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 | geoffreyireland ▼ 阅读完本文约7分钟 大家有没有这么一种体验,在遇到突发事件的事情,往往会紧张?我们会认为是因为我们学识、经验不够,心理不成熟。 一 前几天在一次聊天中,大家聊起了《奇葩说》。某位辩手在遇到一个强大的对的时,突然发挥失常,不知所措,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逻辑可言。《奇葩说》的说法是因为一起意外事故。 回想一下我们每个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事情。当我们突然遇到强大的对手或突发事件往往举足无措。比如技能培训,演讲,考试,面试等事情总是不可避免的紧张。由于过度的紧张使得我们容易发挥失常,发生意外事故。 还有另外一类人,不管他们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困难,他们都可以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经验丰富,能力超群。 其实在面对陌生环境时,出于人类的本能,每个人都会表现出紧张感,这是人类进化中躲避危险的自我保护的本能。 任何人在遇到超出心理预期的突发事件,出于本能都会紧张。 易中天老师在参加采访的时候,他说在百家讲坛的录制现场,他也会紧张得手心出汗。但是我们会发现,他可以化解这种紧张感,不适感,并且能游刃有余的面对,陌生的突发事件。 著名相声演员罗永浩甚至认真的说谁让帮他演讲,可以给钱,给股份,他承认自己演讲的时候也会紧张。 由此看来,每个人都会紧张。当我们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很多人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说自我调解法,把每一个听众都当成是空气,但是这些方法只能对某一部分人有效,对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卵用助,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把观众当成空气,这是其实是心理暗示,自我催眠。可有时候人脑并不能控制所有的器官。 心理学里面还有另外一个研究领域叫做潜意识,每个人的潜意识是不受大脑控制的。再比如比如肢体语言也是未经大脑控制的表现。再比如当我们在紧张的时候,手心容易出汗,但是不管大脑发出什么样的指令,手心还是会出汗。 当我们身处在一个紧张感十足的氛围里,比如辩论演讲时,考验我们的不仅是自己的辩论技巧,学识,经验,更多的是考验我们的心理素养。我们应该如何去使自己尽量的舒缓情绪,减轻心理紧张感呢? 二 两千多年前,纵横家们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不管纵横家的谋略,如何高深,如何精妙,前提他们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一定会紧张。 所以,一不小心如果因为紧张而使得游说失败,无疑是件可惜的事情。 相比之下,对于奇葩说辩手而言,对方还只是一个能言善辩的普通人。相对于纵横家而言,对面坐着的是一个能决定自己生死大权的诸侯。如果因为紧张而失败,或许会性命堪忧。 所以纵横家急切的需要改变自己紧张,调解自己心理状况的这么一个方法。能制定好的谋略和让别人接受是两回事儿,好的策略并不一定会被人接受,就必须要有好的口才说服别人。说服别人就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趣的是,他们真的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鬼谷子认为,如果人想克服紧张,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紧张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修炼减少紧张是可以的。 比如做到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善于而不争,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怎么理解呢? 尹知章解释是:“人君居位当安徐而又静默,以和柔为节,先能定己,然后可定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做到安详稳健,气质宁静,要柔和有节而不固执已见,让自己保持安定的状态,不争是非、对错、输赢。利于万物,保持谦虚低调、心平气和的心态以待反复无常的世界。 也就是上善若水,做人像水,就可以应对万事万物。 这句话可了不得了,实际上这句话并不一定是鬼谷子写的,可能是鬼谷子借用的。因为赞同并且说过这句话的人,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比如: 姜子牙的《太公六韬》, 管仲的《管子·九守》, 范蠡的《国语·越语下》, 以及与《老子》齐名的《黄帝书》。 当然想达到这个境界并不容易,但可以给我们启示: 不管遇到多强大的对手,首先要做的调节好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就如孙子说的。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由此可见,古代的圣贤们都赞同“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善于而不争,虚心平意以待倾损。这么一个观点。 三 怎么做到呢?道家、兵家、纵横家都有自己的方法。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就认为,要想练成“能说会道、巧舌如簧、铁齿铜牙的三寸之舌,首先必须盛神。” 所谓盛神,其实就是充实精、气、神,提升精神力量。 一个人充实自己的精神力量,来发挥自己的技能。 盛神解释了有人遇到突发事件会紧张,是因为气乱、心散、神亡、德失,所以遇到事情自然就临阵大乱。比如在辩论的时候,会不会手心出汗?气息不均?手足无措?大脑空白?不知所谓? 至于你们有没有,反正我是有的。 关键就因为“神不盛”,精神力量不强大。哪怕有再好的本事也出不来。 但是有时候我们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考试的时候,突然神清气爽,发挥超常。这就是因为精神状态极佳,所以容易出成绩。为此很多家长在高考前给孩子买安神补脑液,想法是好的,就是方法错了。盛神不是口服液想补就能补的。 由此可见,精神力量非常重要,可以让我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而且还有姜子牙、范蠡、管仲、鬼谷子这些牛人帮助背书,堪称国学版的《葵花宝典》,哦不,是提升内力的《九阳神功》。 既然喝安神补脑液口服液不行,如何修炼呢?嗯,这是个问题。 在《笑傲江湖》里,华山派有两个派系,一个是剑宗,一个是气宗。剑宗以练剑为主,练气为辅;气宗以气御剑,练剑为辅。 因为令狐冲是《独孤九剑》成名,所以天下人都认为剑宗才是第一。天下人总是喜欢论个高低。如果令狐冲没有《易筋经》,《吸星大法》的内功加持,《独孤九剑》未必能有那么大威力,笑傲江湖也就更是个问题了。 不过反正鬼谷子跟岳不群都被世人成为邪魔外道,他们都认为养气才是第一。假设鬼谷子前面的篇幅是练剑,著名的鬼道十二篇,那么后面的《阴符七术》自然就是练气,练内功的方法了。 练的什么气? 这个有标准答案,五气,盛神就必须喊五气! 五气何来? 道无形化气,气是道的产物。气越盛,就越与道相通,所以道才是万物的根本。 养气需要与神、心、德相通。神中有五气,心存养五气,德壮大五气。不管科学不科学,客官,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科学可以解释的! 用德来涵养五气,心就能专一(古人认为心有思考的功能),经过专心的思考,才有道术。所以道术,是心思经过存舍,心神为道术驱使。 养气与盛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五气得到涵养,精神才能旺盛。元炁得养才能盛大元神。拥有了极强的精神力量结合谋略互为表里,那酸爽,你懂的! 四 很多朋友对于纵横家的道德分不清,这里解释一下。 道是天地开始,是一切的发端,地造天生,无形无名,化育为气。道包容万物。 德是涵养五气,承载万物,德承载道的一切。 道华育五气,德涵养五气。 打个比方:假设道是一台看不见的自然机器,那么德就是承载维护这台机器正常运转的秩序。气就是像氧气一样滋养着这台机器里的生物,每个生物必须通过养气来提高自己的生命力,这个过程就称为盛神。养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盛神,养气的主要场所是心,气得到了德的涵养才能不断的壮大。 俗话说夫战,勇气也。在春秋时代,中国古人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知道人在不同时候气的变化,从而制定作战方针。 所以如何克服紧张感?纵横家的秘诀正是四个字:养气盛神。有了充实的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自然能游刃有余应对这个世界上瞬息万变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五气? 很可惜,鬼谷子并没有明说。按照古人的说法极有可能是精、神、魂、魄、志。 您还可以选择阅读下列文章: 快来一起双修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