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思明居士 2019-11-22

中国古代的门阀士族格局,在西晋时已经基本成形,如弘农杨氏、闻喜裴氏、琅琊王氏等门阀都被人熟知。当时的门阀士族互结姻亲,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互成影响,门阀子弟高官、名士辈出。琅琊王氏子弟出仕频繁并且高官不断的原因,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于联姻策略,但在封建王朝的环境里,姻亲关系也的确对增强门阀影响和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下面从琅琊王氏在两晋的不同时期,家族子弟的姻亲变化,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演变:

西晋时期的琅琊王氏

  • 琳琅满目

提到西晋时的琅琊王氏,不得不说的一个成语就是“琳琅满目”——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这是出自《世说新语》中的一篇,说的是有人拜访王衍,碰到了王戎、王敦、王导在座,到别屋又见到了王诩和王澄,等到这人回来便对人说,今日王家之行,入眼的王家名士真是琳琅满目。

从这个典故中王衍及王戎在场,可知应当是发生在西晋时期。琳琅满目展现了琅琊王氏在西晋时期的人才辈出,此处王敦和王导不表,主要功绩在东晋;王澄依附王衍,出刺荆州不成,南下路上被王敦所杀;王诩事迹不多,此三人不做多论述。仅看其余两人人——王戎、王衍的生平及姻亲状况,借以了解琅琊王氏在西晋时期的“博弈”。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 王戎、王衍

琅琊王氏在西晋时期的代表人物当属王戎和王衍二人,两人在王氏是同辈兄弟,但从两人的年龄和履历看,在西晋时期先后入仕的顺序王戎当是早于王衍。

王戎履历中最为世人所知的身份是“竹林七贤”之一,但七贤活动的时间主要在曹魏,进入西晋以后,七贤当中年龄最小的王戎,也出仕为官。先后做过荆州刺史、吏部尚书、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最后官至司徒,最终死于八王之乱期间。

王戎女儿嫁给闻喜裴氏的裴頠,裴頠为西晋司空裴秀之子。八王之乱第一个阶段贾后乱政之时,贾南风重用贾氏宗亲,任用张华为司空,王戎为司徒,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嫁女给裴氏,当然是与当时同为三公之一的裴頠关系密切。并且司马越妻为裴氏,这层关系让王氏在东晋之后也多有受益。

但是成也姻亲,败也姻亲。八王之乱的混乱局势之下,朝中局势跌宕起伏。贾南风欲行废立之事而被司马伦推下神坛,一起倒台的还有贾南风当初重用之人。张华、裴頠当时就被杀,王戎也被免职。之后司马囧启用王戎参与八王之争,败于司马越之后,王戎便再无参与西晋变局的机会。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至此之后,琅琊王氏的王戎退出历史舞台,另一位琅琊王氏之人王衍开始崭露头角。

王衍比王戎小了22岁,当然是在王戎之后才出仕,出仕之初也像族兄王戎那般好清谈,官途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之后在八王之乱中跟司马越一拍即合,为名声不显的司马越推举当世名士,以壮大司马越的声势,最后死在匈奴、羯族入侵的战火之中。

王衍经营士族关系的程度,比王戎更进一步,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贾谧、司马遹和裴遐,分别是八王之乱之前贾充家族,司马皇室和闻喜裴氏的身份,相比之下,王戎仅仅是跟裴氏联姻的举措还是有些竹林傲骨的。

王衍在仕途上的举动也符合他在姻亲关系上的选择:大女儿嫁给的贾谧,是贾南风的内侄,在贾后专政时被委以重任;二女儿嫁给愍怀太子司马遹,但在贾后想要废除司马遹时,王衍上书请求解除女儿与司马遹的婚约;三女儿嫁给的闻喜裴氏裴遐,因闻喜裴氏在八王之乱中的衰落,而再无什么瞩目的举动。不过,司马越之妻裴氏的影响,也应当考虑在内。

从王衍讨好贾南风的举动,到最后司马越掌权时的为其举荐人才,其实能看出王衍对于仕途选择的方式,那便是依托权贵,侍以所好。司马皇室和闻喜裴氏势大,那便加强联系,结以姻亲,以图获益;等到太子威势、裴氏遭牀,则赶紧扫清与两者的关系;再等八王之争形势混乱,王衍也历经司马伦、司马囧、司马颖及司马越,而自身不遭迫害,相对于闻喜裴氏遭到八王之乱的打压,足见王衍在当时的经营有道。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等到司马越入中枢掌权,王衍投其所好,极力举荐当时名士入越府,被时人称作“越府多俊异”,这不仅是司马越想要借助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衍的名声,也是王衍利用司马越所提供的权威,稳固自身和琅琊王氏的地位。

王衍最为著名的“狡兔三窟”之策,是自己在洛阳,族弟王敦镇青州,王澄镇荆州,都是当时西晋的军事重地,正是王衍以图扩大琅琊王氏在晋朝的影响。不过,王衍没有想到的是,即便自己经营“三窟”都没能保住自己跟司马越经营的大好局面,西晋最后的余韵也被胡族夺走。

到王衍死后,琅琊王氏在西晋的影响便消弭殆尽,王衍抱以厚望的王澄虽娶的也是裴氏妻,但也没能守住荆州的地利,而王衍与司马越并未看好的王导和司马睿,却在江东有了一番作为。

东晋前期的琅琊王氏

西晋灭亡之后,琅琊王氏并未如闻喜裴氏那般遭到重创,而是在江左愈加步入鼎盛,成为东晋初期的第一门阀。这一切居功于王导和王敦等琅琊王氏子弟的经营,西晋灭亡后,琅琊王氏子弟齐聚江左,又重新开始颇具琅琊王氏门风的发展过程。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琅琊王氏在东晋元帝、明帝和成帝期间达到鼎盛。

  • 王氏与司马氏关系

东晋前期的琅琊王氏与司马皇室之间的关系,多依仗于西晋时的亲密关系。司马睿及其上两代司马靓、司马伷皆为琅琊王,当然与琅琊士族王氏关系密切。

王导和王敦的从弟王廙为司马睿的姨弟,王敦之乱时,司马睿让王廙去劝阻王敦,被王敦留在帐中任职。王敦之乱后,司马睿也仍然对王廙如亲属,可见司马氏与王氏的关系,并不仅限于君臣关系。

王导与司马睿的组合能够在江东,与王衍和司马越的任用有着直接关系。江东王导与司马睿“王与马”的组合,是西晋末年王衍和司马越“王与马”的演进。王敦之妻襄城公主,为晋武帝司马炎之女,可见西晋到东晋前期,王氏与司马氏关系密切。

但值得一提的是,元、明、成帝时,琅琊王氏虽然为鼎盛门阀,但在司马氏后宫当中却罕有参与,相比晋书《外戚传》当中的颖川庾氏、太原王氏和庐江何氏,琅琊王氏女并无参与后宫之事,这应当是与当时其他门阀,联合司马皇室对正处鼎盛期琅琊王氏的某种限制。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但整体来看,“王与马”的形势下,这一时期的琅琊王氏虽未与司马氏联姻参与后宫之事,但却借由之前在琅琊与司马睿一系的密切关系,和王氏兄弟辅佐司马睿稳定江东之功,实现了琅琊王氏的鼎盛。

  • 王氏与郗氏关系升温

东晋立朝到王导去世这段时期,是东晋琅琊王氏稳固鼎盛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过程中,不得不提的是对王导帮助颇大的郗鉴。

王敦之乱后,琅琊王氏势力连带遭到打击。身处建康中枢的王导因王敦被覆灭,缺少王氏子弟的外镇之威,权势遭到打压。加之明帝死后,成帝即位,庾氏皇太后临朝,外戚庾亮得以统领朝政,压制王导,颖川庾氏也在此时压制琅琊王氏。

苏峻之乱后,虽然庾亮自请出镇豫州,但对重新执掌中枢的王导颇为不忿;加上在苏峻祸乱后占据荆、江便利的陶侃,也对执掌中枢的王导虎视眈眈。因此王导虽然无人在中枢夺权,但却面对着外部方镇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之下,王导选择的是联合镇守京口的郗鉴,威慑豫州和荆、江强藩,以图自保。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琅琊王氏选择与镇守京口的郗鉴结为姻亲,王羲之成了郗鉴的女婿,这就是“东床快婿”的典故。除此之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也娶郗昙的女儿为妻。凭借这种姻亲关系,郗鉴给予中枢地位受到威胁的王导以支持支持。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苏峻之乱后,郗鉴镇京口

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谘鉴,而鉴又不许。——《庾亮传》

陶侃在苏峻之乱中,担任讨逆盟主,平定叛乱之后居于长江上游;庾亮因为自己引发苏峻之乱,平定叛乱后自己去镇守豫州。这两人形成了中枢之外的方镇威胁,两人想要起兵废除中枢王导,但都被京口的郗鉴阻拦。

郗鉴的阻拦当然不仅仅是姻亲关系的原因,还有维护东晋内部稳定的目的。姻亲关系虽然不能同政治目的等同,但封建王朝中的政治活动肯定会受到姻亲关系的影响。无论是不是出于与琅琊王氏姻亲关系的考量,郗鉴在琅琊王氏遭遇政治危机时,鼎力相助的行为成为事实。王导交好郗鉴的选择没错,危机时刻姻亲郗鉴的帮助,让王导能得以继续执掌中枢。

郗鉴、王导和庾亮接连死后,琅琊王氏缺少如王导、王敦这样的人物出现左右朝廷,其他门阀也短时间内无法掌控朝政,东晋王朝步入一个相对稳定局面。加之外戚何充掌权,为调和各门阀关系压制庾氏,推举桓温出镇荆州,却不料桓温势力崛起太快,让龙亢桓氏成为东晋又一左右朝堂的鼎盛门阀。

东晋中后期的琅琊王氏

东晋门阀格局,从王导死后,经过短暂的相互对峙期,新的门阀又开始崛起。龙亢桓氏随着桓温在荆州的势大,逐渐成为东晋王朝新的鼎盛门阀。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 依附桓氏的王氏子弟

东晋永和以后,琅琊王氏在朝廷上的代表人物是王珣,王珣靠着依附桓温的关系得以升迁。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琅琊王氏包括王珣,都是选择与各门阀之间交好,因此姻亲频繁。

王珣娶谢万之女,王珣的弟弟王珉娶谢安之女,可见当时琅琊王氏与谢氏也保持关系。但是与谢氏交好的同时,琅琊王氏的王欲之娶桓温之女,王混之女嫁桓冲,与桓氏也保持着亲密的姻亲关系。

而桓温的篡位之心,是由谢安阻拦,桓氏和谢氏之间的争斗可想而知。在两个门阀势力角力之时,王珣的选择是偏向于桓氏的。从王珣跟谢氏妻子离婚的经历,可以看得出当时王珣与谢氏的矛盾。

等到桓温死,谢安掌权之时,王珣的升迁艰难也能看出谢氏对于王珣的限制,原因应当与王珣参与桓温的谋权之路,以及琅琊王氏与桓氏保持亲密关系有着直接联系。

谢安死后,王珣才得以升迁,被晋孝武帝倚重,能看出王珣之前被谢氏压制的事实。而桓温之子桓玄的出仕,也是得于王珣的举荐,可见王珣依旧偏向于支持桓氏。等到桓玄得势专政,“玄辅政,改赠司徒”,于王珣的加封可见王珣得到桓氏的认可。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王珣之后,琅琊王氏对于桓氏的亲密关系依旧没有结束,代表人物是王谧。王谧和王珣皆为王导之孙,王谧比王珣小了十一岁,在仕途上的起伏更离不开对于桓玄的亲近。桓玄起兵之时,“诏谧衔命诣玄,桓玄深敬昵焉”。靠着桓玄的关系,王谧位高权贵!

拜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未至郡,桓玄以为中书令、领军将军、吏部尚书,迁中书监,加散骑常侍,领司徒。桓玄将篡,以谧兼太保,奉玺册诣玄。桓玄篡晋,封武昌县开国公,加班剑二十人。

不过值得去思考的是,桓玄死后,王谧又依附刘裕,同样被委以重任。进入南朝刘宋之后,琅琊王氏与刘氏姻亲关系更重,王谧的三子在刘宋“皆至大官”,从中实能窥见琅琊王氏几分家风。

  • 王氏与郗氏、谢氏的关系变化

除了出自王导一系的王珣和王谧之外,王旷一系的王氏子弟,在东晋中后期的发展也能窥见琅琊王氏在门阀格局不同时期,在姻亲关系上的选择。

王旷为王导堂兄,王旷虽为在东晋建功,其儿孙两代却在东晋声名显赫,并且这两代的姻亲关系,与东晋王朝门阀格局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从之前的论述中,王羲之取郗鉴之女,是琅琊王氏加强与在京口影响巨大的郗氏之间的联合,但这种紧密关系并未持续很久,随着郗氏门阀之后的发展,琅琊王氏与郗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献之前妻,郗昙女也……起家州主簿、秘书郎,转丞,以选尚新安公主。

未几,献之遇疾……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王献之先娶了郗氏郗昙之女为妻,等到被选中作为驸马,便与郗氏女离婚,取皇室新安公主为妻。等到王献之死前,被问有什么得失,王献之感慨说:“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的事,只是想起来与郗氏之女离婚。”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部分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当中出仕最为成功之人,因为与司马皇室新安公主的结合,并且之后王献之又将女儿王神爱配与晋安帝,与司马氏的双重姻亲关系,加之当时掌权的谢安赞赏,让王献之在仕途很顺利。而王献之与郗氏女离婚,而娶新安公主的过程,也是居于门阀格局变化的考量。

那么,王献之与郗氏女离婚,打破了与郗氏同样“亲上加亲”的姻亲关系,应当是与郗氏门阀地位的变化有关,而郗氏门阀地位的改变,与郗鉴死后的郗氏子弟郗超有着很大关系。

郗超与桓温关系紧密,是桓温篡位之路的重要党徒,当初同在桓温帐下的谢安和王坦之,都不如郗超,若不是早死,可能谢安的风头都会被郗超压下。等到桓温篡权被陈郡谢氏和太原王氏等门阀阻止,因郗超的关系,郗氏也遭到执掌朝政的谢氏抑制。这一时期,也便有了谢安对于王献之的赞赏,和王献之与郗氏女离婚事件。

郗超死后,郗氏门阀地位降低,加之谢安掌权时,郗氏在京口北府的影响逐渐被谢氏取代,因此琅琊王氏对郗氏的态度也不再亲密。王献之兄弟在郗超死后,轻贱郗超的父亲郗愔,郗愔咬牙切齿道:“使嘉宾不死,鼠子敢尔邪!”若是郗超不死,你们几人怎么敢如此这般?

可是事实无法改变,郗超死,郗氏衰落,连王羲之的妻子郗氏,也曾经跟自己的两个弟弟郗愔和郗昙抱怨说,王氏子弟对谢氏“倾筐倒庋”,而见你们却“平平尔”。可见,此时的琅琊王氏已经将姻亲关系维护的重点,放到了已经成为东晋豪门的陈郡谢氏身上。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东山报捷图》部分描述淝水之战中的谢安

当然,不能忽略了当时王献之娶的新安公主,是原本嫁与龙亢桓氏的桓冲为妻,之后与桓冲离婚,才嫁给了王献之。这其中所涉及的龙亢桓氏,桓温篡权而衰微的影响,此处不过多讨论。

从王献之兄弟对郗氏和谢氏区别对待来看,陈郡谢氏门阀鼎盛时,琅琊王氏开始有意增进与陈郡谢氏的关系。王氏与谢氏的姻亲关系开始频繁,王凝之娶谢奕之女谢道韫,而谢道韫对于丈夫王凝之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谢氏跟王氏的地位关系。

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曰:“门叔父,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谢道韫对自己琅琊王氏的丈夫王凝之很不满,对比家里谢氏子弟,人才济济,很想不通当时跟自己谢氏有“王谢”之称的琅琊王氏,为何会这般凋零。从谢道韫的态度看,出身谢氏的谢道韫,虽然为《列女传》当中佼佼者,但从自己谢氏和王氏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当时琅琊王氏的地位已经远不如陈郡谢氏。

从琅琊王氏不同时期的姻亲选择,探究两晋门阀格局的发展演变

终章·结语

如前文所言,门阀士族的姻亲关系虽然不能与政治关系等同,但却的确影响政治关系的变化,单从琅琊王氏从西晋末到东晋几个时期,与其他门阀联姻策略的改变,便能为这个结论互成佐证。

  • 西晋时期,琅琊王氏与当时鼎盛的司马皇室、外戚贾氏和闻喜裴氏都有联姻;
  • 到了东晋初期依仗与司马睿一系的世代关系,结交镇京口郗氏门阀,琅琊王氏达到鼎盛时期;
  • 东晋中后期,琅琊王氏王氏鼎盛之期过后,琅琊王氏与龙亢桓氏、陈郡谢氏的联系也逐渐变化。

琅琊王氏的家风又是一个繁复的话题,但仅从本文琅琊王氏几个代表人物的姻亲变化,便能窥见琅琊王氏之风如何。至于家风与姻亲选择到底谁为主导,又能展开一番讨论。如同琅琊王氏姻亲关系的变化,与东晋门阀格局变化之间,到底谁为主导,或者是互为因果佐证,也同样是一个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本文只从琅琊王氏发展中,一个小的姻亲变化的角度,去探讨了东晋门阀格局的变化,若有不足之处,敬请赐教。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