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语文素养为核心,构建适合的语文课堂

 许愿真 2016-10-20

以语文素养为核心,构建适合的语文

课堂

谭兴茂

以语文素养为核心

构建适合的语文课堂

——以课例为载体,探讨“适合的语文课堂”

01

“适合的语文课堂”之缘起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正在广泛关注和深入研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线教研工作者和教师,我们特别希望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的课堂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能够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成文直接分解到不同的学科之中,让大家一目了然地看到如何通过不同的课程共同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又看到不同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侧重,那该多好啊!

遗憾的是,没有,至少目前没有。没有,不代表我们就要等待着有;没有,我们自己可以尝试有。

我们认为,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上的具体呈现,是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与学科价值的结合。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学科,更离不开课堂。更通俗一点,学科核心素养是在核心素养下的学科培养分支目标。

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实?

2015年11月28日在厦门市隆重开幕的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八次学术年会,以“核心素养与适合的教育”为主题,对我们触动非常大。

中国教育学会顾问陶西平在《最好的未来——一种视角改变着教育》一文中曾经指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通过创造适合的教育,促进个性化学习,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创造适合的教育,促进个性化学习,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优势潜能,使自身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

可以说,这段话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最终要靠适合的教育来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要靠适合的语文课堂来培育!

02

“适合的语文课堂”之课例

什么是适合的语文课堂?我们以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为课例,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吾、对、闻、国、道、若等)的含义及用法。

2.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并能掌握这种基本方法。

3.探究文章寓意,懂得“不轻信流言,不以讹传讹”的道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清晰具体。

(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1.读课题,猜内容。从课题猜内容——反复读,讲故事(发现讲的与课文描述的不同之处,这个不同之处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看注释,明文意。第一层次,自主积累理解课文注释。课文自主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小组交流先解决部分难点——学生向老师提出难点并自行板书到黑板上——解决难点并检测学生对注释的记忆和理解。第二层次,合作积累理解课文无注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第三层次,整合注释,学生翻译重点句子。

3.看译句,明方法。教师出示两个句子的翻译,每句用ABC选项列出,要求学生辨析正误,引出翻译句子的方法:直译和意译。

4.读对话,探寓意。抓住课文三句对话(情节)模拟语气反复朗读,要求学生动笔写下寓意。老师巡查课堂,有意发现问题。然后指名三位学生汇报,其中一人完全理解了寓意,另两人偏离了寓意。指导如何写好寓意,引出:寓意与启迪的区别。

5.谈启迪,荐阅读。让学生谈启迪,并推荐《三人成虎》等寓言故事。

03

“适合的语文课堂”之研讨

《穿井得一人》是一篇文言短篇寓言故事。针对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七年级学生,该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就是适合的呢?老师们研讨时说:目标定位要适合,内容选择要适合,教学方法要适合。

1.目标定位的适合。重要文言词汇(吾、对、闻、国、道、若等)的含义及用法,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习惯,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寓意和启迪的拓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清晰具体,非常适合初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要做到适合的目标定位,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关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要适合学情,适合文本特点。目标的表述要明确而集中。

2.内容选择的适合。选择重点的文言实词释义并记住,因为这些词是三年必须积累的基本词汇,有注无注都要掌握;选择文言虚词“之”“于”予以提示,是因为涉及到今后还有学习,也是要理解的基本虚词;选择重点和难点句子传授译句方法;选择人物对话理解寓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文本本身特点。要做到内容选择的适合,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要对内容有合理取舍,突出重点;着重于语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对于语文知识,要选取那些丰富的、有用的、有趣的知识;要观照那些文本中的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

3.方法运用的适合。结合注释自由译读课文,圈点勾画,猜读存疑,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交流自主学习效果,合作解决一般问题,师生共解决共性问题,体现的是学习得层次性和“只教不懂的”这一理念。在学生反复课文的基础上讲故事,直接发现学生对某些关键词句理解的偏差;要求学生动笔写寓意,老师巡查课堂,有意发现问题——这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学资源丰富性的体现。还有如检测、辨析、点拨、展示等,无一不是从学生和内容的角度而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应该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决定,由学生来决定。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要综合而有创造性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是要多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减少啰嗦的讲解,适当引导。

我们的课堂是有问题的课堂,针对问题的课例最有意义,针对课例的研究最有价值。教学目标明确集中,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教学方法关注学情,这是“以语文素养为核心,构建适合的语文课堂”的起步,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作者简介

谭兴茂

蒋雁鸣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名师团队成员

长沙市开福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副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