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忍无可忍,能不能打孩子?中国家长都在问

 大虫文踪 2016-10-23

尽管很揪心,还是要打孩子

上次在这发了篇《孩子一打就明白?九种“惩罚”妙招赶快收藏》后,很大一部分家长反应“孩子有时候真的很调皮,很让人生气,不打不行”等等,我能够理解大家说的这种情形,但是打完以后孩子就真的服你了吗?以后就再也不犯同样错了吗?

你的打会收到怎样的效果?

或许,对某些孩子来说,“打”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由于害怕被打,这一部分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努力不再让父母不高兴。

但这些都是表面上的,深层来讲,“打”这种粗鲁的惩罚手段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孩子的自尊将受到严重伤害,变得越来越胆小自卑。

与此同时,这种长期紧张压抑的家庭气氛,容易让这些原本偏向敏感细腻性格的孩子变得更加抑郁和焦虑。

打会让敏感孩子心事变重

此外,还有一类跟上面完全不一样的孩子,“打”这种方式根本就不能对他们的行为起到任何作用,甚至会让他们后面的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孩子不仅不惧怕“打”,还会死命在那跟你叫嚣、反抗,完全就是“越打越皮”,最后的结果是,家长缴械投降,孩子继续称霸称王。

那么,面对这些皮到家的孩子,父母又该如何真切地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真正地管教好呢?

捣蛋鬼: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越打越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同于那些敏感心细的孩子,这些顽皮孩子本身就属于神经大条,胆子比较大的那种。一些让别的孩子感到可怕的事物或难以忍受的痛苦,放到这些孩子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胆大的小孩根本不把你放眼里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其实和每个人天生不同的压力反应系统有关。

有些孩子生来就具有一套非常敏感的压力反应系统,对一些压力因素的刺激反应会很警觉。

就像最开始提到的那些孩子一样,他们对父母打自己这件事会看得特别重,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紧张和胁迫也会更强烈,更持久,表现出来的,就是时刻警惕“被打”这一压力刺激的行为,更趋于自卑抑郁。

但是同样是遇到被父母打的情况,压力反应系统天生就不敏感的孩子,他们不会觉得被打这件事有多严重,又该怎么去重视收敛自己的行为等。

“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死不屈从,父母只剩无奈

另外,不敏感的反应系统,让这些孩子在同等的事物面前很难感受到同敏感孩子一样的焦心和害怕,某种程度上会削弱孩子的同理心,导致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用自己不害怕的东西去捉弄另一个吓得哭鼻子的小孩,边吓唬还边嘲笑“这有什么好怕的,真是个胆小鬼”。

高明的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取悦

二是没有疼爱,只有暴打的成长环境,会使孩子“皮且犟”的特质不断加强,变得越来越难以管教。

而大多数得到父母正常关爱的孩子,都会努力地想要去取悦父母,以此得到认可。这也是父母能够使孩子乖乖听话最关键的一步。

取悦父母本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因为觉得孩子的性格本身就比较粗,比较调皮,心累绝望的家长坚定要用暴力来“沟通”,而忽略对孩子情感上的关注和疼爱的话,孩子就不会感受到与人交往过程中那些情感上的温暖,做好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又有多么地令人开心。

惩罚也好,奖励也罢,都不能让他们听话。

如果一个人觉得与家人相处并不愉快,也不介意让他们失望,那么就不会因为远离他们而感到难过,也不会因为自己行为不端而感到羞耻。显然,这样的孩子很难教育

适时地向孩子展示你的“功夫”

但其实,在我们清楚掌握这一类孩子特殊的性格特点之后,再多点耐心,多点理解,把他们管教好,让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也是可以做到的。

前面提过,这类孩子的压力反应系统本来就不敏感,有可能别的小孩感到很紧张焦虑的刺激,到了他们这里,就是一点涟漪也泛不起来。

为此,他们会在生活中寻求更多的刺激和挑战,不停地折腾点事出来,也就是父母口中所说的“惹麻烦”。

直接的打会让孩子鄙视

讲到这里,我又想跟大家说说电视剧大宅门》里那位调皮捣蛋、“一天不折腾就皮痒痒”的七少爷。

不管什么样稀奇古怪,怎么令人头疼掉下巴的“混事”他都做过,往私塾先生的鼻烟里倒臭豆腐汤、在药草袋上焚香扮佛祖鼓捣一群小孩朝自己祭拜、不顾母亲脸面嬉皮笑脸在自家门口向路人行乞等等。

强势的二奶奶也总是用打的办法来应对,孩子却没有丝毫的改变,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二奶奶请来了深谙这类孩子想法的季先生,从小也是调皮出了名的季先生明白,孩子会整天这么上房揭瓦地折腾,是因为他在生活中还没有找到真正让他觉得有所敬畏,可以将充沛的精力投放到其中的事。

一句话,孩子有劲,但不知道往哪处使。

将孩子的劲引向正确的地方

于是季先生开始向孩子展露自己的本事,让孩子将精力全都转到读书、习武这些极其需要耐性和毅力的事情上来。

既满足了孩子对于新奇刺激的渴望,也让孩子永不认输的犟驴特质找到积极正向的爆发出口。

就是说,如果孩子总是习惯性地给你制造各种麻烦,你可以将负责客厅整洁卫生的工作转交给他,让他成为主要负责人;或者舍弃掉打,平等地向他展露他可能会有兴趣而你又有的一些本领,例如讲一些历史故事、玩一些猜谜游戏等,让他打从心底里服你,也想变得那样厉害。

小霸王也有脆弱的一面,抓住它很关键

除了这一方法外,谁都会有脆弱的一面,调皮的孩子也一样。只是相对来说,更难察觉一些。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多关心这一类不讨好的孩子,赢得他们的信任与依赖,并最终使得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说真心话。

对有心向善的孩子,教导的话才有用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出了名,跟老师对着干、欺负其他同学、教唆别的学生跟自己一起逃课上网等等,这让学校领导和家长都感到很头疼,家长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什么强硬的招都使过了,孩子非但不听,甚至更加故意地跟大人找茬。

渐渐地,孩子的老师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在上学之前,一直都是待在乡下,由爷爷奶奶照看长大的。因为孩子要开始上学了,在外工作的父母才想着把他接到城里读书。

父母平时的工作压力大,加上之后孩子不端的行为给他们留下的顽劣印象,父母就越觉得是孩子从小管得不够,也就是打得不够,关心就更谈不上有了。

了解到这些以后,这位老师尝试着不跟孩子以硬碰硬,在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后,并不立即通知家长,而是耐心地跟孩子沟通。

她看到,这个表面态度强硬,好像无所畏惧的孩子,内心也有脆弱的一面,初到城里的他很想念爷爷奶奶,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爱,可爸爸妈妈似乎从来没有关心他在想什么,他们只会拿棍子跟他说话。

给孩子诉说心声的机会

最后,老师将孩子的心声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开始理性地看待孩子所有故意不好的行为,在生活上多关心和疼爱孩子,慢慢地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孩子也丢掉了以前不正确的做法,他深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也在努力一点一点地变好。

因此,请丢掉棍子,放下巴掌,试着用更智慧的方式让孩子从心底里敬佩你、服从你。当你拿出真诚想要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姿态时,孩子才会更加在意你的话,才会向着你期待的方向不断变好。

真正让孩子变好的教育才称得上管教

微信搜索“青芽儿”关注;呵护幼小心灵,托起明天的太阳!关注儿童心理,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价值,请分享到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呵护幼小的心灵,托起明天的太阳!关注儿童心理,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 微信搜索“青芽儿”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