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解剖学问题——为什么支气管和肺动脉相伴

 用知识丰富生活 2016-10-22


请教一个解剖原理问题,为什么支气管与肺动脉分支伴行,而不与肺静脉分支伴行?

@王兆宇 舟山肺癌中心?是否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有关?肺动脉里走的是静脉血,交换过的动脉血再通过小叶周围的静脉回流。我只是想象推断


王兆宇:

在胚胎及胎儿期,肺动脉走的是主动脉血,邱老师。



王兆宇:

邱老师给了启发,在周围区,如果肺静脉与小叶中央结构靠的太近,会有回流障碍,出去的血液再往小叶中心流,显然是多走了一倍的冤枉路。


剩下一个分问题,为什么要静脉走在小叶周围,而不是肺动脉分支呢?


@马志明 广州市胸科医院?,这还用说吗?不伴行怎么走回到肺门然后进入左心房呢?


肺门部的伴行也是相对的,左侧下肺静脉与左肺动脉主干基本上不是伴行的。@王仲元309


今天测量了一下小叶中心与相应肺静脉分支的距离,一般都在3mm以上,通常有5mm左右,一个次级小叶也就10-25mm,这个距离算是比较宽了。

而肺动脉与小或细支气管的距离,通常在1mm以内。



主要的观点说明一下:

1
支气管系统分出来的肺泡囊有方向性,使得肺泡囊间隙也具有与支气管一致的方向,这个间隙可以容纳一种血管系统。
2
这个间隙容纳的血管系统必然与支气管分支系统相伴行。
3
支气管单位之间的间隙也是存在的,这个间隙不呈树状结构,而是呈垂直收集形态。
4
动脉血流速度快,在垂直分叉处容易出现湍流,因此垂直分叉系统适合血流较慢的肺静脉。
5
最初的发育中支气管和肺动脉来自上方,肺静脉位置偏下,支气管与肺动脉分支伴行符合胚胎结构。
6
胚胎期及胎儿期的血流形成,通常是在不断的动态转换状态下,优势血流稳定发展,劣势血流萎缩消逝,最终形成相当合适的血管系统。肺部血流与支气管分布特征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整理者  听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