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应该可以算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消遣方式之一,在过去的6000年间啤酒成功的秘诀也许除了酿酒师能将科技融入酿造的过程之外,还因为其充满了艺术气息。今天的酿酒工艺已经变了,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器生产代替了两河流域期间纯手工的古老方法。但近几年,随着小型啤酒厂的兴起,无论是大师还是初学者都希望通过网络学习,回归到那种在家就能进行的纯手工的酿造技法。 酿酒大师Eric Toft和自酿师Markus Weingartner在慕尼黑啤酒节上还就传统啤酒酿造方法+智能互联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让大众受益于小规模的酿酒工艺。 小规模的酿酒工艺兴起不是因为啤酒的产量不够。反而是因为原料充足,设备齐全,再加上技术的支持才驱使着人们在家酿酒的欲望。因为新鲜出炉、经过自己精心酿造的啤酒才美味,有着生活的味道。 Toft表示:“现在正是自酿啤酒的好时机。手艺已经越来越不是问题了,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原材料和酵母就够了。而这些东西随处都能买得到。” Toft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自酿的生活,那时美国还处于啤酒变革阶段的早期。为此,他就特地举家搬到了德国学习并获得了相关学位,之后去巴伐利亚定居了。Toft不安于遵循传统技法,他还迫切地想把先进的科技引入啤酒的酿造过程来。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能告诉你的,在家酿啤酒的好办法! 如何酿造? 首先要选择上好的原料。水、麦芽、啤酒花和酵母是不可或缺的四要素。原料越好,生产的啤酒才能越好。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那就绝对没戏。有了好原料,配合好工艺才能保留这些好原料的原始味道。早在1818年,啤酒喝起来有着浓厚煤和木炭的味道,因为人们利用这些东西对麦芽进行干燥处理,直到受瓦特蒸汽机的影响,啤酒制造业专门为麦芽干燥处理过程发明了一种特别的干燥炉才解决了这一尴尬的问题。所以Toft认为,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对啤酒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原料选好后,就开工了。先烧水,用容量25升左右的桶,烧15升纯净水到70度。同时磨麦芽,如果可以,动员全家老小一起磨也算是一种家庭活动了。一次磨5公斤以上就可以了,因为这大概能产生出5度或以上酒精度数的啤酒了,如果喜欢喝低酒精度的,就减小麦芽量。将磨好的麦芽放入刚刚烧好的水中,调整温度,保持在66-68度,经过1小时,麦芽中的淀粉就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麦芽糖了。(还有很多其他出糖的方法,以后大家可以慢慢学)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更智能的方法来实现,而不用浪费我们1个小时来盯着火候。在酿造过程中,我们将技术融入到传统中,尽可能地将其过程自动化、现代化,但传统的工艺是我们永远不能忽视的。 酿造啤酒的这套智能装置整体系统采用英特尔? Edison开发平台。这个只有SD卡大小的开发平台能够自动采集并加工传感器中的数据,对酿造动作进行实时的调整。你还能将符合BeerXML标准的酿造方法录入、编辑到这套系统中。 在系统控制设置中,能帮助酿造者掌握诸如温度、酸碱度这样的数值。我们将温度传感器放到酿造的容器和之后用到的冷藏库中,用以获得相关信息,并将这些有用的信息实时的传输到智能系统中。酿酒师不用盯着就能随时随地监测并且进行调控。每个环节,每个因素设置的越细致,酿造的就越好。 之后将煮好的麦芽汁进行过滤并再次煮沸,要记住,地道的酿造,75%取决于这个过滤的过程。煮沸的过程中加入啤酒花,再过1.5个小时就可以了! 当这个过程结束后,再将麦芽汁倒入不锈钢小桶内进行发酵。这些小桶被放进有两个由英特尔?Edison?原件控制的温控的冰箱中。“酵母需要在这个阶段将糖分转化成酒精、二氧化碳和其他能够左右啤酒味道的副产品。”依据不同啤酒的风格,Weingartner说发酵所花的时间会在1到3周不等。像Barley Wine这样的啤酒所需时间就要久的多。 现代冷藏技术让我们全年都能酿酒满足我们对啤酒的需求。通过一次完整的酿造过程就能总结整个流程中的重点数据并保存这些,这样你就能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流程反复酿造好啤酒了! 产生自酿啤酒的想法是源于一天他所看的一个关于产业制造者访谈的节目。节目中展示出,相同的电脑技术被应用于机器人的生产和智能家居及智能城市上。他还记着受访者说的那句话:我们所能实现的只会被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所限制。 * 推 荐 阅 读 * |
|
来自: 西北望msm66g9f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