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梦很多,仲夏难求:“少年不识愁滋味”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快活林88 2016-10-20

 
长梦很多,仲夏难求
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从小就受到严格的音乐训练,生活与创作经历一帆风顺,所以他的作品风格轻松优美,富有诗意。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序曲,清唱剧,钢琴曲以及其他作品。钢琴曲当推他首创的钢琴体裁形式:无词歌。
 

门德尔松所写两首钢琴协奏曲都是年轻时的作品,1832年门德尔松写出了第一钢琴协奏曲,五年后有创作了第二钢琴协奏曲,都是浪漫色彩浓厚的音乐,技巧都相当华丽,充分显示了青年的朝气,许多独创之处也预示了后期作品的杰出出现。


王羽佳演奏


门德尔松这首二十二岁时所写的作品,美好抒情的内心感情自然流露,是源于该曲的诞生背景。话说1830年6月,门德尔松赴意大利途中,在慕尼黑作短暂停留,受到当地人士热烈欢迎;当地男爵夫人十六岁的女儿德里芬(Delphine von Schauroth),是位出色的钢琴家,卓越的琴艺及美丽的外貌,吸引了不少裙下之臣,也吸引着门德尔松,常到她家拜访,兴致勃勃地一起弹奏二重奏……彼此间真挚的友情,激发了门德尔松的创作灵感,在每次和德里芬约会之前或之后的清晨,便乐思泉涌…… 1831年10月门德尔松在慕尼黑完稿,10月17日在当地首演,门德尔松自己担任独奏,演出后大受好评,后来经李斯特演奏,更让该曲流行一时,广为人知。

 
这部作品在罗马构思,据说三天内挥笔而就,是门德尔松为德里芬创作,充满青春活力的钢琴协奏曲,以此纪念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可说是一首青春的赞歌,充满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作曲家对青春的赞颂,对幸福的憧憬,和他与德里芬心心相印的情谊,但亦包含有作曲家缅怀当年在意大利旅游的美好事物。乐曲虽以三个乐章写成,但没有独立的终止,变成有如单乐章一样,看来当时年纪轻轻的门德尔松有意在协奏曲的结构上探求新的形式呢。

《第一钢琴协奏曲》中,g小调生机勃勃的开场,就像春天到来一样,年轻的悸动,漂逸在流淌的音符中,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到如梦似幻的慢板乐章,没有停顿,无词歌般的旋律,沉醉在轻灵曼妙的氛围中……被远方的号角唤醒,就像在耳边低语的小精灵,轻快活泼的钢琴旋律,尽情地嬉戏逗乐,昂扬的青春激情,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受。


门德尔松的画作
海牙的小市场

郎朗演奏版


全曲共分为3个乐章。

 
第一乐章,热情如火的很快的快板,g小调,4/4拍,奏鸣曲式,由乐队引出的引子,奏出从低音急速上行的数小节序引后,钢琴以辉煌激昂,奔腾不息的姿态加入,与乐队此起彼伏,相互建构成这段乐队与钢琴气势澎湃的引子后,随即出现钢琴戏剧性的、充满张力的、闪烁着生命火花的主题。音乐充满不可阻挡的力量和生机勃勃的气息。随后乐队全奏,再现主题,乐队与钢琴将主题展开,更明亮灿烂。副题由钢琴奏出,恬静、抒情、甜美的旋律不断向前流动,抒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对真挚友情的回味,富有诗意。
 
发展部主要将抒情副部主题及引子八度冲击的素材加以变化,展开主题动机的附点节奏型亦不时出现,钢琴技巧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再现部引子大大压缩,在乐队渐强的音浪后,主题以全奏形式出现,副题由钢琴奏出,乐队将副题复奏时,钢琴加花装饰衬托,增添更多欢乐气氛。简洁的华彩乐段,是全曲的青春赞歌,欢乐浪潮的延续。最后明亮的管乐三连音由钢琴轻声接上,不间断地进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行板,E大调,3/4拍子,采用自由的三段体歌谣曲式,是一首抒情诗,钢琴以上一乐章结尾的号角动机开始,在时值上做了变动,改为附点音符,情绪偏如幽怨;连绵不断的思绪展现夹杂着滔滔不绝的内心独白;亦是人生旅途丰富过程的回味,是对感情的留恋。大提琴主奏的主题美妙深情,极为动人;钢琴复奏主题,装饰性的变化,编织得更绚丽多彩;中段一连串抑扬起伏的音型,抒情中更有情趣。乐队再现主题,钢琴作装饰性加花时,有更多的幻想色彩,最后钢琴以渐弱的琴音直接带入终章。
 
第三乐章急板-活泼的很快的快板,G大调,4/4拍子,采用的是回旋曲式,乐队还是以第一乐章结尾处的号角动机开始,齐奏变得更加坚定有力,情绪也较之前更为激动兴奋,这个旋律显得活跃而有动力,显示出青年的朝气蓬勃。

铜管强力奏出长音与三连音交替的急板引子后,钢琴以连续不断的下行分解和弦与上行琶音,和乐队掀起感情的热潮;接着钢琴奏出主部朝气蓬勃,豪爽利落的第一主题,以威风凛凛的气势登场。坚定跳跃的节奏,急流而下又奔腾而上的旋律,充满积极与乐观情绪。副部主题奔流不息,似无穷精力在不断释放。钢琴和管弦乐相互竞奏,纵横无尽地展开。

发展部将主部主题在钢琴上变化出现,坚定、积极的性格,变得活泼、优雅,仿如是年轻的门德尔松在各地漫游的足迹回眸。再现部主题变得更加明亮有力,充满热情。第一乐章的副题在此再现,更加炽热。最后在短暂的静止后,以副部素材和第一乐章引子素材掀起全曲最后一次欢腾高潮,洋溢着青春热情与充沛的生命力将全曲结束。




今天送上的协奏曲课(四)由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安德烈·皮萨列夫主讲,乐队指挥为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指挥孙畅,讲授的正是门德尔松的这首作品,演奏学员罗丁汉。


教学现场全程配备小型单管编制管弦乐队

从钢琴与乐队的协奏关系角度讲解钢琴演奏

国际钢琴大师及乐队指挥共同授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