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考帮帮忙】七夕,我发现我暗恋上了一个人,怎么办?

 reneehl 2016-10-23
【小考帮帮忙】第二十一期
学生XX问

小考,你好,我是一名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但我却暗恋上了一个人,我很想忘了他,但却忘不掉,我该怎么办?

今天,趁着七夕节,小考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既美好又尴尬的话题,那就是—暗恋。相信大部分同学在学生时代都有过这种经历,只是时间段不同而已。


其实小考一直觉得暗恋根本就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也并没有多么难以启齿,就只是发现了有种东西叫爱情,然后想去进一步了解,仅此而已。


首先,我们来看下到底什么样的表现叫做暗恋呢?

专家帮帮团答

1. 成绩大幅度下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2. 开始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上课时会照镜子,整理仪容等;


3. 在异性面前常常表现失常,经常害羞、紧张、逃避集体活动;


4. 沉默不语,在心仪的异性面前表现比较极端,要么特别活跃,要么就非常紧张;每一刻自己做的每一个动作,如果对方在可以看到的范围内,就会格外小心,无论做什么心思其实都在对方身上,观察他(她)有没有注意自己,在干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肢体语言,有什么信号。对方的眼神或是其他都能给自己带来压力,但更多的是放在心里小小的窃喜;


5. 同学朋友谈及自己心仪的异性时,会很注意聆听,非常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好奇对方现在的情况,对方在做什么,对方有什么新消息。


出于暗恋中的人一般不向人吐露,他们常常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接触,兴趣变得索然,但学习和生活还能正常进行。严重者还会形成相思病,情绪失去控制,对前途悲观绝望,不想动弹,学习和生活都不能继续胜任,甚至还有消极厌世的情绪,形成反应性抑郁症。其实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过暗恋的过程,但对于中学生的暗恋,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变得敏感而易受伤害。


那么,对于暗恋这种情绪,家长老师以及中学生自己应该如何排解呢?


1.提前预防。


从青春期开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便发生了变化,子女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却增加了反抗性情绪,这种情况一般在初高中年级达到极致,他们希望父母将他们做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反对过多的干涉,更希望能与父母站在同等的位置上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尊心,二是自信心,而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在家庭中是很具体的过程,对子女的教养活动需要父母均衡参与,父母与儿女的交叉交往,也是儿女走向社会后与异性交往重要的前期经验,家长必须正确认识儿女青春期发展需要,尊重并爱护子女,将他们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放在与智力训练同等主要的位置上。


2.理性认知。


一旦青少年出现这种情感危机,要让他们用理性认识这种情感的危害性,用“理智”的我来提醒、暗示和战胜感性的“我”。首先,让其明白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把过多的经历放在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势必分散学习精力,影响学习成绩,其次,青少年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往往是羞羞答答的,这种本能的羞怯感是他们都希望保密,作为引导者也必须理性认识这种青春期困惑,对于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绝不能急于求成,强加干涉,要多启发,多引导,让他们深入体会,自己领悟,才能真正摆脱心理困惑。


3.情感转移。


适当的创设情感转移的环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文化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获得发展。应该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力量,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增进其与同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倾吐烦恼,然后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积极的看待自我,不再沉迷于暗恋的情感状态,将这份情感转移到意义的娱乐活动当中去,陶冶情操,寻找抚慰心灵的方法和途径。


4.引发宣泄。


很多暗恋的中学生由于内心情感得不到满足,从而走向极端的道路,嫉妒、消极、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很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中学时代,正处在独立生活的前夜,人生的旅程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作为引导者我们除了要做好倾听者的角色外,还要能很好的引发他们心中的情感,将其宣泄出来。中学生的暗恋往往是因为对方身上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产生倾慕之情,缺少全面的了解,我们要鼓励其多方面了解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不要过分夸大优点,缩小缺点。在他们有强烈喜爱念头的时候,可以鼓励其直接对对方说出自己的崇拜之情,或者间接接触,表示不愿意影响他,双方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他人的评论,勇于接受,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家长问

小考你好,孩子一学习就喊累,怎么办?玩的时候也没见他说累,就是不爱学习,怎么回事啊?

你的孩子是否经常一学习就喊累,但玩耍时却精力充沛?这种“累”实际上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疲劳”,不是靠休息就能解决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存在这种问题一定要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家长帮帮团答

据调查,现在有不少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得不想动弹了”。这里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有的是属于生理性疲劳,有的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


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一些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足球赛,都会使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感到疲劳。不过,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能在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之后,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要想消除孩子的心理疲劳,光靠保证睡眠时间是不行的。心理疲劳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心理病态,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时,应分析一下,到底是属于生理性疲劳还是属于心理性疲劳。专家们认为,有心理性疲劳的孩子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


2、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


3、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


4、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


5、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的“累”是属于心理性疲劳,父母不必过于惊慌。


首先,父母要减轻精神压力,对孩子要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


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从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要考虑孩子学习的原有基础,每次考试试题的难易,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及临场发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孩子成绩要做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过去和现在比。


二是要经常告诫孩子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


在对孩子适当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融进家长对子女的一片慈爱之心,力求鼓励多于斥责,切不可简单粗暴,打击孩子的信心。


三是家长在课外辅导中,要尽量有针对性,并使方法多样化。


比如,孩子对作文感到困难,并不是他缺乏课外读物,而是没有亲身感受可写。这就需要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增加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和积累素材,从而形成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打开思路。当他们为获得知识而感到有内容可写时,就会感到无穷乐趣,心理上的疲劳症状就会减轻或者消除。

今天就到这里吧,今天是七夕节,小考就祝各位爸爸妈妈们七夕快乐!白头偕老!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