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电智能化"肠梗阻":用户痛点没找到,商业模式没引爆!

 家电圈观察 2020-07-01

必须承认,家电智能化在当前的中国市场上,正遭遇一轮“肠梗阻”:下游市场层面的用户痛点没找到,上游企业层面的商业模式没引爆。虽然无人怀疑其商业价值和前景,同样也无人可以说清楚接下来智能家电"消费化、市场化和商业化"方向 和未来。

孔余||撰稿

当前,已经没有人会怀疑智能家电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商业前景,但是很多人现在却纠结和苦恼于:智能家电在市场上无法迅速引爆,甚至没有找到商业引爆新模式的风口。由此,让智能家电在中国市场经历三年多的沉淀、酝酿之后,迟迟未能赢得市场化、商业化引爆,陷入一轮迷途。

最近,与一些家电企业人士在沟通时发现,当前大量家电企业的智能家电,在市场上都陷入一轮尴尬的局面: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推向市场,越来越多的家电智能功能和体验层出不穷,但是对于越来越多的用户来说,购买热情却始终未能激活。

市场现实有点尴尬。

让众多家电厂商最为痛苦和尴尬的事情在于,智能家电真正激活用户需求的痛点,到底在哪里?不知道;除了卖家电之外,智能家电新的商业化引爆风口在哪里?不清楚。可以说,对于所有家电厂商而言,这两个问题一天不解决,智能家电的市场困局就难以实现突破。

具体来看,智能家电在当前的中国市场上遭遇"内热外冷",用户对于智能产品"叫好不叫座"背后,则是大量家电厂商纠结于智能产品的用户痛点没有找到,智能产品的商业新模式引爆风口没有形成。从而出现"产品卖不动、用户不认可、市场不热情、厂家没后劲"等剃头挑头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对于这一困局,笔者的观点是,智能化对于现阶段的家电产业和市场来说,的确存在痛点难以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迟迟没有引爆的阶段性困难。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阻碍智能家电快速普及的拦路石。相反,这个时候所有家电厂商应该尽快忽略这两大阻力和挑战,花大力气和大手段推动智能产品的快速进入家庭,谋求快速规模化上量之后,再来寻找新的商业可行性方案。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未来。对于中国家电厂商来说,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生命线和竞争力,就是基于规模化的增长空间和动力。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推动智能家电在家庭的快速普及,快速上量,形成规模化优势。只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智能终端和用户大数据平台之后,才能快速去寻找所谓的智能产品痛点,去破解新的商业模式风口。

道路方向并不迷茫。

具体来看,最近几年的中国家电市场上,彩电企业的智能化进程,明显高于冰箱、洗衣机等传统白电产品。原因就在于,很多彩电企业,在推动智能化过程中并没有纠结于内容是不是完善,功能是不是丰富,以及商业模式是不是成熟,而是全员推动智能化的市场普及,将智能作为产品的新功能、新卖点,吸引并刺激用户完成由智能对非智能的升级迭代。

比如乐视,在三年前决定进入彩电行业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怎么做,只是隐约的感觉到,在电视机从非智能向智能的升级换代过程中,一定会存在新的商业机会和风口。所以,当时乐视并没有纠结于自身的内容、体验是不是能满足用户需求,硬件显示技术能否抢夺行业头筹。而是率先制造了一轮所谓的内容生态概念来推动电视的全面智能化和生态化转型。

虽然直到现在,也不能确认,乐视超级电视的生态内容就一定会大获成功。甚至,乐视也认为,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唯一的不变,就是积极主动应变。随着乐视超级电视的用户从0完成到700万的跨越,并开始向一千万的规模突破,可以想象的是,接下来围绕商业前景的开发应该会更广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