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的感情世界:王弗,王闰之,朝云,谁才是他一生挚爱?

 老刘tdrhg 2016-10-22

苏东坡的感情世界:王弗,王闰之,朝云,谁才是他一生挚爱?

简书2016-10-22阅读原文

文 丨 雪花如糖    图丨网络

在苏东坡的感情世界中,出现过三个重要女人:发妻王弗、续弦王闰之、侍妾王朝云。不管是在苏东坡本人的作品还是在其他人的记载中,都可以窥见到他与这三个王姓女子之间令人羡慕的爱情与婚姻生活。但作为女性,都希望得到一份与众不同的爱。那么,在一代文豪苏轼的内心深处,究竟谁才是他一生挚爱呢?

王弗与苏轼:在最美的年华遇见彼此

1055年,19岁的苏轼与16岁的王弗相遇。彼时的他意气风发,聪明好学、踌躇满志,而她则是老师王方的女儿一一一个聪明美丽、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只是几次无意的邂逅,他就被她深深地吸引。是容貌?举止?还是她的聪慧?反正爱情来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理由。而在王弗的心里,这个富有才华的男子同样也让她荡起了涟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封建社会男女联姻的正常方式。但包办的婚姻难免会造成悲剧,苏轼的姐姐就是一例。所以开明的父亲答应了儿子自主恋爱的请求,半年后,两个年轻人结为伉俪。

婚后的生活热烈、甜蜜而又幸福。苏轼读书,她为他整理好书籍,并细心地记下他读到哪儿。他以为她只是会识字而已,慢慢地才发现,妻子竟然饱读诗书,对一些典故也了如指掌。

更令东坡惊奇的是,王弗有识人的本领。他性情急躁直率,但妻子在为人处事方面却谨慎周全。据说家里来客时,她不便公开露面,就在屏风后倾听丈夫与朋友的谈话。从访客的言谈中,她能判断出一个人的品行,而且后来都得到了验证。

苏轼何其幸运!美丽的大家闺秀很常见,但有才情且聪慧,并能成为男人事业上的贤内助,这样的女子可遇而不可求。王弗就是如此。

婚后第二年,他离开眉山去京城应试,爆冷高中。主考官欧阳修读到他《刑赏忠厚之至论》,还以为是爱徒曾巩的文章呢。

从此,苏轼走入仕途。从陕西凤翔到京城,她跟随他的脚步,夫唱妇随。年轻的苏轼也已成为文人圈中的翘楚。

十年弹指一挥间。她还没来得及分享丈夫事业上的成功与荣华,却撒手人寰,留下年仅六岁的儿子苏迈。

中年丧妻,这是何等的不幸与悲痛!

她离世后,他亲自在坟墓周围植松三万棵,以表达怀念之情。绵绵不绝的思念,终于在十年后爆发,化作一曲千古悼亡词一一《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词中流露出苏轼无限的凄凉与悲恸。如果彼此没有刻骨铭心的爱,绝不会有这么感人肺腑的情。

王闰之与苏轼:二十五年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夫妻

王弗去世的三年后(1068年),他续娶了其堂妹王闰之。其实以苏轼的才学和地位,有不少高官的千金小姐看上他,但他都不为所动。对婚姻,他是极其认真的。

和堂姐的聪慧能干相比,王闰之的性格更为温柔和顺。也许,对人到中年的苏轼而言,这样一位妻子更适合安稳平静的家庭生活。

她对苏轼的日常起居照顾得颇为用心,会做可口的家乡菜,会在晚上悉心地帮他盖好被子,然后在他如雷的打鼾声中入睡。更难得的是她将苏迈视为己出。这一切对屡遭贬谪的苏轼而言,无疑是宁静而温馨的港湾。

尽管无限崇拜丈夫的才学,但在苏轼遭遇了'乌台诗案'后,为了保护丈夫,她果断地焚烧了他的诗稿。这一略显鲁莽的举动,反映了对丈夫质朴而又深沉的爱。

二十五年的相知相伴,她见证了苏轼在官宦生涯中的大起大落。她可以与他在京城共享两年短暂的荣华富贵,做人人羡慕的龙图阁大学士夫人;也可以与他在黄州赤脚耕田过吃野菜的生活。

虽然她不通文学,无法走入丈夫的精神世界,但她仰慕、绝对信任他,很少干涉他的社交娱乐生活,对苏轼在饮宴中与歌妓的逢场作戏,亦不会生怨言。

家中有这样的贤妻,自然令众多朋友羡慕。陈季常就抱怨夫人对自己管得太严,东坡听后不无得意地戏谑他'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对王闰之的温柔、体贴、大度,东坡是心存感激的。1093年,王闰之染病去世。哀伤的东坡写下了《祭亡妻文》:

呜呼!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何,泪尽自干。旅嫔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也许是无以为报,心中愧疚,他才发出:'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的誓词。生而同衾,死而同穴,是他对她漫长陪伴、细水长流感情的最好回应。

王朝云:晚年的红颜知己与精神上的伴侣

1074年,任杭州知府的苏轼在一次聚会上,遇到12岁的舞妓王朝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相传是与朝云初次相遇时而作。无论真与假,但'美如春园,目似晨曦'的朝云犹如一股清新的风缓缓地吹进了东坡的心田。同情也好,怜爱也罢,他不忍让她继续沦落风尘,而是将她留在身边。

成年后的朝云玲珑剔透,颇能了解东坡的心思。只有她知道苏坡一肚子里装的都是不合时宜。一个女孩儿能看清官场,洞察主人的心性,可想而知她是何等的聪慧。

大约在东坡50岁时,正式纳朝云为侍妾。在他被贬到惠州时,生活条件更是艰苦,其他侍儿姬妾已散去,唯有朝云陪伴。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在身边,晚年的东坡该有多么欣慰。如此不离不弃,让他写下'不似杨妓别乐天,恰如通德伴怜元'的诗句。

然而,朝云不仅是东坡生活上的照顾者,更是他精神上的知己。他们对生命、宗教的看法颇能保持一致。

但甚为遗憾的是,至死,这样一位红颜知己只能以'侍妾'的名份长眠于地下。由于她是舞妓出身,作为文人仕大夫,苏东坡不可能冒着毁掉自己一生清誉的风险,去违背常伦将朝云扶为正室。

不过,对于悟性很高、参透人世间的朝云,所谓'妻子'的名份也不过是浮云。能走进一代文豪的俗世生活与内心世界,成为他的红颜知己,足矣。

对此,想必东坡也懂。因为情人之间、夫妻之间最难能可贵的是'懂你',故他为她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从感情的角度而言,苏轼是幸运的。在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位女子倾心相付,并且爱情与婚姻都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当然,这也与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有很大的关联,他值得女人去爱、去付出。若问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在他心目中,谁才是一生挚爱?恐怕东坡不会作答。

对认真爱过自己的女人而言,比较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