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TAR记录法到底怎么用?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10-25

〇、引言

最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面,一直给不同的伙伴讲解着关于高效积累方法的相关内容,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工具——STAR记录法。自我2013年年初开始尝试项目化思维的时候,这个结构化的方法就进入到我的视野中,因为它的存在我的收益颇丰。由于今天给做自己的CEO06期的小伙伴讲课的时候,发现大家对这个内容的理解、使用都有问题,所以,我写这样一篇博客来提供可参考的思维、方法、案例。

一、STAR有什么用?

先不说STAR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STAR有什么用:

  • 它是一种结构化记录方法,可以有效地记录关键事件过程中的要素;
  • 它可以有效地终止自动完成,帮助我们实现刻意训练,快速拉升自我提升的效能;
  • 它给分心工作法(我在做自己的CEO班上讲的一种一次性萃取知识和经验的方法,未来写成博客)提供再次回顾的素材,帮助我们实现高效积累,让我们有机会快速超越老前辈;
  • 它呈现了“个人成长思维项目化落地方法”中目标管理的要求——结果导向,可以确保执行过程中不至于跑偏,节省时间;
  • 它是对抗拖延顽疾的一剂良药,通过简单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改进拖延的问题。

简单来说,这个模型就是可以让自己像星星一样闪耀的工具!就看这些优点,就已经很想掌握这套简单的工具了吧!让我们看看它是什么吧。

二、STAR是什么?

类似于SWOT、SMART、GMT、KPT模型一样,STAR也是一个流程模型,只是它是在记录时使用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着四个不同的含义,它们分别是(可以看一下图片上1234的顺序,并不是按照STAR来排列的,这是为什么呢?):

STAR记录法到底怎么用?-知行,在路上

  • Situation(S):情景。
  • Task(T):任务。
  • Action(A):行动。
  • Result(R):结果。

我们可以从STAR模型的使用场景(用于记录)和这四个词的具体含义,得出这个模型的用法,即:

在记录时,按照“在什么场景下,执行了什么样的任务,具体是怎么执行的,得到了哪些结果”的方式来记录。

从上面的说法可以看出来 ,这种有规则的记录方式一定比茫无目的地记录要好很多,毕竟,模型的意义就在于此。这个模型看上去简单易懂,比如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看:

STAR记录法到底怎么用?-知行,在路上

这个时候,一些小伙伴就会说:“哦,把一个这么简单的东西包装地富丽堂皇的,不就是几句话的事情么!”我在很多地方讲过类比思维的危险,当我们看到“不就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实际情况也证明了,STAR模型确实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今天早晨CEO班的小伙伴绝大多数反馈出来,在使用项目化个人成长落地方法时,都在STAR这个地方被困住了。这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知道和会用,会用和用好绝对是不同的事情

三、如何将STAR的效用全部发挥出来

正如上文所说,很多使用者对STAR的理解和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很有可能就会感觉STAR记录法仿佛是一个鸡肋,也知道它是有价值的,但是就是在记录的时候很麻烦,有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境下产生了什么成果。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明明在进行时间开销记录,可是再做一次STAR记录不是很麻烦么。比如说本期“做自己的CEO”班上的琳艳,今天早晨我问她是否觉得这个是应该做的,她认为确实应该,但是我问她可以掌握到几分,她说只有2分(10分满分),所以自己就在“应该”和“不会”之间陷入了深深的折磨之中。

好吧,现在,我们来讨论如何将STAR记录法用好的问题吧!

(一)确定STAR方法的核心

解决问题抓要因!很多事情之所以出力不讨好,最大的可能就是力气没有投入到要紧的地方。拿STAR来说,情景、任务、行动和结果之间隐藏着一个关系:

STAR记录法到底怎么用?-知行,在路上

请原谅我的图形化展示能力,我尽力了!我们首先来定义一下“任务”:

  • 任务指的是由多步行动构成的简单行动集合;
  • 任务的难度要控制在自己看了就知道如何执行的层面,如果难度太高极有可能带来拖延现象;
  • 建议组成任务的行动个数不超过7个,如果超出,建议将任务分解为两个小任务。

这样定义的话,基本上就可以看明白这张图了:在某一个情境下,来完成任务(通过执行一步步的操作)最终获得成果。那么,这四个要素中究竟哪个才是核心呢?有人说是成果,因为我们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所以产出的成果是应该关注的要素。这一点我不否认,只不过我觉得这个想法不够深入,想想看:成果是否产生,其实是用来判断原来任务设定是否合理、执行是否高效的一个标准,背后的逻辑关系是指向“任务”的。这句话比较难理解,个人建议通过实践去感受、体验。不过我还是可以给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STAR方法的核心是“每一个任务”,它关心的是:

① 任务是在什么情景下执行的;

② 任务是通过哪些行动来完成的;

③ 完成任务后可以得到哪些成果。

看到这里,您是否就能看明白,什么叫做高效的积累?究竟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实现高效积累呢?那就是关注每一个任务(注意我对任务的定义)!

(二)任务究竟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呢?

说实话,在自我管理理论中,有着大量和任务有关的名词:

  • 比如说在掌控每一天活动中,只要存放在收集箱中的我们都将其叫做任务;
  • 比如在个人成长思维项目化落地方法中,我们讲到将各种任务项目化;
  • 而在项目管理中,我们要推进一个项目,要将其分解成多个活动(也叫做任务)

很多人就会郁闷不堪,这些都叫做任务的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和区别呢?STAR模型中的任务又指的是什么呢?我又画了一张图:

STAR记录法到底怎么用?-知行,在路上

图上有三个紫色的火箭,都是任务,它们分别是:

  1. 第一个任务是所有收集到Doit.im收集箱中的内容,统称为任务,我们将其命名为“杂任务”;
  2. 经过目标管理系统的干预,收集箱中的任务会转换成统一的目标存放至目标管理系统中,并按照时间长度划分为周计划。在周计划列表中会有很多项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可以在本周内完成的,命名为“周任务”;
  3. 根据个人成长思维项目化落地方法要求,周任务要经过项目化过程的干预,并转化成活动列表,也就是三号紫色火箭,这个活动列表中的每一项,就是上一节定义的任务概念,我们将其称之为“简单任务”,也就是不超过7个行动组成的行动集合。

那么,我们的STAR记录法的对象就是这个简单任务!说到这里的话,基本上可以出现分化了,小白们可以把本文关闭了,因为你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掌控每一天、什么叫做目标管理、什么叫做项目化(快来幸福进化俱乐部,成为会员吧!),所以,我建议直接去3721活动去入门开始就可以了;而那些在进化路上狂奔的兄弟姐妹们,应该会大呼过瘾,终于明白了我们在谈的是什么了!整个STAR记录法只有把Task的概念定义、来龙去脉说清楚,才有可能产生效果

附:关于任务我也写过不少文章,具体请查看:

(三)高效使用STAR记录法的具体案例

我把我的案例拿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为什么STAR记录法可以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来看一下我在11号做的一个小项目:

项目名:目标管理方法论体系脑图绘制项目

STAR记录结果展示

T:梳理全新的目标管理方法论脑图

S:上午开会的时候给大家用这个项目做了一个示范,从立项开始到具体操作都做了一遍,然后让大家具体来参考。同时我也把项目前期想好了,具体工作比较简单,重新梳理脑图即可。

A:

11:23 - 12:09 整理目标管理方法论脑图

14:31 - 15:00 整理目标管理方法论脑图

15:00 - 15:04 将目标管理方法论入库

15:04 - 15:15 将目标管理项目结项

R:

生成文档:151112-目标管理方法论脑图.mmap

萃取经验:①其中的三个核心点都拿出来做成分享会讲给小伙伴们听;②周计划一定会失败的原因;

萃取知识:①目标管理方法论体系完整流程脑图,级别:理论-方法论-工具级;②年度目标制定活动问题列表

根据项目的大小,STAR记录的多少就有所不同,项目的简单任务越多,需要记录的STAR也就越多。从我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出来,针对一个任务T(梳理全新的目标管理方法论脑图),其实做了很多步骤(Action),并且不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的(这就帮你避免了以时间为核心,导致记录了无数个STAR的窘境),无论是否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因为都是执行简单任务的行动记录(这就看出时间开销记录的重要性了),所以,可以统一放在A的下面罗列。这就完全实现了以任务为核心对象,所有内容围绕任务进行记录的目的了。说到这里,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第二部分配图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图片中STAR上面标注1234的顺序是按照TSRA来设计的,原因也就是不言而喻了,因为一切都是以任务为核心的。

此外,我还要说说关于STAR记录法的书写时间点的问题。很多朋友是在完成所有行动之后再记录的,因为懒得去做,慢慢就会觉得STAR是一个鸡肋了,其实,STAR是要分开来记录的。它的划分是以具体执行为分界点的:在执行前,必须首先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哪个任务T,想想大约的背景状态是什么(当然,在书写的时候你可以按照ST的方式来写,或者按照我的TS的方式来写,都没有太大问题,毕竟记录是为了回顾,我们在回顾的时候,阅读的结构顺序更多还是ST的),然后根据这个任务要达到的目标来思考都要做哪些行动,在思考的同时,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就开始进入心流状态的执行过程就好了。即便没有心流过程也无所谓,因为所有的行动自己都是可以掌握的(简单任务定义中要求的),所以无论是否被中断,都可以在时间开销记录中进行记录,然后在任务达成后,将所有相关的内容复制粘贴到A的下面(就如同我的案例中展示的一样,我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的)。最后还要填写R,R中必须要写的就是这个任务的核心结果,此外,还可以使用我提出的分心工作法的思路,萃取经验、知识、人脉、信息、机会等相关内容,当然,你到底要萃取什么就要看你自己的价值取向了。

好了,回头再想想“做自己的CEO”班的琳艳同志吧,她知道我告诉她的内容肯定是有用的,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却得不到正向激励,然后深陷在应该做和不会做之中难以自拔。在我给大家讲完之后,她对STAR的理解直接提升到了10分,其他伙伴的理解也普遍到了8分以上。我给出一个具体参考标准吧,在完成5-10个项目之后,你一定可以深刻地感受到STAR记录法作为高效积累方法关键环节的魅力!试试看吧。

四、结尾

本文的内容的难度层级比较高,可能并不是小伙伴们所需要的,但是,这个内容对于一个职场人士在职场中实现极高速成长的关键环节,希望一些初学者现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吧,未来需要的时候再回头重看。这篇博客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名词,比如说:个人成长思维项目化落地方法,这些词的出现标志着我的整个理论水平拉升了一个高度,我对个人成长、自我管理和职场发展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的后台攒了好多文章要发布,比如说已经完成编辑的云端硬盘使用进化论一文)!授人以渔,我的这一阶段的迅猛拉升要感谢李文博士和他的项目化理论对我的指导(百度搜索:李文 混序,看看就知道是什么人了),帮助我快速把原有的体系构建成了理念——方法论——流程——工具——检查清单——案例的整套体系,所有原有的经验和积累能够全面打通并且形成结构化,真是一种极为爽快的事情!再次感谢李文博士的指导。接下来,我要把整套理论拆解到幸福进化俱乐部的会员体系中去,来让更多的Up+也能看懂本文,实现成长。

好了,最后的最后,还想说一点,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所有的知识,都是我的核心个人成长活动——做自己的CEO课程的要点重现,这个课程将帮助你在短时间内(自己摸索要4-6年,有的人十几年过去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好系统的管理)构建起自己的自我管理系统和个人成长视角,实现成长的突飞猛进。说跑了,回来,2015年11月11日,本期“做自己的CEO”班的学员伙伴——Robin(他报名参加活动的时候已经是CEO了,他坚持有时间就来上课,有时间就要完成作业,基本上没有拉下一次内容)的企业——卡车之家(http://360che.com)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了!这个消息Robin高兴,我听了也高兴,这对我也是一个间接的认可,感谢Robin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伙伴在未来成为自己的CEO、他人的CEO,实现人生的不断攀登!

STAR记录法到底怎么用?-知行,在路上

最后最后的最后,上图中最下方留言的那个叫做王娟朋友的家伙,原来是我大威海党校的科级公务员,前几天辞职离开了安定的威海,跳槽去了卡车之家成为Robin的总经理助理,所以,她很显摆地说都是她的……创业以来,感觉最奇妙的事情就是社会化学习活动,它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将一群非常好的朋友不断地关联、绑定,最终形成一个共同体,形成一片分散在天空各处的STAR!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真是棒棒的!越说越有动力、越有乐趣,我要继续把整个幸福进化俱乐部做得更好,让更多人能够关联在一起!我们大家一起玩起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