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题刻

 东海若水斋 2016-10-21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重庆涪陵区城北的长江水下40米处的砂岩天然石梁上,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白鹤梁题刻永沉江底。

2009518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馆,“白鹤梁题刻”在长江水下“沉睡”6年之后,在水下40米深处与人们再度相会。

20142月,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

201512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中华瑰宝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

白鹤梁的得名,一说是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一说是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乘鹤仙去。

白鹤梁是造山运动时自然形成的,长约1600米,宽约1015米,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背脊标高约为138米,沉入水中前通常比当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随着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夏隐冬现。

梁体分为上、中、下三段。

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在白鹤梁上题刻,使其成为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的“水下碑林”。

题刻位于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的梁体上,迄今发现有题刻约165段,文字约3万余字。

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终于1963年。现存最早明确纪年的是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

梁上汇集的300多名文人墨客以8种书体留下的3万余字的题刻,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价值,其中尤以宋代大文豪、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题刻最为著名。

梁上的18石鱼雕刻,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历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曾经以此为依据,白鹤梁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长江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文资料的宝库”。

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已知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白鹤梁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题刻中有一尾标注最早的枯水题刻的石鱼,它的眼睛正好是长江中上游的零点水位,比1865年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尺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当地有“石鱼出水兆丰年”之说,据称如果石鱼在冬天枯水期露出水面,则第二年必是丰收年。“石鱼出水”是当地人期盼丰年的“吉兆”。

重庆市涪陵区博物馆馆长黄德建说,白鹤梁题刻在科学、历史和艺术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瑰宝”。

优惠门票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挂牌价60元,

学生和70岁以上老人打五折。

暂别再会

三峡工程的开建,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梦想。然而,当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陪伴了涪陵人一千多年的白鹤梁题刻也将永远眠于水下40米深处。

如何保护好这一“国宝”,成为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考验。

为了让后人能观赏这一文物,为保护这一世界奇观,来自水工、建筑、航运、文物保护等方面的10多位工程院院士和行业权威,在1994年行动起来,并且用了近10年时间开展了大量研究论证工作,试图寻找出一种最科学的保护白鹤梁的方式。

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和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威尼斯宪章》精神,白鹤梁题刻不能移位,不应脱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原地建造“水下博物馆”成为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方案。

符合以上原则的两个方案,是天津大学提出的“水下博物馆”方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点都是原址保护。前者虽然是保护白鹤梁题刻的最为理想方式,但是预计工程投资达到3亿元,几乎相当于三峡文物保护的所有资金。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后采用了葛修润院士的“无压容器”方案,国家投入1.9亿建设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

这种方法实际就是给白鹤梁题刻原址穿上一件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外套”。白鹤梁的题刻长约220米,宽约15米,要全部把它保护在“外套”之下难度很大。

专家从题刻的重要性角度分析,决定把保护体的长、宽、高设计为70米、25米和143米,在水下40米的深处罩住白鹤梁中段东区长约55米、宽约18米的区域。这段包括九成以上的精华题刻。其他区域零散的题刻搬到岸上陈列馆中,少量题刻则由自然淤积掩埋。

白鹤梁水下保护体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保护体内安装了6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每个小灯里藏着8个聚光和散光灯

白鹤梁保护工程是史无前例的。环境特殊、条件复杂,又没有同类工程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工程的技术难度极大。

2003年正式开工,到20069 三峡大坝提前蓄水至156米水位,原本两年的水下施工期被压缩为一年,期间又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漫长停工期。

2009518,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举行落成仪式。

水下新家

水下博物馆在水下40米处,环境极为特殊。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给人的是一种“深水奇幻旅程”。

要进入水下博物馆,必须要经过一个和乘飞机类似的安检程序。游客经过安检后,通过一条88米长电梯,再通过一条约150米的平直交通走廊,再迈过一道宽约1米、厚约0.5米的钢制舱门后,进入到60多米长的环形参观走廊,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

参观走廊上的一侧有23个半米大小的水下视窗。水下题刻周围安装了6排共1万多盏节能灯,可以保证游客清晰地看到题刻。从视窗望去,石鱼、书刻等都展现在面前,最近的题刻只有1米远,最远的也不过8米左右。

在视窗之外的水中还安装了28个可旋转摄像机,游客通过触摸屏调节可以欣赏到题刻的细致部位,还能通过电脑数据库调集与眼前景观相关的录像资料等。

游客可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参观从白鹤梁转移上来的题刻。

2012年3月,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经过8个月的闭馆改造,重新开馆迎宾。

本次改造主要针对一层功能性公共空间、二层陈列展示厅的改陈布展和水下廊道空间的参观氛围营造,共投资1800余万元。

一楼大厅新增了门禁系统、婴儿椅、轮椅等设备,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方便有特殊要求的观众。

大厅的游客互动区增设了多媒体触摸屏和复制拓片平台,游客可以亲手印制纪念拓片,还可以通过触摸屏指挥水下摄像头,近距离观看白鹤梁水下题刻。

二楼展厅设置了“生命之水”、“长江之尺”、“水下碑林”、“三峡明珠”四个板块,充分运用声、光、电等新型高科技展示方式,让游客能够“有声有色”地观看到内容丰富、涵盖古今的大河文明,领略到白鹤梁题刻的水文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其中,长约10米、高近1米、由8个液晶显示屏组成的水墨动画《风俗石梁》,生动再现了古白鹤梁风采;全景模型则细致展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程的循环、供气、水下照明系统等建设情况。

倘若参观者是潜水爱好者,还能到水中和题刻做“亲密接触”。

禁航和禁泊的措施完全保护着水下保护体周围1万平方米的水域。水下博物馆采取优良的安全措施,游客参观丝毫不会受到往来船只的影响,同时自身安全也可以得到保证。

2006年,重庆就开始着手准备将白鹤梁题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白鹤梁题刻已被列入国家申报预备名录。









 


 

 

 

 

 

 

   

 

    


 

 

 

 

 

 

  

 

 

 

 

这是那部长长的电梯。 

 

上图是在特制视窗外拍到的“白鹤梁”三个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