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文库、新导航教育 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点贯穿整个中学化学,高考试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新物质产生过程为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的敏锐程度。复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多对比,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如: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都称作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10余种元素。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③同位素的性质 a.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 用 示踪原子:用 放射治疗,如 核能,如 (3)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 注意: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4)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④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目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表1: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离子的生成途径 ③存在离子的物质 注意:
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二、物质的分类 (一)混合物与纯净物 1、从宏观上讲,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从微观上讲,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只有一种分子,而混合物有多种分子。 在判断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时,可以从有无固定熔沸点考虑,一般来说,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而混合物由于组成物质的成分和量的多少不固定,致使没有固定的熔沸点。见下表: 表2:纯净物与混合物比较
2、常见的混合物包括: (1)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聚合物等);
(二)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从不同的角度,化合物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如: 注意:
酸的强弱是物质本身的属性,是指酸电离出 ②
(3)酸、碱的概念是发展、变化着的,目前有四种关于酸碱的理论。理论不同,酸、碱的定义、范围、性质也不尽相同。 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 常见的碱有:
(5)电解某些盐溶液
3、盐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正盐:酸碱完全中和后的生成的盐。如: 酸式盐:酸中氢被部分中和后生成的盐。如: 碱式盐:碱中氢氧根被部分中和后的生成物。如: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 氧化物的分类 (1)按组成元素分成 ①金属氧化物:CaO… ②非金属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CaO… ②酸性氧化物: ③不成盐氧化物:CO,NO… ④过氧化物: ⑤两性氧化物: 单质、酸、碱、盐、氧化物间的转化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如:水的三态转化,石油的分馏,用 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相比,化学变化有以下特征: 化学变化过程的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指不涉及物质化学组成改变的一类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也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 ①氧化性、还原性 ②酸性、碱性 ③稳定性 ④络合性
表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注:知识点若与教材有出入,请以教材为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