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资租赁行业与“资产荒”格局

 黄肥虎 2016-10-24

2016年,市场内新兴了一个理论叫:“资产荒”。这个概念被金融业炒的热火朝天,愈演愈烈的一直持续到现在。行业内林林总总的分析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要点:


(1)货币流动性充足

(2)资产不足

(3)定价机制扭曲


目前,金融行业内渲染的“资产荒”的表现,是货币、是资产还是定价机制因素究竟是哪一变量主导造成“资产荒”,业内则没有具体的分析。笔者认为实际上资本市场资产荒概念是一个伪命题,吹捧“资产荒”解决不了根本和实质,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讲的资产荒应理解为周期性的优势资产的相对短缺。


1、货币流动性


衡量货币流动性是否充足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数量指标,例如货币总量;另一个是价格指标,就是利率。通常情况下货币流动性充足的潜台词是钱的数量很多,这个是没问题的,2016年6月,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但是和2015年相比,货币的价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贬值5.77%。2016年初至今,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已经贬值年化13%,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化贬值12.8%。利率会被汇率牵制,基本无下降区间,所以从利率或者从货币购买力来看,2016年的货币供应并没有增加。


从货币流动性看,货币流动性充足是个伪命题,因为没有考虑到价格变化。事实上,利率变化才核心变量,从2015年2月起,央行一再降息降准,1年期定存利率目前还有1.5%,银行理财利率更高,但是用1.5%的利率去量一下资本市场,会发现“资产荒”只是部分成立的。


2、基础资产端


在基础资产一端,所谓的资产荒也是一个伪命题。“资产荒”是静态的、狭义的概念,如果从动态的更为广义的角度来看,市场上并不存在资产荒,很大程度上,只是市场资源互相寻求和配置方面出现问题。


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上有两个不对称造成了所谓的“资产荒”。


第一是主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项目和资金方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是资金在寻找优质项目,但另外一个方面优质项目也在寻求资金。以融资租赁投放为例,2015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但融资租赁全年设备渗透率(通过租赁实现的设备投资占设备总投资的比例)仅为1.3%,存量及新增基础资产很大比例尚未开拓。


第二是金融风险控制及技术处理的不对称,比如部分金融机构设定投资红线,对钢铁、煤电、光伏、造船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完全屏蔽,实际上钢铁行业的余热回收利用、煤电项目的节能环保投资、光伏发电、LNG船舶制造全部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只不过优质资产被坏的资产掩盖。当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一刀切”,基础资产不足也就不足为奇。

 

3、定价机制扭曲


由定价机制导致的所谓“资产荒”,与其说是“资产荒”,不如说是“思想慌”。在经济扩张的过程中,部分机构投放了收益比较高、看似低风险的资产。但是其实这个概念,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高收益、低风险这类天上掉馅饼的资产。经济上行的时候,很多企业和资产的状态看似优质,只是这类资产在政策刺激高速扩张的过程中,风险被隐藏下来。当经济下行,这些已经投资的资产风险也开始逐步的曝露。行业内部分机构股东定位为“低风险高收益”,这类定价机制的机构在融资租赁行业尤其突出,对于此类机构来讲,“资产荒”只是股东定价机制偏差。

  

二、融资租赁行业与“资产荒”


根据商务部颁布的《2015年融资租赁行业运行情况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16271.8亿元,根据银监会近期公布的数据:2015年底全国金融租赁资产总额16300亿元。融资租赁与金融租赁资产总额 合计约3.25万亿元。


1、从直租比例分析看“资产荒”



(1)租赁行业直租比例



2015年, 融资租赁行业新增投放额6526.0亿元,金融租赁行业新增投放3500亿元。从业务模式看,2015年商务部监管的融资租赁公司直接租赁、售后回租和其他租赁方式融资额占比分别为12.5%、83.9%和3.6%。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根据行业观察,大部分金融系租赁公司主要以类信贷模式为主。则还是以回租融资租赁交易形式为主要业务模式,直接租赁与售后回租比例失调比较严重,直接租赁的占比非常低。根据2010年和2011年的统计数据,2010年,金融租赁公司租赁投放金额为2048亿元,其中直租项目投放金额718亿元;2011年,租赁投放金额为2907.82亿元,其中直租项目投放金额为1010.08亿元。直租投放金额占比只有30%左右。保守预计2012、-2016年直租数据依然在30%左右。


(2)2015-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其中设备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2014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016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6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1%,设备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总投的30%左右。


(3)租赁渗透率


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是衡量融资租赁业发展程度的统计指标,主要有'GDP渗透率'和'市场渗透率'两种统计方法。2015年, 融资租赁行业新增投放额6526.0亿元,其中,直接租赁占比12.5%,直接租赁新增资产815.75亿元。金融租赁行业新增投放3500亿元,其中直接租赁占比约30%,直接租赁新增资产1050亿元。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资产合计约1865.75亿元。


通过测算,2015年中国融资租赁渗透率(通过租赁实现的设备投资占设备总投资的比例)为1.3%,租赁业务规模与GDP之比约为0.16%,全球排名第50位。而同期,全球设备租赁交易额已达6000亿美元,发达工业国家的市场渗透率基本在10%以上,美国一直保持在30%左右。


从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直接租赁业务占比来看,大量的设备投资通过租赁尚待挖掘,从直租板块业务来看,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荒”同样是一个伪命题,核心在于金融机构资金配置缺位及错位。


2、从租赁市场现状看资产荒


(1)从创新角度,市场定位同质化严重


受国家鼓励政策的刺激,社会资本蜂拥进入融资租赁行业,产品及市场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公司政府融资比例高、租赁物件重复使用。回租赁业务占比在70%以上,本质上就是属于类信贷。大部分租赁公司寄希望于无风险、赚快钱的项目,而营改增最新政策的落地,融资租赁公司常规性通道业务基本被堵死。而融资租赁“通道”的一个重要资金投放对象,就是地方政府平台。地方平台公司在走了一个阶段的银行贷款及信托通道融资之后,也开始向融资租赁公司通道靠拢。这一模式兴起有其逻辑。43号文印发后,融资平台通过银行信贷、信托等方式融资的渠道受阻,而部分地区置换债券的额度不足以覆盖到期债务,地方政府仍有“借新还旧”的需要,新兴的租赁模式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2016年初以来,租赁公司蜂拥投向政府平台类项目,各路资本厮杀到现在,又造就了所谓的平台项目荒。


但是融资平台不具有持续造血能力,经营效率低下,却又占据着大量资源。在去杠杆的经济背景下,不少融资平台在红线边缘。不少外资融资租赁公司通过政府平台构造售后回租交易,“假租赁、真融资”。租赁业务标的大到划拨到平台公司的公路护坡、大坝等大型工程,小到沙子、管网等低值品不一而尽。这种借道融资租赁的影子银行的操作手法,以其低下的投资实效进一步加剧资源配置的结构性扭曲。


(2)租赁行业“股东荒”造就所谓的行业“资产荒”


这里所说的股东荒,并非指目前6000家融资租赁公司的股东,单从数量来讲,股东不荒。荒的是的是有意愿在租赁行业深耕细作、把租赁公司打造成百年老店的股东。


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股东资本逐利要求较高,因股东对租赁理解各异,涉入租赁行业实现目标不同。不在少数的融资租赁公司无远期战略规划和远见,从顶层设计到产品设计,从市场切入到利润空间,过于短期化。追随热点行业项目一哄而上。从两年前的跨境通道到近期的政府平台,体现的淋漓尽致。标的资产获取渠道匮乏,加之融资租赁公司厮杀涌入,由众多股东的顶层设计就演绎为“资产荒”。


租赁是产业,股东就是纽带,顶层设计就是具有广袤的时空观,时刻洞悉经济的区域性发展的特征和金融资源的流动;理解和预见产业递进和经济周期的波动。大道质朴、万流归宗,最重要的心中都要有一张融资租赁地图。


 “资产荒”是伪命题,碰到周期性市场波动的时候都会有所演绎,融资租赁,是个细水长流的事情,急不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