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捷:五代御医传承的中医学者

 玖玖家政 2016-10-23

“即便高烧也不可轻用凉性药,避免留邪,秋季反复发作,患者会很痛苦。”“中医讲一人一方,辨证施治,死背方剂不可取。”“你看,这是比较典型的齿痕舌,结合脉象需要注意的是...”

声如洪钟的声音是京城四小名医马济五的传人、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的甄捷大夫(见图,资料照片),今年66岁。徒弟、学生和患者都很熟悉他看病的细致,也“领教”过他的严肃和耐心。

“我第一次遇到让病人自己照镜子、还能给讲讲透方剂配伍和原理的医生。”从大连来求医的李先生了用大约20分钟时间,在甄捷大夫的指导下,观察了自己的舌苔、面色等相关体征,并逐一了解了方剂上每一位中药材的功效和配伍原理。这是甄捷在数十年临床中一直坚持的习惯。

甄捷说:“让病人或者家属明白到病人的舌苔、面色等等反映的问题;让患者了解中药配伍的逻辑关系,就是要患者自己知晓病因和病程、理解必要的中药药理,这对患者配合治疗很有帮助。”

自1959年开始接受庭教,插队回城从医,再服从组织分配为国家级领导人服务,甄捷投身中医药事业一晃已经50余年了。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忙碌在传统中医药传承工作的一线,通过耳提面命的传、帮、带,毫无保留的把御医传承五代的经验分享给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学生和徒弟。

“人不穷理,不可为医;医不穷理不可用药。”

甄捷1950年1月出生于北京市,先后就任于北京两家公立医院,并作为交流学者公派赴美、赴日进行访问。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从国家领导人到老区百姓,从国际友人到社区群众,甄捷大夫以自己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收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及各级领导的多次表彰。

甄捷总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数十年来他也正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谦恭俭让,和道懿德”的祖训。

2012年2月,北京武先生的女儿由于脑血管意外,经多次开颅手术未见好转,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后通过其他病友了解到甄捷的信息后,抱着最后一试的打算,一路打听着上门求医。“我收到了热情的接待,为了让孩子少一些波折,甄医生不顾60多岁的高龄,在9给多月的时间里,不顾单程近2小时、风雨无阻的带着弟子每周 数次为孩子进行针灸和按摩治 疗。”武先生回忆。

在武先生的手机里,完整地保存着甄大夫每次给孩子治疗的照片,从最开始的植物人状态,到后来睁眼认人、开口说话、直到后来生活基本自理。在甄捷和徒弟们的坚持不懈下,武先生女儿神奇般的摆脱了病魔,正准备再次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数年来,每年过节甄捷都会收到像武先生这样的家属和患者带来的感谢、问候和康复后的照片。

“进与病谋、退与心谋。”

2016年3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的引荐和相关健康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北京回龙观地区某中医医院建立了甄捷中医特色技术研究工作室。用甄老的话说,这不仅能发挥余热,服务社区,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祖国传统医学传承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尽快摸索出突破门派隔阂、帮助传统中医更快更好地发挥利国利民积极作用的新路。

甄捷学生的个人电脑上有个文件夹,保留了数百个患者及家属的咨询记录,记录了甄捷无私授课、服务患者的点滴。翻开来看,里面患者的病程情况、方剂资料以及相关中医药知识和重点都详细在案,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患病到康复的喜悦,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家庭重享天伦的幸福。

甄大夫生活十分简朴,经常是清茶淡饭,但是对生活困难的患者不仅送医送药还给予生活上和经济上的帮助,经常被孩子埋怨把买给他的补品、衣物送给困苦的病人,甚至几次连新买的皮鞋和大衣也被南方远道来京又赶上寒流的患者穿走。

甄捷常说,做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断学习,摒弃中西医的芥蒂、摒弃传统医学中流派的隔阂;同时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赞语

“大医精诚”这四个字,甄捷“书写”起来格外掷地有声。这力量源泉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以患者为重、以传统中医的传承为使命的医者仁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