绝。按李竹懒《紫桃轩杂缀》引孙兴公《天台赋》,有倒影重渊,匿峰千岭之句,所谓匿峰者信然。此卷笔墨苍厚,气韵淳古,为仲圭杰作,不应作元人观,实得董元三昧。



元人集锦卷-马琬(1310年-1378年)-春山清霁


  卷之五,马琬(1310年-1378年)《春山清霁》。画中高山层层迭迭突起,林木长长矗立,清溪蜿蜒,渔舟摇摇,山村亭阁,曲径相通,滋润的笔墨,体会出大地草木华兹。款题:“春山清霁(楷书)。至正丙午岁(1366年)春正月望日,马文璧画于书声斋。”丙午(1366年)去黄公望《富春山居》之“庚寅”(1350年)题记,只有满15年之距离。



元人集锦卷-赵原-陆羽烹茶图


  卷之六,赵原《陆羽烹茶图》。若谓山水画的“石如飞白”,赵原以草书的笔法,运笔甚快,多以侧笔皴画山石纹路,渲染甚少,岩石的凹凸,轮廓曲卷,尽在飞舞的笔端下得之。近景树石是李郭一系,远岸山峰则是董巨,笔下树石皴点,加以赭石设色,颇为苍润。台北故宫又藏《溪亭秋色》一轴更具特色,此画以《陆羽烹茶》为题。作者自题及窥班题七言律诗一首,均以夏日山静昼长的生活来搭配画。



元人集锦卷-林卷阿(1373年前后)-山水


  卷之七,林卷阿(1373年前后)《山水》。画中钤印,知“字子奂,号优游生”。据此画上小楷自题,又知为方从义学生。癸丑为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所作。“题识中道及诸人:如用行,或为梁时,后以字行,长州人。孟循为张率。并欲托梁用行,转请倪云林,赵善长二师作画。所谓远斋副使者,疑即杭之开元宫道士章心远。常使闽,倪瓒诸人有送章炼师入闽赠行诗”。复按张以宁《翠屏集》载有:“林庭辉为其先世有讳运者,南唐兵部尚书淮南节度使云。”而本幅林卷阿钤有“淮南节度使裔”一印。据此,“林卷阿或即林庭辉子嗣,长乐人”。


元人集锦卷-庄麟-翠雨轩图


  卷之八,庄麟《翠雨轩图》。庄麟(1344年前后),字文昭,丹徙人。生卒年不详。据《缁素录》:“都城隍庙碑,立于至正四年九月,余阙撰文,庄文昭书。”推知其为元顺帝时人。《翠雨轩图》秋树荜门,一人曳杖度桥而至。画意见款识。



元,高克恭,青山白云,188x121.4cm


          高克恭(1248-1310),西域回纥人,是非汉族士人参与中国书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四十二岁任职南方之后才开始学画,赵孟頫可能曾给予指导,但北籍士人李衎则是他更重要的导师。本幅显示高克恭的复古画风,主山综合北宋大山与江南董巨笔法,中景为云雾缭绕的米芾父子山水特征,整体采青绿设色,隐然上追唐代山水。画史多指高克恭学习米氏云山,实则已添入北宋巨障山水的浑厚特质,显示他对典范样式的开放态度。



元,赵雍,春郊游骑图(局部),89x51.3cm


          赵雍为赵孟頫次子,此幅采树下人物的传统布局,画一骑马红衣士人回首仰望。肥硕的白色骏马,似受缰绳牵动,头部略微倾侧,右后足则些许离地,人与马二者皆在动静之间的写照。赵雍画艺承袭家学,亦追求古风,树叶均以墨线勾画再添青绿设色,质朴中流露出唐人意趣



元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 軸

作品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画描绘了忽必烈偕同皇后察必与随从一行,在辽阔的大漠中驰骋打猎。画中元世祖身穿红色龙纹衣袍,外加黑色滚边装饰的白色毛皮衣袍。皇后的白色衣袍上有华丽金色纹饰,是蒙元贵族所喜爱的织金锦。随从人物姿态各异,有张弓射物、手架猎鹰,或以绳携猎豹,五官容貌也显出不同族属身分。此一狩猎场面,更有揭示多元文化融和之意。
      宗教艺术上,因蒙元皇室多所支持的藏传佛教有蓬勃发展,此次展出的《达垄寺勘布札希贝唐卡》代表藏式的绘画风格。新颖元素的组成在织品上也可以见到,例如传宋戳纱绣《开泰图》。他们运用艺术母题说明蒙元多元文化交流下的工艺成就,表现出蒙元时代多元文化艺术的精采面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