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很常见的:吃饱会痛,饿了会痛,累到胃痛,笑到胃痛…… 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胃痛,电视里也翻来覆去播着「胃痛,胃胀,一吃见效」的药物广告。 正因如此,很多朋友认为胃痛不是什么大问题,痛的时候随便吃点胃药就应付过去了。可事实并非如此,这背后存在巨大的健康隐患。 健康头条(微信号:baojiandaifu)这就和大家讲讲其中的道理。 人为什么会痛? 我们能感到疼痛,是因为人体各处分布着痛觉感受器,它能感受有害刺激,通过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最终感受到疼痛。 疼痛并不都是坏事,身体可由此得到警报,做出一些反应来规避这些刺激。为啥痛的总是胃? 大家常说的「胃痛」不一定是胃在痛,这跟内脏疼痛的 2 个特点有关。 1. 内脏疼痛定位不准 痛觉感受器在内脏上的分布要比皮肤稀疏得多,无法准确定位出问题的部位,只能模糊感觉到「痛」。同时这种痛常跟胃肠道压力过高有关,因此特别容易伴随恶心、呕吐等改变。 因此,我们有时候感觉到的「胃痛」其实并不一定来自于胃,而是邻近器官,比如胃右侧的肝脏和胆总管,后方的胰腺,下方的结肠,以及上方的肺和心脏。 2. 内脏有牵涉痛 内脏的疼痛有时候还同时会出现与该内脏远隔的体表疼痛,称之为「牵涉痛」。 可以简单理解为,传导痛觉的神经「绝缘性」差,可能会激活跟它靠得近的其它神经,导致大脑以为喊痛的是被激活的那根神经。 急性阑尾炎、结石性胆囊炎的早期,都会出现中上腹部的「牵涉痛」,也容易被误以为是胃痛。 「胃痛」原因多,不能乱吃药 知道了为什么会出现「假胃痛」,再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常见的病因吧: 急性胰腺炎:常在成年人暴饮暴食之后出现; 下壁心肌梗死:如果出现持续上腹痛伴随胸闷、烦躁、出汗、恶心、呕吐,要小心,可能是这种情况; 胰腺癌:多见于长期烟酒不离身的中年人,有「胃痛」、还腹泻,并且体重下降; 急性阑尾炎:随时间推移,「胃痛」可能会逐渐转向右下腹; 胆总管结石:这种疼痛,每次发作时都非常严重,还可能伴有发烧、黄疸。 你瞧,「胃痛」有这么多原因,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治疗。万万不可习惯性地认为,肚子痛就是「胃痛」或者「老胃病」。 随便自行服用胃药更是不对。 很多胃药,除了对胃本身产生作用,还含止痛成分,所以对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一样有止痛作用。服用这些药物后的疼痛缓解,不代表处置得当,反而可能掩盖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哪种肚子痛很要紧? 当然,我们平时碰到的肚子痛实在是太多,很多「来得快、去得快」的腹痛,大多都不要紧。 那到底什么样子的腹痛需要我们警惕,及时就诊处理呢? 如果碰到下面这些情况,可能就需要你的注意了。 腹痛突然出现并且比较剧烈; 腹痛持续时间超过 6 小时; 腹痛伴有胸部、颈部、背部或肩膀的疼痛; 呕吐血液,或大便发黑、大便中有血; 腹部紧张,不能碰,一碰就痛得厉害; 不能排便,尤其是同时有呕吐的情况; 腹痛虽不严重,但是反复出现,并且伴随体重下降、腹泻、皮肤或眼球发黄的情况。 如果腹痛出现了上面所说的任何一条,那还是赶紧放下手里的「胃药」吧,及时到医院就诊,让专业的医生来检查,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决定后续如何治疗。 责任编辑:张菁媛 / 石琪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