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 · 老电影院的过往今昔(第二集)

 关福 2016-10-22
卡尔登大戏院


  1923年,由英国人创办的天津中国影戏公司在派克路(今黄河路21号),创设了卡尔登大戏院,首映名片《卢宫秘史》。该影院陈设富丽,有冷暖气装置,是区境内最早的专业电影院。


  卡尔登大戏院包括咖啡厅、弹子房、舞厅、剧场等综合性娱乐场所,并与美国派拉蒙制片公司达成协议,作为其产品的首轮影戏院。民国24~26年,话剧团体不断在此演出,被誉为话剧大本营。


  1935年之后,卡尔登大戏院一带成为上海最奢华、最新潮的夜生活区,其周边有大光明大戏院,大沪舞厅,功德林和国际大饭店等。



  1951年,更名长江剧场。1953年底,作为华东实验越剧团演出基地。1954年,公私合营,1956年,由新成区领导。


  1959年,归市文化局领导,1985年起,是上海话剧演出主要场所之一。


  长江剧场历经70年,于1993年停演,后由市演出公司与香港鸿翔娱乐公司合作组建新长江文化娱乐公司,遂被拆除。


  长江剧场原址,现为鸿祥大厦,2-4层分别是功德林和杏花楼。

  中央大戏院


  1923年,浙江商人创办的申江共舞台在六马路(北海路)云南路开幕。1924年,拆建和亦舞台合并,改称申江亦舞台。1925年,明星影片公司提议自办电影院,与百代公司会商,购下该处改建为中央大戏院。



  从此明星公司有了自己的戏院,国产片在此大批上映。1926年,明星公司摄制的《空谷兰》在此上映,创默片卖座最高纪录。后又成为沪剧演出的专用场所。


  1957年,更名为北海剧场。文革期间曾易名革命剧场。1972年,改名为工人文化宫影剧场。


  中央大戏院,曾经的“国片之宫”,现已消失无踪。

  永安大戏院



  1924年,上海演艺馆在北四川路1800号揭幕。该馆由日本人林右板吉向英商产业公司浸信会租地建造而成,1927年,由华商接办,改名明星大戏院。1930年,改名新东方剧场。


  1935年,由日本人杉田太一郎经营,改称上海剧场。


  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永安公司经营,改名永安大戏院,1955年,更名为永安电影院。


  1986年,影院进行了改造。永安电影院是区境第一家特轮影院。


  永安电影院原址,现为海虹永安商厦。

  淮海电影院


  1926年,由于润庠创建的东华大戏院在霞飞路开幕。由于经营无方,于次年租给由美国人托马斯和华人郑伯昭联合创办的孔雀影业公司,更名孔雀东华大戏院。戏院专放由卡尔登大戏院出让的无声电影,为二轮电影院。


  后上海的影院相继改造成有声电影院,但孔雀东华大戏院仍放映无声电影,生意逐渐下滑,因此又租给他人经营。1930年,改名为巴黎大戏院。1932年,巴黎大戏院也改造成有声影院,但地位却由二轮跌至三轮。


  巴黎大戏院,因地处法租界霞飞路繁华地段,票价又便宜,场内有600余座,经常客满。


  巴黎大戏院的正门朝南,中间两根柱子,墙和窗几乎被电影广告牌挡住了,进厅也比较低矮,所以一般名流之人多到附近的国泰大戏院去看头轮电影。


  当时在法租界相当活跃的白俄侨民社团 --- 俄国话剧团,也经常以巴黎大戏院为演出基地,演出大量轻喜剧与果戈里的《钦差大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等经典话剧。


  1951年12月,改名淮海电影院,专映电影。


  1993年,由中美合作上海时代国际有限公司进行改建成时代公司。

  老影院旧影(2)


  从静安寺路北望,可见卡尔登大戏院,卡尔登公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