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座12楼

 昵称33542116 2016-10-22

网约车的中国式生存:新政之后的滴滴前路何在?

2016-10-21 B座12楼55评

网约车一出生就被定义为“分享经济”的代表,借由网络作为中介,闲置车位的提供者与需求者对接,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中国,网约车屡屡遭到各个相关方的阻击。当前各地网约车意见稿的出台以及落地,对于网约车是福还是祸呢?

文|绿植

来源|盈动资本(incapital2009)

10月8号,北上广深一纸文件出台,再次将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推到了风口浪尖。

短短四年多,滴滴走过了一条异常艰难的创业路。滴滴的背后,不仅仅是由分享经济、资本、市场共同造就的创业奇迹,更是中国目前种种的经济形势、政商博弈现状的折射和缩影。

滴滴的发展过程,就是一步步与政策对抗寻求生存空间的路。在政策对其的逐步收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辗转摸索一条求生之路。

网约车并非中国的原生产物,它兴起于资本发达的美国,作为闲置资源共享、私家车主挣外快的“锦上添花”之举,却在中国异常发展壮大。它一出生就被定义为“分享经济”的代表,借由网络作为中介,闲置车位的提供者与需求者对接,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落地到中国,网约车成长为市场经济自由选择之下的新兴出行方式,它解决了传统出租车打车难、打车贵、司机拒载、绕路、服务态度差、体验差、漫天收费的问题。

这条赛道上挤满了玩家,从Uber中国、滴滴、易到、快的、神州专车、一号专车,每一家都想在巨大的出行市场上占据领头羊地位。

但自出生开始,它就在全世界范围内遭遇了传统出租车司机的全盘抵抗,被抢走顾客的出租车围堵网约车,甚至组成联盟消极罢工。而到中国,跟出租车的厮杀之后,网约车还迎来了交委的查办与抓捕,这一度激起了网约车的强烈抗议。

此时,舆论已倒向这个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新事物。

距离网约车合法化的政策出台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网约车平台在为其取得合法身份和正当价值欢欣鼓舞之时,依然疲于应对市场上同类打车软件的竞争。

平台纷纷拿到巨额融资,为抢占用户、占领市场,烧钱大量补贴司机和用户,近身肉搏的厮杀中,占领领头羊地位的仅剩两家:优步中国、滴滴。

之后,滴滴雷厉风行地收购了眼中钉优步中国,两者合并后市场份额超过90%,滴滴掌握了私家车出行的生命线,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就此崛起。毕竟,烧钱的目的从来不是竞争,而是为了占领绝对的垄断地位。

占领垄断地位之后的滴滴并未懈怠,迅速在共享单车领域布局投资ofo。滴滴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打车应用,它的野心在于成为移动互联网出行领域的“淘宝”。

但一纸新政的出现,打破了滴滴的美妙前景。耗费巨资、看似胜利的围剿了对手,到了占山为王宰羊飨宴的时候,政策的出台,将好不容易圈到手的司机和乘客放出了圈,到手的养肥的羊飞了。

至此,滴滴的胜利果实被放飞,市场理想被踩碎。

(各地先后放出网约车管理细则的草案,盈动资本制图)

政府为什么要限制网约车?

各地先后放出的网约车管理细则的草案中“三限”政策(限制司机、限制车辆、限制牌照)引来了一片质疑和批评之声。

目前观点主要分两类:一类认为,政府对网约车的剿杀是为了维护传统出租车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这切断了穷人资本转化之路,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类认为,基于网约车可能造成的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对其进行的宏观管控是合理的。

那么,在商业与政治的博弈背后,政府决策的逻辑是什么呢?

1.公共交通资源的配给问题

传统出租车行业作为政府持续补贴的项目,一直受到政策的特殊管理——价格管制、牌照管制、服务和安全标准管制,通过控制牌照的发放对出租车数量进行控制,进而控制被占用的公共道路资源的使用率。目前交通出行所占用的道路,除了高速公路收费之外,市内的道路资源是免费供应的。

网约车的出现则突破了政府对出租车牌照的控制,以较低的价格、大量的补贴、极低的监管成本,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形成了不公平竞争。这威胁了原来垄断了出租车出行市场的出租车公司的既得利益。

2.交通拥堵问题

网约车的竞争优势使得原本会选择公共交通系统出行的人转而寻求私家车出行,道路上的车辆总量增加。很多原本是兼职的司机转为全职司机,加之外地牌照的网约车纷纷涌入城市,这都有可能加剧城市道路的拥堵情况。

根据2015年由美国交通分析师Charles Komanoff对Uber公开数据的分析,运用 “Balanced Transportation Analyzer”模型,结论认为,在曼哈顿的街道上增加两万辆的网约车会使市中心商业区交通出行的速度降低约6.7%——损失的乘客和司机的时间产值约为每年5亿美元。

3.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问题

网约车大大加速了人口流动的规模,外地牌照的车辆涌入城市带来的后果就是特大城市的人口越来越集中。

而中国的城镇化政策需要使人口均衡分布于各个城市,且要有意思的控制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通过对网约车的管控,限制市场上竞争者的数量,减少外来人口的就业机会和停留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一向是政府的重要目标。

那么,国际上是如何监管网约车的?

世界各国都先后面临过网约车对传统出租车市场的挑战,国际交通运输论坛曾于2015年举办过监管讨论会,各方意见被汇总为一份报告,《App-Based Ride and Taxi Services: Principles for Regulation》。报告认为,网约车行业的监管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公共安全规章、市场准入规则、运营服务条款和收费规范。

中国的网约车新政主要是市场准入限制的“自由准入”制度(司机或运营商需要满足一定要求才能提供服务),上海规定网约车在“火车站、机场出发的订单不被允许”则属于运营服务条款的范畴。

网约车平台为了应对政策制约,一方面会基于政府对传统出租车市场的监管设计应对策略,打出“共享经济”、“创新”、“新科技”的旗帜为自己正名;另一方面会在监管正式落定之前,采取烧钱补贴的形式快速占领市场,利用市场基础和民众支持去影响着监管决策。滴滴的策略与逻辑与此一脉相承。

可想而知的是,新政之后,由于平台符合标准的司机数量的骤降、补贴的减少,网约车在规模上将萎缩、价格将上涨、市场占有率下降、估值降低,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现在的意见稿一旦拍板被定为最终方案,随着八大业务线的部分名存实亡,滴滴将由“共享经济的新事物”被迫转变为“高端出租车公司和租赁平台”。而随之死去的,也是无数普通司机在城市谋生立足的梦想,和无数普通公民便捷舒适出行的权利。

网约车的中国式生存之路,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路的前方,等待滴滴的,又将是什么呢?

- 20161021 No.1343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人和人工智能有没有决战?

万物互联创新大会

带你赶赴一场科技与人文思辨的超前狂欢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