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朝成败得失 | 东晋门阀下的内斗与北伐

 徒步者的收藏 2016-10-23

西晋在八王之乱与各少数民族崛起中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在北方士族王导、王敦兄弟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史称东晋。司马睿出身皇室疏宗,既没有掌握兵权,有无突出的才能,皇权始终受制于士族集团,有名无实。东晋王朝是各士族的联合执政,中央集权能力有限,内部纷争不断,南北士族、执政门阀以及皇权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因此东晋北伐不可能取得成功。

 

一、琅琊王氏执政时期


317年,西晋灭亡,司马睿在琅琊王氏家族的支持下重建晋朝,王导被封为丞相,王敦封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荆、交、广、湘、江六州军事,权倾朝野。晋元帝对声名显赫的琅琊王氏感到忌惮,重用刘隗、刁协等人有意虚弱王氏家族的影响力,王敦因此为王导上书鸣不平。同时,晋元帝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出镇合肥,剥夺祖狄的兵权,一心想北伐收复失地的祖狄抑郁而终。晋元帝本是平庸之备,毫无雄心抱负,嫉贤妒能,直接造成了北伐失利、朝廷内乱。晋元帝剥夺了祖狄兵权后,又有意削弱王敦,任命刘隗和戴渊领兵到外提防王敦。王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政治地位及家族影响力远远高于晋元帝,他本来对王导受排斥就感到不满,起兵攻打首都建康,史称王敦之乱。王敦带兵进入都城,晋元帝被迫求和,不久羞愧而死,王敦担任丞相,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回到武昌。王敦患病后,晋明帝派兵征讨取得成功,王敦党羽被诛杀殆尽,王导却没有受到株连。明帝去世后,外戚庾亮与王导等人共同执政,平定王敦之乱有功的将领苏峻势力日渐增长,庾亮认为苏峻必成祸害,召其入朝。苏峻认为庾亮要加害自己,联合祖约(祖狄的弟弟)一同以诛庾亮为名起兵,叛军一度杀进都城建康,晋成帝在王导的保护下幸免于难。不久,苏峻等人被诛杀,称为苏峻之乱。




王敦、苏峻起兵造反完全是东晋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央惧怕地方士族拥兵自重,士族也根本瞧不起皇权以及中央政府,一言不合就起兵。虽然东晋两次侥幸胜利,完全是各士族门阀的内部矛盾造成,东晋皇帝无法摆脱傀儡地位。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逝世,皇帝于朝堂发丧三日,依从霍光和司马孚的仪式,享受到了臣子祭祀的最高礼遇。王导死后,琅琊王氏家族虽然地位显赫,但是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过去。


注:

王氏家族起源于秦朝名将王翦。王翦之孙王离死于巨鹿之战,王离长子王元迁于琅邪郡,成为琅琊王氏的始祖;王元之弟王威则是太原王氏的祖先。琅琊王氏对东晋政权的建立居功至伟,整个家族在东晋和南朝共出现过九位皇后,七位驸马,一位北朝妃嫔。侯景之乱时,琅邪王氏受侯景报复性地大屠杀,走向衰落。

 

二、颍川庾氏执政时期


 晋明帝临终前,令外戚庾亮与王导共同辅政,颍川庾氏正式跻身执政士族集团之中。庾亮积极排除东晋皇族势力,司马宗、司马伷、司马统等宗亲相继被贬被杀。地方上,庾亮排挤势力壮大的苏峻、祖约,酿成苏峻之变。镇守荆州的陶侃去世后,庾亮改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并进号征西将军、假节,并迁镇武昌。朝堂之上,庾亮几次联合朝中势力罢黜王导,遭到反对后失败,庾亮为树立个人威信,起兵北伐,并未得到朝廷同意,庾亮忧虑而死,此前王导病死。王导、庾亮相继去世,庾氏家族短暂的取得了专政地位,庾翼、庾冰掌握军权,准备北伐,首战失利,不久晋康帝、庾氏兄弟相继死亡,庾氏家族后继无人,执政地位丧失。


颍川庾氏是东晋四大家族势力最薄弱的门阀,其具有士族、外戚双重身份,与皇室、琅琊王氏、苏峻等人矛盾激烈,庾氏的崛起打破了王氏一家独大的格局。总体而言,庾氏成员对东晋政权的负面作用更多,引起苏峻之乱,东晋险些毁于一旦,两次北伐都无疾而终。


三、谯国桓氏初次执政时期


庾氏兄弟死后,政权落入了谯国桓氏的手中。谯国桓氏的地位很大程度是凭借个人能力拼搏而来。桓温是晋明帝的女婿,在庾翼死后成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凭借裙带关系掌握东晋兵权。桓温掌握荆州之后,迅速出兵消灭了成汉军权,统一南方,奠定了谯国桓氏独尊地位。


东晋皇室为了制衡桓温,迅速提拔陈郡的殷浩,殷浩几次北伐都没成功,因此谯国桓氏与陈郡士族矛盾激烈。桓温曾三次北伐,第一次直接达到长安,因粮草不济而失败;第二次收复洛阳;第三次攻打前燕遭遇惨败。桓温几次出兵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东晋毕竟偏安一隅,实力弱小,并没有收复北方的能力。几次北伐失利,桓温逐渐产生了自立的念头,废晋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帝,即晋简文帝,自己以大司马专权,将士族庾柔、殷涓族诛,宗室司马晞贬为庶人。晋简文帝死后,令桓温辅政,司马曜继位为晋孝武帝。桓温以为简文帝会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大失所望,患病后想接受九锡,王彪之及谢安暗中拖延诏书直至桓温去世。桓温的弟弟桓冲权力欲望不大,虽与陈郡谢氏存在矛盾,但是始终以大局为重,牺牲家族利益,东晋的执政权落入陈郡谢氏手中。

 

四、陈郡谢氏执政时期


桓温死后,陈郡谢氏的谢安成为执政。东晋四大家族中,陈郡谢氏位列第二,刘禹锡诗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指的是王谢两大家族,两家族一直是东晋乃至南朝时期的顶级门阀。


谢安执政时期,东晋面临最生存危机,前秦统一北伐,南北对峙,苻坚倾全国之力南下准备消灭东晋。淝水之战成为谢氏家族最出彩的时代,谢安坐镇中央,谢石、谢玄、谢琰、谢晦等子弟担任统兵大将,淝水之战东晋以弱胜强,谢氏声望达到顶峰。谢安与几大执政家族不一样,他并没有挑战皇权,平衡各方势力,东晋在谢安治下度过了最安稳的时期,东晋的国土扩张到了黄河流域,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

 

五、皇室的短暂执政以及谯国桓氏二度执政


谢安的恭敬退让导致了皇族势力的反扑,晋孝武帝见谢安功高盖主,重用同母弟司马道子,排挤谢安。谢安去世后,东晋迎来了短暂的皇族执政时期。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独揽朝政,引起了士族集团的不满,桓温之子桓玄成为士族反对皇族的盟主,消灭了司马道子父子,谯国桓氏二度执政。不久,桓玄索性废了晋安帝,自立为帝,建立桓楚政权,实现了其父桓温的愿望。

 

六、孙恩卢循之乱与刘裕代晋


谢安去世后,东晋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兵戈不断,政局不稳,孙恩卢循发动起义,杀死太守王凝之与徐州刺史谢琰,最终寒族军官刘裕崛起,成功镇压了这次起义。孙恩卢循之乱改变了东晋政局,士族门阀损失惨重,走向衰落,谢琰战死,从此门阀子弟不再掌握重兵。


刘裕是寒门子弟,在镇压孙恩起义中展示出了军事才能,随后击败了篡位的桓玄,恢复了东晋政权,随后消灭南燕,收复了洛阳及关中地区,东晋版图达到历史最高峰。回朝之后,刘裕杀死了晋安帝,逼迫晋恭帝禅位于自己,不久杀死恭帝,建立宋朝,开启了南北朝时代。诛杀恭帝是刘裕一生中一个污点,因为其行为开启了前朝逊位之主不得善终之先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除了陈后主善终,其余逊位皇帝全都死于非命。

 

七、总结


东晋政权建立在南北士族支持的基础上,是士族联合执政的一个政权,其结果是内部矛盾激烈,皇权与士族、士族内部权力斗争频繁,这注定东晋北伐不可能取得胜利,内部的不团结抑制了东晋的向外拓展,祖狄北伐只是读者一厢情愿的愿望,因为其根本没有得到支持。


东晋对外扩张主要分为三次。一是桓温消灭了位于四川的成汉政权,统一长江以南地区,巩固了东晋政权安全;二是淝水之战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领土拓展到黄河流域;三是士族彻底衰落后,刘裕收复洛阳及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随着刘裕的撤军而丧失,但是全国战局对南方有利,南方终于具备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刘裕称帝仅仅三年就去世了,南方丧失了统一北方的唯一可能性,时也命也,南朝陷入了内部残杀的怪圈中,版图蚕食,最终被强大的隋王朝灭亡。


东晋的兴于门阀,毁于门阀,政权的建立与丧失取决于门阀势力的均衡,当执政家族一家独大时,就会产生僭越之心;当门阀普遍衰落时,东晋政权旋即灭亡,东晋只是依附门阀体制下的寄生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