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瑰丽高雅的七璜联珠组玉佩

 1234qinr 2016-10-20

上个世纪90年代,位于三门峡市的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价值之高,在目前的西周考古中极为罕见。其中出土于编号为M2001号虢国国季墓中的一件七璜联珠组玉佩,就是玉器中的精品。

古人佩玉,咏于《诗》,载于《礼》,可见古人佩玉起源悠古,历代传承。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已会制造和使用玉器,在此后的几千年里,我们祖先用玉的活动从未间断。到西周时期,作为一种习俗,人们对玉的追求和使用已相当普及。“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成为其最好的写照,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用玉制度。当时的玉按用途,可分为佩玉、礼玉、葬玉三大类。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就属于佩玉。它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1中,根据墓中出土的器物,专家们推测墓主人虢季,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卿士、虢国的一代国君虢文公。七璜联珠组玉佩当时是挂于墓主人颈部,达于骨盆以下的大型组玉佩。整个七璜联珠组玉佩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用玛瑙珠、玉管组合,下部用玉璜、玛瑙珠和琉璃珠串联而成。

   仔细看去,它的上部,由1件人龙纹玉佩及18件玉管与分作两行12组的103颗红玛瑙珠相间串联而成。总贯项饰枢纽的是一件人龙纹玉佩,位于墓主人颈后中部,它长4.6、宽3.7、厚0.5厘米。整体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正面采用双阴线刻划出连体双首龙纹,龙首分别朝向两端,其中一端的龙刻绘有弯曲桃形耳,椭圆眼,龙长鼻高扬,另一龙獠牙、长角、怒目圆睁,可谓是形神兼备,呼之欲出。项饰中使用的玉管共计18件,形状有圆形、扁圆形和扁方形三种,均为青玉制成,这些玉管的长度虽说都在2厘米左右、直径在1厘米左右,但表面均用双线突出臣字目的龙纹、口露獠牙的龙纹、弦纹、三角纹与涡纹,工艺精细考究,另人赞叹。这18件玉管中有14件玉管两两并排地分别串联于两行玛瑙珠之间,另有4件玉管则呈单行串联其间,制作者这样设计显然是为避免两行串珠相分离而起约束作用,设计者之用心之巧妙可见一斑。项饰的主体由103颗半透明的红色圆管形玛瑙珠组成,珠子的长度在0.2-1.1厘米之间,直径在0.45-0.8厘米之间,它们分为双行12组,除1组为单行外,其余各组均等量排列成双行。

组玉佩的下部,由7件自上而下,大小依次递增的玉璜间以左右对称的12件红色圆形玛瑙管、117颗红色玛瑙管形珠与浅蓝色菱形料珠相间串联而成。出土时摆放的有条不紊,有些玛瑙珠孔内仍有红色线痕。其中20件玛瑙管分为10组,每2件为一组。玛瑙珠则是分为16组,大多数是以10至13颗为一组,少数也有2颗或4颗为一组,平均分成并排两行排列。蓝色的料珠分为18组,也平均分成并排的两行。7件玉璜的质地,均为优质的新疆和阗玉,呈青白色,有的玉璜被其它叠压尚保持晶莹温润的色泽。玉璜的表面有尖尾双龙纹、缠尾双龙纹和人面双龙纹三种纹饰。其中的人面呈侧视状,长发飘逸、丝丝顺畅,耳、鼻、目俱全。龙纹有的用单线勾云纹,有的则饰重环纹,线条流畅,构图精美,巧妙异常。整组玉佩以青白色玉璜为主体,复以红、蓝二色珠、管点缀其间,真可谓璀璨夺目,华丽无比。

在整串玉璜的背面还有红色条带“朱组”的痕迹,“朱组”就是红色丝带。据《礼记·玉藻》记载:“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玄玉而朱组绶……”,就是说周天子佩白色玉璜,用黑色丝带系之;诸侯国君佩青玉,用红色丝带系之。以下对大夫、世子、士的佩玉颜色、质地、系玉丝带都有详细规定。M2001墓中出土组佩中的7件玉璜,是上好的新疆和阗青玉,所系丝带又用红色,仅次于周天子,是为诸侯玉佩。这种选料、佩玉的方法,是虢国贵族们高贵身份的体现,更是西周用玉归于礼制化的一种表现。

类似于这样的大型组玉佩,在其它地区周代墓葬中多有出土,如丰镐遗址的张家坡墓地、陕西扶风黄堆乡强家村遗址、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等,其中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的大型组佩饰,多达十几组。其中M31晋侯夫人墓中出土的一组六璜联珠串饰,由玉璜、料珠、玛瑙珠组成;另1件玉牌联珠串饰,由654件玉牌、料珠、玛瑙珠组成;M63晋侯夫人墓中出土的组佩中,以45件璜为主体,是迄今所见组玉佩中玉璜最多者。虢国墓共出土三件(组)多璜组玉佩,除了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外,另两件分别的出土于M2009号墓的六璜联珠组玉佩与M2012号墓的五璜联珠组玉佩,这些周代遗址中出土的组玉佩都各有特点,但从虢国墓葬中所出土的组佩情况看,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者,其所佩组佩的结构越复杂,长度越长。正如,在虢国墓地中,M2001墓主人考证为虢国国君,是七鼎大墓,所佩璜件数为七璜;而M2012墓主人是五鼎大墓,所用璜件数为五璜。这印证了《周礼·春宫·典命》中的记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是以九为节。候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为七节”。虢国国君为候一级,组玉佩用璜件数为七,“皆为七节”。《周礼》被学术界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并经过后代儒家学者的修订和补充,有儒家学者添加和推想的成分。但虢国墓地出土的多璜组佩至少可以证明《周礼》等文献至少有部分是基于事实的,如果认为这些记载适用于两周时期的所有地区,就一定是错误的,不同地区贵族墓葬出土的大型组佩用璜件数自有风格、自成体系。 总结西周各地出土的大型组佩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串联复杂,但都以玉璜为主体来做组佩的主干。可能这与璜的形状有直接关联,因为玉璜弯曲如彩虹,又如拱桥形,两端穿孔,在组佩中可承受较大的重力,保持组佩整体的均衡稳定。还因为,璜、衡二字音相近,同在古音中阳部;以璜求衡,于理可通。《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在获得听觉审美效果的同时,贵族们还要保持“行步有佩玉之度”,佩者的步伐与组佩的摆动也要相和谐,以表现出佩在者仪态与风度之美。可以想像墓主人生前佩戴着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随着玉佩的摆动踱着方步,环佩叮当,是何等雍容气派、仪态万方。


七璜联珠组玉佩复杂的结构,形式有序,实质即是“礼”,也是一种秩序观念的表现,如统治者用玉是要根据主人的地位、官级、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尊卑有度,规范森严。另外,西周时的“礼”之本义还在于“和”。如《逸周书 度训解》:“众非和不聚,和非中不立,中非礼不慎,礼非乐不履。”组佩中众多饰件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是这种“和”、“中和”思想的体现。在当时社会,类似这些组合繁复的组佩,是兼具礼仪性质的特殊性装饰品,是象征主人较高官级及社会地位的玉器,不会是贵族日常生活的佩玉,必定是朝觐天子、行聘礼或在祭仪、礼乐等重大事件中所用的礼服饰品,是专门为服务于礼制而制作的,的它的文化内涵的确充满了政治色彩。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由于经济条件及礼制的限制,西周时期平民的用玉是比较单纯和微小的,尽管如此,仍不失其精神之美。如:《诗·卫风·木瓜》中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三段中,回报情人的琼琚、琼瑶、琼玖都是美玉。但是,平民只是能用一些简单的、劣质的玉来表示心意,根本用不上组玉佩,只有等级地位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才用大型组玉佩来象征自己的身份。

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精巧大气、色泽鲜艳、瑰丽高雅,历经几千年直到今天还熠熠生辉,它承载着古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更以玉器的温润无暇,比之君子的完美品德;以玉器的高贵圣洁,象征贵族的权力地位,反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