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3到5年,律师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一?“人工智能 法律”大戏开演!|律新社观察

 激扬文字 2016-10-21


律新社主笔丨陈文媛
10月16日,堪称中国互联网法治领域的“达沃斯”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在北京召开,评选出20个优秀创新项目;10月17日下午,继中国首个法律机器人之后,中国首款人工智能律师推荐系统正式上线。 

法律圈的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让许多法律人都有“好可怕...我要失业了”、“科技要战胜人类???”“科技‘消灭’人类”的感慨! 

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技术‘消灭’人类难以实现,但是技术辅助人类是确定的。人类的创造力、判断力是机器不能取代的,但是某些基于程式化的流程机器却会做的更加标准。依靠互联网技术产生的各种法律工具,为法律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法律人的生态环境。

互联网技术创新改变传统法律服务模式


基于熟人社会的特质,中国人找律师往往要通过认识的人介绍,即使这个认识的人与你的关系隔着N+1个人的距离。为什么呢?怕不了解律师的水平,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在信息和技术如此发达的年代,这个习惯开始慢慢地改变,尤其是对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而言。通过信息了解和筛选律师正在逐渐改变大家的观念。

梅林
法律谷创始人

法律谷创始人梅林告诉律新社,在法律谷最新升级的的律师推荐系统中,一切都是以案例为中心的,当事人输入自己的案情描述后,这个系统会使用语义搜索引擎在案例库中查找类似的案例,并推送办理过类似案例的律师,律师的实力也通过分析过往案例而展示出来。这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当事人输入后可以即时的看到结果。


与传统的律师推荐相比,人工智能律师推荐系统能够根据普通人的输入找到类似案例,并根据类似案例来推荐律师,对律师的案例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打通了普通人一端,普通人可以依据自己发生的案情自主的选择律师


传统的法律服务模式正在一步步的被互联网技术所改变。而互联网技术对法律人生态环境的改变不止于此。

 

成立于2008年的安存科技,用8年多的时间,打造和完善了一个'金融安全级别的全数据生命周期电子数据存管与证明体系',直击虚拟世界里电子数据存管的'真实性'痛点。在第二届互联网法治大会上被评为“互联网+法律”创新项目。谈到为什么要做这个的时候,杭州安存科技创始人、首席构架师徐敏谈到了做律师时观察到的行业痛点。

徐敏
杭州安存科技创始人、首席构架师
徐敏告诉律新社,2006年前后时,一些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商户通过QQ、MSN、邮件接收订单,发生纠纷后需要把网络记录打印下来作为证据,但法院又认为无法证明从网上打印下来的过程中记录没有被篡改,因此不能作为证据采纳。无纸化的数据世界里,数据无法辨别真伪,那可怎么办?徐敏意识到能够瞬间证明电子数据没有被篡改的公司一定是有需求的。徐敏说,目前安存数据保全与28个省260多个地区的公证处合作,从技术和程序上保证电子数据真实性。
 

不管是方便当事人找律师,还是对电子数据进行存管,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改变传统法律服务模式,是互联网与法律的深度融合,也是不可阻挡的法律趋势


“互联网*法律”,创造力更大


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相加,可能会产生超出预料的效果。但是当两个事物相乘,却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化学反应。

 

“互联网+法律”的创新难度,远远大于别的行业,比想象的还要难得多。“互联网+法律”从业者往往会有这样的感慨。

 
在徐敏看来,互联网与法律不是一个简单的“+”,他觉得用“互联网*法律”更恰当,这是一种真正的深度融合,既不能违背法律的本质特征,又要符合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这需要花很多心思。当然,它的创新影响力也是惊人的。
 

“互联网与法律并不仅仅是将他们凑在一起,而是需要倍数的增长。”徐敏认为,互联网最大的问题是要解决人不跑,机器自动在跑,量级单位的产生,需要N级技术的保证


“为了研发无忧存证这个产品,让它保全的电子数据更具法律效力并适用于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我们公司的员工有两部分人组成,干互联网的和干法律的,干互联网的负责产品研发,干法律的负责反复论证。来自一线的法官、律师,不断把之前积累的办理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的实战经验输出给产品经理、程序员,确保所保全的电子数据严格符合证据的三性要求。同时,研发人员会根据市场前线的反馈,不断优化产品,使其更符合互联网的操作体验。”徐敏说,目前无忧存证与全国300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4000多亿的金额没有一个平台跑路。“骗子不敢把数据放在我们平台,这极大地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技术与法律的双重融合,对互联网法律服务而言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备受法律人诟病的是其关键词匹配,在迈出“互联网+法律”的第一步后,下一步却迟迟难以落脚。
 

梅林告诉律新社,法律谷最新上线的人工智能律师推荐系统,不仅仅借助先进的语义分析技术。法律谷搭建了基于语义的案例搜索引擎,解决了由于法律文书表达方式专业性太强而导致给普通人带来的困惑。在律新社采访时,梅林特别强调,法律谷最近升级的人工智能系统并非基于关键词搜索。


法律谷在案情描述之后,自动判断了所描述的案情类别,然后推送了相应类别中常见的焦点问题供当事人选择,然后综合案情描述和选择的焦点去搜索类似的案例。法律谷已经预先对所有的文书进行了深度分析,提取了每个律师的办案经历,从案件的类别、地域、金额、胜诉率、涉及的焦点问题等等多个维度为每位律师生成了一份详实的律师报告。


在当事人输入案情和筛选条件后,法律谷会根据类似案例和筛选条件(标的、地域等)为其推荐律师,并且当事人可以立刻点击查看律师的执业经历分析报告。为了解决许多法律文书没有上网的问题,法律谷为律师们提供了上传文书的机会,一方面可以让专业的律师更容易被搜索到,另一方面也让律师们的分析报告更接近真实水平。

 

当一部分法律人对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并不认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思,互联网给法律带来的影响或许并不够深?不管哪个行业谋求与互联网的结时,都需要深度融合。


当“互联网+法律”向“互联网*法律”发展,简单的相加效应产生出革命式的改变时,这或许才是互联网与法律结合的真正归路。这时,传统法律服务会受到什么样的冲击呢?


不谈颠覆,只谈改变


人工智能法律圈的火爆,一方面是AlphaGo引发了法律人的思考,越来越多的法律人认识到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对法律有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法律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并没有闯出一个成功的模式,而人工智能+法律可能是一个出路,所以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而这,可能会改变法律生态圈。

 
云栖大会法小淘发布现场,“无讼”创始人蒋勇律师说:“在某些细小的点上做深,让人工智能完全替代律师,这对于法律服务整体效率的提升意义有限。我们希望解决那些制约法律服务效率提升的根本问题,辅助律师更高效地工作。”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当工具能够提升效率的时候,人工的需求就会减少。有资深律师告诉律新社,他认为未来3到5年,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一的律师,这三分之一的律师工作将由法律工具来完成
 

安存科技创始人、首席构架师徐敏谈到:“人工智能肯定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们也在做这件事。如何将法律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再将计算机语言自动生成法律文书,形成法律判断,这个是我们的方向。”



徐敏提到法院存在的最现实的“案多人少”的问题。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有的法官一年365天无休,平均一天至少要办一个案件,案多人少,效率也显得极为重要。“许多信用卡案件、借款案件都是格式化的,合同类型、借款理由也几乎没有差别。如果有一个工具,可以自动生成80%~90%的判决书,法官只需略作修改即可。”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甚至有自动学习的能力。
 
“前8年,我们活生生的把电子数据存管这个行业做起来了;未来12年,我们还会做一件事,要让那些网络上发生的纠纷快速得到解决。”徐敏说,他对人工智能寄予很美好的愿望。未来的法律人可能既懂法律,又懂计算机,许多问题通过计算机解决,大大减少人力需求。
 
近几年,互联网信息技术给法律服务行业带来的改变,身在其中的法律人应该更有体会。我们不危言耸听,也不宣扬颠覆。随着法律服务行业的改变而发生的,永远是法律人专业立身的技能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