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管理进入智能化时代

 平淡人生a9 2016-10-22

慢病管理对于我国医疗卫生系统来说就像一枚“定时炸弹”,其中尤以糖尿病最具代表性。虽然基于医生指导下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但自我认知的缺乏、健康管理意识薄弱、随访难度大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这一方式的实施效果却并不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糖尿病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领域,出现了大量所谓的糖尿病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大多以记血糖、推资讯、计步等功能为主,但效果堪忧。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是件系统、持续的事情,需要多方协力进行共同驱动。搬上手机软件的“五驾马车”是否真的能够有效改善和降低血糖,这一问题亟待验证。

基于此,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牵头,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移动医疗应用评估项目组开展了长达一年的糖尿病移动医疗应用效果评估研究。

糖尿病管理: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全球之最。中国糖尿病患者占总人口的11.6%,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3,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者已经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数量。而预计到2018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惊人的1.21亿。

面对糖尿病患者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现有的医疗服务体制却显然没办法紧随其后,高并发率的背后是低诊疗率的现状。由于诊疗环境的滞后,许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一旦确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的并发症。据估计,中国目前有约500万未诊断患者,被诊断之日可能已经发生中风、失明、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甚至面临截肢的危险。确诊后的患者由于自我管理意识薄弱,不遵医嘱、不控饮食、不测血糖等现象频发,从而也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015年,中国由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达到惊人的1734亿元,占全国医疗总支出的13%。在未来10-20年这一数据仍将飞速增加。糖尿病的防治、诊断、治疗、教育和管理等方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糖尿病管理工具价值获认可

传统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是依托于医院的诊后电话随访,由医院不定时地主动发起。患者自身对糖尿病认知不足,即使有了“五驾马车”,用户搜寻辨知服务难度大,各服务间的联动基本为零,因此也缺乏自我驱动的动力。试想一名患者若终日辗转于知识学习、糖友交流、购买产品、医生咨询、体育运动等各个环节之间,那得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坚持下去?

而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乃至终身性疾病,一经诊断即要开始复杂的、持续终身的自我照顾,无论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还是高危人群,都需要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意愿,提高用户体验。除了患者本身的自我驱动外,此时亟需一种智能化的健康管理平台介入,作为患者日常健康管理的“及时雨”。’

在2015年11月28日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业内权威联合主办的中国慢性病大会上,也一致表明通过前期有效的监测、干预、规范用药等自我管理手段,可以大大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可能。目前已有成熟的平台和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线上和线下服务。至此,智能化糖尿病管理工具的价值获得了医院、行业协会、学术团体、政府等多方认可。

六位一体”协作管理

病程长、患者数量多、市场潜力大等多方面因素都使得糖尿病成为了医疗中最热门的领域,无论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佼佼者还是临床研究的专家,都在积极探索糖尿病智能化管理的新型方式。在2015年的“百糖大战”之中,社区类、O2O类、工具类等各种糖尿病管理平台层出不穷,火热程度一时无两。基于此,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移动医疗应用评估项目组联合业内知名糖尿病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掌控糖尿病”为期一年的糖尿病移动医疗临床应用效果评估也正式开始。

如今一年期的报告正式发布,据报告显示,该调研覆盖可下载和使用的85个与糖尿病相关移动应用,以四大指标为基准,即“符合美国FDA对MMA应用定义、符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具有较大的用户使用和体验与Bluestar(美国第一个医生处方APP)有类似功能”,并结合对超过300位糖尿病患者进行样本调研,结果显示:福州康为公司旗下的“掌控糖尿病”在各方面具备良好的条件,有较广的应用基础,且具备并能提供智能临床决策辅助支持功能,符合研究需求。

从DSME(自我管理教育)向DSMS(自我管理支持)的技术和实践转变是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创新热点。不同于单纯的患者教育,依托于疾病管理项目、持续教育、同伴和社区卫生工作者、社区管理项目、信息技术等方式的DSMS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糖尿病教育者的认可。而“掌控糖尿病”作为领先平台,在DSMS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也获得了医院、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的青睐:

基于厦门的“三师共管”模式,“掌控糖尿病”协助中国医师协会共同构建面向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包含智能管理平台、病例分享中心、多维度患教工具、糖医大学、专家支持中心、动态血糖中心在内的“六位一体”糖尿病管理医师协作网络。而在广州,“掌控糖尿病”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建设糖尿病管理中心暨全国首家“互联网糖尿病医院”,通过WEB、APP、支付宝服务窗、热线等多种手段,面向全院全科室以及分级诊疗下的“医联体”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和推广规范化的糖尿病管理服务。护理团队可以基于掌控糖尿病平台,将数十万糖尿病患者纳入医院糖尿病管理中心进行规范管理。近日“掌控糖尿病”助力上海糖尿病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工作也正式启动,掌控糖尿病作为项目的平台支撑方,将为松江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联防联治提供“患者并发症数据库”、“并发症智能评估筛查与分级诊疗建议”、“并发症患者跟踪与管理”等一系列服务。

由此,“掌控糖尿病”也成为了第一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效性评估验证的、获得多方认可的领先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

多方面优势造就行业标杆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掌控糖尿病”为此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用户样本、监测数据和技术等全方位支持。但在数百款糖尿病管理应用平台中,为何独独是“掌控糖尿病”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选中呢?

据了解,作为国内唯一的立体化可持续化糖尿病管理支持平台,“掌控糖尿病”通过连接医生—医助—健康教育者三方资源,整合了糖尿病诊疗+管理的全套流程,打造互助协作平台。而在患者的自我管理方面,“掌控糖尿病”实现了重度垂直模式下的“知识学习—硬件支持—医患互动—医院—糖友交流—健康产品购买”全流程闭环建设。“主动服务”、“数据共享”、“服务联动”这三大特色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增强了患者自我管理的动力。

除此之外,根据国人体质个性化打造的智能数据引擎,与医院、厂商的深度合作,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最大最专业的照护团队,资深的创始管理团队等等优势都使得“掌控糖尿病”能够在众多糖尿病管理平台中脱颖而出。

随着慢性病预防的日趋紧迫,健康管理应用平台将成为慢性病前期干预的重要手段,对于医疗模式创新和深度改革也深有裨益。在此背景下,获得权威认可的领先平台的价值将会不可限量。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