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再度关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平台举债问题,为了帮助投资者对43号文以来,“地方政府”借债问题有一个更具体的了解,我们统计了2015年1月1日以来,“地方政府”的广义举债规模。 这里首先需要解释和说明一下,严格按照预算法和43号文,2015年1月1日以后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只有一种形式——地方政府债券,但是考虑到地方政府与地方融资平台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殊关系,我们将地方政府打上引号,所统计的债务既包括地方政府债券,也包括地方融资平台自身的举债规模(中债口径下城投债)。 1、两年发了多少地方债? 新预算法确定了地方政府省级财政部门作为地方债的唯一发行主体,截止2016年10月18日,33个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发行主体合计发行9.2万亿地方债,接近2000只。 按照发行方式和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新增债(均为公开发行)的规模为1.82万亿,占比20%;置换债规模为7.38万亿,占比80%;其中以公开发行方式发行的置换债规模为5.19万亿,占比56%;以定向承销方式发行的置换债规模为2.19万亿,占比24%。 从地方债募集资金的偿债来源来看,以一般财政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一般债合计发行5.89万亿,占比64%;以地方政府基金收入为偿债来源的专项债合计发行3.32万亿,占比36%。 分省份来看,经济表现最好的四个省份(江苏、山东、浙江和广东)的地方债发行规模最高,其次是贵州省(属于贫困地区);甘肃、青海、宁夏和海南地区是地方债发行规模最低的省级地方政府。 2、两年发了多少城投债? 2015年以来,截止2016年10月18日,全国共发行3.66万亿城投债,超过3700只。2015年前两个季度,受43号文以及债券监管部门(发改委和交易商协会)的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较低;随着发行限制的弱化,城投债的发行逐渐恢复,在今年1季度还创下一波小高潮,3月当月发行规模超过4400亿。 按照债券类别来看,短融发行规模最高超过8200亿,占比23%;中票规模接近7000亿,占比19%;PPN规模超过6300亿,占比最小为17%;企业债规模超过7400亿,占比20%;公司债规模超过7500亿,占比21%。 分省份来看,江苏省地方债发行规模高达6700亿,远高于其他个省份,发行规模第二的天津市仅约2300亿;内蒙古、青海、宁夏和西藏地区的城投债发行规模均不足200亿;海南和西藏未发行城投债。 3、2年地方政府广义举债12.86万亿 2015年以来,各地方政府广义举债(地方债+城投债)合计12.86万亿,其中地方债9.20万亿,城投债3.66万亿。从图形来看,地方债发行规模较高的省份,城投债发行相对较低。 分省份来看,江苏省是当之无愧的举债第一大省,地方债和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均位居首位,合计高达1.42万亿;其次是浙江、山东、广东、湖南和四川,合计发行规模均超过6000亿。而青海、宁夏、海南发行规模均小于1000亿,其中海南未发行城投债。 4、2年地方政府净增加广义举债10.85万亿 2014年年底地方债与城投债的余额为5.40万亿,2015年1月1日以来截至10月18日,地方债与城投债的余额为16.25万亿,2年净增10.85万亿。 风险提示 地方债务审查,影响城投平台性质的判断。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