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神秘的吴哥巴戎寺

 木头1018 2016-10-20


【神秘的吴哥巴戎寺】

本文来自小编的师妹“秘境小主”(好吧),各位要不要认识一下?



巴戎寺三维扫描成果
国庆长假结束了,朋友圈中有好多人都晒了在吴哥拍的照片,看得小主都甚是怀念……大家也许都对巴戎寺(Bayon)很好奇,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
“高棉的微笑”是吴哥的标志,巴戎寺以其得天独厚的位置及迥异的建筑造型,成为吴哥建筑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凡到过吴哥的人都会追问巴戎寺上那带着静谧微笑的面容刻画的到底是谁?
        导游可能会告诉你他们是“梵天”,是国王闍耶跋摩七世……我们先细数一下这些说法的由来。
闍耶跋摩七世头像
       1883年,J Moura在Royaume du Cambodge中第一次对巴戎寺的宗教含义进行了解释,他发现了巴戎寺和印度塔有相似之处,认为这座巨大的寺庙是梵天神的坟墓
       E. Aymonier在Le Cambodge翻译了SKT碑的高棉文字部分,他发现碑文中描述巴戎寺时提到了“Sivasrama”,而巴戎寺塔上的面容代表的是梵天
Vat Baset 寺的梵天,现存于Guimet Museum
       1910年,芬诺在Sur quelques traditions indochinoises中将巴戎寺的塔和Nha-trang的Po Nagar进行了比较,认为塔殿是带有4到5个面容的林伽。 
       1911年,柯梅尔在Note sur la decoration cambodgienne中记道,如果巴戎寺的塔殿的面容大部分代表着梵天,那么前额有第三只眼的就是湿婆
        以上沿袭吴哥文明信奉印度教的说法,结论都停留在“梵天”或者“湿婆”上。
        直到20年代 Parmentier在巴戎寺47号塔殿发现了几乎被隐藏起来的关于“观音”的山花,慢慢的巴戎寺是佛教寺庙的事实才被专家们承认。
47号塔殿的山花,上面描绘的是四臂观音
        1925年,芬诺在Lokecvara en Indochine dans Etudes Asiatiques中写道:“巴戎寺不是林伽寺庙,而是一座佛教寺庙,和Banteay Chmar一样是献给观音的。”
        1927年,V. Goloubew在Le Cheval Balaha中同样也认为塔殿上的面容是观音。1928年,戈岱司在Etudes Cabodgiennes XIX la date du Bayon文中认为第一层的“过厅”供养着地方神,而且几乎都是佛教的神;第二层回廊,供奉的神很可能是观音的化身;中央塔殿的各室中供奉的则是婆罗门教的神,是柬埔寨的皇家的神。同时他也认为很可能中央圣殿进行着古老的“Devaraja”的宗教仪式。
        接着在解释中有多出来了新的一种
        1936年,P. Mus重新解释了巴戎寺,他认为寺庙塔顶的面容代表着以佛的形式出现的阇耶跋摩七世自己。他还说道,塔殿四面面容象征着皇家的权利,福佑着王国的四个方向,每面都和各省宗教和行政中心相联系。因此巴戎寺是对国家版图的一种摹写。
        知道阇耶跋摩七世崇奉观音,Mus说出了寺庙的另外一个方面:阇耶跋摩七世将他自己和观音联系了起来,仍然进行着神王的崇拜。
        1940年,戈岱司说到巴戎寺是一座供奉有神像的寺庙而不是坟墓。1943年在其书Pour mieux comprendre Angkor中更细致的回顾了寺庙的意义这个问题。他总结到巴戎寺象征着宇宙中心的高山,在其山顶是神王阇耶跋摩七世,塔殿的脸再现的是有观音特征的神王。
        1954年,Stern在Diversite et rythme des fondations royales khmers中指出寺庙的两种类型,他认为巴戎寺是庙山形制的,塔殿的面容象征着观音。        
        B.P.Groslier Indochine, Carrefour des arts再次提出了Mus的假设,认为巴戎寺象征着佛陀,佛陀四射的光芒福佑着他的王国。
        1965年,Stern 在Les monuments khmers du style du Bayon et Jayavarman VII书中,认为巴戎寺是城市的庙山,在中央塔发现的佛像被林伽所代替。他也认为巴戎寺具有窣堵坡的特征,寺庙采用了在方形平面布局系统中放置圆形建筑的曼陀罗平面布局形式
巴戎寺平面图
巴戎寺是佛教寺庙,或者说曾经是,这一结论从在中央塔殿基础挖掘出来的佛像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中心塔殿挖掘出来的佛像(话说也不知道有没有将其回迁至中央塔殿)
在闍耶跋摩七世之后有过一次毁佛运动,这也是中央佛殿的佛像和其他地方浅浮雕中佛像被凿的原因。
        从现状蛛丝马迹来看,中央塔殿南侧塔殿N。16曾经供奉的是四臂观音,而北侧的塔殿N。21则供奉的是佛母雕像。大家知道闍耶跋摩七世的母亲以佛母之名供奉于塔布隆寺(Ta Prohm),而其父亲则以观音之名供奉于圣剑寺(Preah Khan)。而且在12世纪到13世纪佛教的三位一体的雕像变得流行起来。如下图这组雕像。
中间佛陀,左侧观音,右侧佛母
        在巴戎寺中央塔殿—N。16—N。21正好也组成了这样的三位一体。
        巴戎寺浅浮雕中雕刻很多仙女,其中在塔殿N。15入口两侧则雕刻了一下两个形象。研究者认为面向塔殿,左侧的是闍耶跋摩七世的第一任夫人——Jayarajadevi;而入口右侧的是第二任夫人Indradevi。第二任夫人为第一人夫人的亲妹妹,是在其死后续弦的。
        在寺庙东侧的另外一副浅浮雕也很有意思,学者认为这描绘的是闍耶跋摩七世自己。故事情节是癞王的传说,相传是他缔造了高棉帝国,可以看到一位国王正在和一条大蛇激战;不远处的浅浮雕则是这位国王与他的两位妻子画面。
癞王传说的浅浮雕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寺庙的中央区域及其东侧充满了崇拜国王、国王妻子、国王父母为主题的崇拜物,而且他们都是和佛教信仰紧紧相连的。
巴戎寺东、南、西、北不同区域的信仰崇拜
        学者们在寺庙的其它塔殿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南侧塔殿及浅浮雕中主要出现的都是佛教形象,东侧出现的主要是毗湿奴形象,而北侧主要出现的是湿婆形象。
        不仅这样,在巴戎寺找到的44段碑文中共记载了117位神祗,他们包括了王家的家神,逝去的先祖等等。在闍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为了让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归顺于他的统治之下,结成统一联盟,宽容宗教政策成了国策,这也是巴戎寺出现诸神共嗣的重要原因。
        巴戎寺塔殿上的面容是谁?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他们是Devata(女性守护神)、Deva(男神)和Asura(恶魔),是他们保卫守护着国王及疆土。

        他们是谁?谁又知道呢!


谢谢各位看到此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