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图文

 忽看世界转繁华 2016-10-22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换个题目接着来。考虑到大多数内容都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博文的题目叫做《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更贴切些。

 

三、绘画

 

通过文献的记载,我们知道汉代的绘画是相当兴盛的,汉武帝不仅设黄门之署,养一大群画工,还创置秘阁,搜罗法书名画,以供鉴赏。通过历史故事也能对汉代的的画工有所了解。“画工毛延寿怒点王昭君”的故事说的是美女王昭君没钱打点宫廷画工毛延寿,又因其冷艳孤傲惹恼了毛延寿,于是毛延寿在给王昭君绘制呈献给皇帝过目的画像上,给王昭君点了一颗大黑痣,最终皇帝便把王昭君送往匈奴很亲去了。据潘天寿考证,毛延寿、张衡、蔡邕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

 

相对于雕塑,绘画很难保存。我们通过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帛画,可以一睹大汉绘画的风采。

50 51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幅叫做“铭旌”的帛画,其作用是用来招魂的。帛画的内容非常复杂,有天界、人间、地狱各种景象,反应墓主人希望死后升天的美好愿望。通过帛画可以看出用毛笔作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中国画的特征早在汉代就已经确立了。

52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另外一幅名为《“太一将行”图》的帛画,帛画描绘了一个叫做“太一”的神祇出行时的景象。

另外在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也出土了与马王堆“铭旌”类似的帛画(图53)。不过保存状况远不及马王堆。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50 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展出现场。在湖南省博现场展出一号墓T型帛画是复制品,不过2008年在北京首博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出时却是原件。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51马王堆汉墓一号墓T型帛画及其白描图(图片来自网络)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52马王堆汉墓帛画《“太一将行”图》(图片来自网络)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53 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及其摹绘图(图片来自网络)

 

在东汉发明造纸术之前,除了丝帛上以外,最能施展绘画才能的载体恐怕就是墙壁了。文献记载说汉代宫殿的墙壁上都是装饰有壁画的,可惜这些壁画早已随着宫殿建筑灰飞烟灭。

 

幸好,汉代的墓葬保存了一批汉代的壁画,让我们得以欣赏汉代绘画的成就。汉代兴厚葬之风,“事死如事生”,所以墓室壁画大致能够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况。

 

1916年,在河南洛阳八里台西汉墓里,出土了一组绘画于空心砖墓室墙壁上的壁画,那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现在这组壁画保存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随后的数十年间,大约有四十余座两汉墓室壁画被发现。为探讨汉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54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下层画面局部)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55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上层画面局部)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56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复原图

 

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由上下两组画面组成。其中,上层中部高浮雕一只羊头,两边的画面基本一样,绘3个人物和1只熊,其中一人右手中握长柄斧头,左手握长戟,每个人的神情都很严肃。下层画面绘有24个人物,右边绘10人,均宽衣博带,有的持物顾盼,有的搭讪对语;左部绘14人,或拱手谒拜,或恭而舒袖,或提剑执戟,或下跪施礼,或做拱手状,似在迎候宾客。有学者认为,这是迎宾拜谒或“孝子事亲尽礼”的写实描绘。而波士顿美术馆物馆对这组图片的注明是“贵族生活写照”。

 

河南永城梁共王墓壁画,可能是能够确定时间的最早的西汉墓室壁画。这幅绘制于墓室顶部的《四神云气图》,主体内容是由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壁画简约抽象,充满流动之势,极富装饰效果。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57 河南永城梁共王墓壁画,墓室现场复原的复制图。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58 河南永城梁共王墓壁画,保存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壁画原件。据说原件在从墓室揭去之后做了修复,现在河南省博物院展出,遗憾的是罩在壁画上的玻璃反光,哪个角度都很难清楚的欣赏。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图59 河南永城梁共王墓室内景。可以看出壁画的规模还是很大的。

两汉时期,佛教刚刚开始传入,远未普及,道教在东汉初创,人们接受它还需要时日。主导人们宗教思想的是黄老学说,加之传统的楚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天象、升仙就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西汉初期的梁共王墓壁画“四神云气图”表现的是天象,西汉晚期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则是具代表性“升仙图。(图60、61)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图60 洛阳卜千秋墓壁画“升仙图”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图61 洛阳卜千秋墓壁画“伏羲”

汉代壁画在西汉末开始呈现出由虚幻的驱邪升仙主题向现实的人间生活旨趣转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在东汉时代的墓室壁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张扬。一种人间化、生活化、世俗化的审美文化题旨逐渐成为东汉绘画的主流。

河北安平汉墓壁画的《君车出行图》表现了墓主人车马出行时的壮观景象(图62)。墓中室壁画上下共有四层,每一层均有一个主车和大量车骑伍伯(武官)、辟车(文官)之类的导从。这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写照,也可能是对升仙以后到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的美好愿望。

山东东平汉墓壁画的内容就更加世俗化、生活化(63)。绘制于门楣内侧的12个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眉须飘然,栩栩如生。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

汉代壁画的技法拙朴,以毛笔作画,以线条画为主要表现手段山东东平汉墓壁画(图63图64),画面用墨线勾勒人物轮廓,再以颜色点染,画风古拙粗犷

 

汉代壁画的风格特点是:气韵生动,奔放有力,朴实浑厚,简朴大方。有装饰性,有气势,为中国艺术的民族风格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62  河北安平汉墓壁画《君车出行图》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63  山东东平汉墓壁画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64  山东东平汉墓壁画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65 山东东平汉墓墓室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画像石是汉代墓葬里更常见的墓室装饰画,雕刻在墓室四壁的石壁之上。汉代墓室壁画多见于高级贵族的墓葬,至今只发现四十余座壁画汉墓。而画像石多见于中等以下官绅墓葬,分布非常广泛,出土数量巨大。目前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区分布主要有四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和鄂北,二是山东、苏北和皖北,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和晋西。除了省级综合博物馆以外,还有不少专门的汉画像石博物馆或者展览馆,比如南阳、滕州、徐州、离石、榆林等地都建有专门的汉画像石博物馆(图7071)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70 墓室门画像石,绥德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71 汉画像石,徐州

 

汉画像石的内容丰富多彩。一类是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迎来送往、车骑出行、迎宾拜谒、庖厨宴饮、乐舞杂技、钟鸣鼎食、六博对弈、驰逐狩猎、射御比武、飞剑跳丸、驯象弄蛇、鱼龙漫衍、捕鱼田猎、亭台楼阁、门卒侍卫等。这类题材有可能使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写照,更有可能是崇尚财富的观念的臆想图景。图727374

 

另一类是构建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最常见的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伏羲和女娲,西王母与东王公,还有说不出名姓来历的天神羽人和奇禽异兽。它们表达的是墓主对死后升仙的渴望。图7576

 

还有一类是歌功颂德和垂教后世的历史故事,诸如荆轲刺秦、孔子拜老子为师等等。图7778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72 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73 汉画像石“歌舞饮宴图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74 汉画像石“针灸图”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75 汉画像石“日月同辉”。月亮上有一只蟾蜍,太阳上有有一只阳乌,那时候是很主要的表现主题。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76 汉画像石“女娲”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图77 汉画像石“孔子拜老子”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图78 汉画像石“荆轲刺秦,山东嘉祥武氏祠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图78-1 汉画像石拓片“荆轲刺秦”

 

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主要有单线阴刻和减地浮雕,或者二者的结合运用。无论哪种技法都已线条运用为主要特征。图79奔鹿,整体上采用单线阴刻,在鹿角处有做了一些减地处理。看似闲来之笔,却独具匠心。图80斗牛图,用减地浮雕手法,画面简洁,装饰感强。

 

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一如汉代壁画或者雕塑,造型简约古朴,形式夸张浪漫,动作充满动感,形成庞大的气势。图80斗牛图。构图造像非常简单,线条粗犷豪放,两牛四角相抵的动态充满张力,加上两只跃动的飞鸟,更增添了动态的气势。再回头看看图81荆轲刺秦图(图81)。刺秦的匕首插入柱子瞬间被刻画下来,有的人摔倒了,有的柱子坍塌了,整个画面都体现了速度和张力。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79 汉画像石“奔鹿”,阴线刻,绥德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80斗牛图,减地浮雕,绥德

 

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一如汉代壁画或者雕塑,造型简约古朴,形式夸张浪漫,动作充满动感,形成庞大的气势。图80斗牛图。构图造像非常简单,线条粗犷豪放,两牛四角相抵的动态充满张力,加上两只跃动的飞鸟,更增添了动态的气势。再回头看看“荆轲刺秦图”(图81)。刺秦的匕首插入柱子瞬间被刻画下来,有的人摔倒了,有的柱子坍塌了,整个画面都体现了速度和张力。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81荆轲刺秦图(局部)

 

说完了画像石,再看看画像砖。许多汉代墓葬的墓室用砖砌成,画像砖就成了墓室装饰画的广阔天地。与画像石类似,内容题材也都是反应现实生活或者升天成仙的美好憧憬。画像砖的制作方法常见的是模印以后烧制。图82~图86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82 汉画像砖“舂米图”,四川。画面中的扇谷用的风扇,在汉代的时候一定是高科技的产品,大型风扇大大地提高的谷糠分离的效率。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83 汉画像砖“上人马食大仓”图,许昌。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84 汉画像砖“观伎图”。右上角的游戏叫做“跳丸”,汉代时候很流行的游戏。同画像石一样,用简练的线条表现速度与动感是汉画像砖的艺术特色。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85 汉画像砖“伏羲女娲”图,南阳。“升仙”主题的内容很在汉画像砖上也常见。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86 汉画像砖“泗水捞鼎”图,新野。这幅画像砖表现的是历史传说故事。

 

最后还是加点佐料,调调味儿,比较一下古罗马的绘画吧。

 

《剑桥艺术史  古希腊罗马艺术》认为古罗马的绘画沿袭古希腊的风格,却缺少动人之处,所谓“庞贝的四种风格”也几乎不堪一提。但我还是从网络上找了几幅古罗马时期的绘画,对比一下看看呗。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博物馆里的汉代美术史(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