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谈义理与象数刘文元原著

 大道至简64382 2016-10-25

 易经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其主要有《连山》、《归藏》、《周易》。据记载《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时代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今天我们所谈论的易经,主要指的是《周易》,因连山易、归藏易基本上已经失传,唯有周易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整部《周易》全文分为周易上经、周易下经、系辞传上、系辞传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部分组成。其最核心部分是周易上经、周易下经。其中周易上经30卦,周易下经34卦,一共为64卦。

    对于周易的理解与定位,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各有千秋。哲学家说周易是一部哲学书;军事家说周易思想中有兵法;医学家说周易是一部医书……其实,这些说法都不错,但都不能把周易最本质的思想讲清楚。从历史上来看,周易的本质就是占筮。卦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种最本质、最简单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一种自然的道理、法则。故古人曰:卦者,挂也。就是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挂在那里,向人们展示一种道理、一种现象,然后通过这个道理、这个现象向人们明示一种事物的运动趋向。从而指导人们按规律去办事。易经所讲的卦,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好多人不懂易经,一提到易经,就会联想到算卦、封建迷信等等。这是对易经不了解的缘故,也是一个误区。查一下中国的历史就知道了,易经所产生的年代,要比封建社会的出现早得多,所以,定位这个名词的人,首先是不懂中国历史。易经被定为封建迷信,其实是文革时候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产物。一直到现在,仍然在一些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也是中国易学史上的一段黑夜。

    自古易经就分成两个派别:一是义理派,一是象数派。此两派之间的争斗也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近代,更是争论得激烈。义理派认为,易经是哲学,易经是研究大自然原理的一门学问,不是占卜书。而象数派认为:易经的本质就是卜筮,古人在作易的时候就已经定位了易经的本质。

以我研究易经22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我是倾向于易经的本质就是卜筮这一说法。之所以这样来定位易经,有以下理由:

 1、易经有64卦,每个卦象的由来是根据筮法而来的。古人最原始的筮法操作步骤是:用49根蓍草,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最后得出7、8、9、6这四个数中的一个,7、9为阳数,6、8为阴数。若得7、9,就画一个阳爻;得6、8,就画一个阴爻。阴阳以此为依据而划分出来的。

《系辞传》第八章曰: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不难看出,易经的原本思想就是卜筮,不是哪位学者、专家想用一己之见就能否定得了的。

 2、义理派与象数派之间的争执之根源在于:义理派的学者并不懂得卜与筮,只是从易经原文中中的一些表象去理解易经,认为易经是哲学,是讲哲学原理的等等。象数派认为:易经是讲述宇宙、天地生成学说的一门学问,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所以易经具有“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功用。

     易经能“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卦象是对事物运行到某一阶段的规律的一种最佳描述。通过对卦象所含易理的深层解读,便可以预知事物未来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向、走势。

    若研究易经而不研究卜筮,则易经便失去其原本灵魂与思想。从历史来看,历朝历代研究易经的学者中,凡是否认卜筮的、将易经完全以哲学思想而进行研究的义理派的学者,没有几个人登到了历史、学术史上的巅峰。而研究象数派的,在运用易经的智慧与应用上,对推动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的人,则比比皆是。最初义理派的代表人物,是魏代一个年轻的思想家王弼。他着重于发挥卦象所讲的道理,而不着重于卦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卦象是表达某种意思的,明白了它的意思,就应该忘掉卦象。王弼的主张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赞同,也影响了后来易学发展的方向。“王弼扫象”即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以王弼为代表的一些研究易经的人认为:象数占卜是不可取的,应该删除他(扫象)。

     类似的分歧非常之多,于是引起宋代大儒朱熹的抗议。他说:《周易》中哪里有人们所说的许多意思!尽管你们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不是《周易》本来的意思!为了纠正这样的风气,他把自己解释《周易》的著作叫做《周易本义》。从现在的观点看来,朱熹的方向是正确的。

     那么,这些思想家对《周易》的解说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不是的。正由于他们不是去追求《周易》的本来意义,而是借题发挥,才会有不断发展着的新的思想出现。而这些新的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智慧发展的部分内容,也算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了吧。但却偏离了周易的本来思想。周易原本的思想没有这么多,是后来的学者们为了迎合个人的想当然,而有意给加上的一些“外套”,从而导致了周易变成了“哲学”、“军事学”、“医学”……等等。一旦将周易变成这些名词赋予下的,则周易原本思想的范畴则变得狭隘起来。其已经偏离了周易原本的思想内涵。

   《系辞传》第九章云: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熟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熟能与于此?其《易》无思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熟能与于此?……

     字里行间,无不透着易经的本质即是卜筮这一主题核心思想。无可厚非,古圣贤早已将易经定位于以卜筮为核心思想的学术体系。

     历史上象数派的代表人物何其之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宋代陈抟为鼻祖,周敦颐为代表。陈抟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以《周易》象数学传天下,并收集失传2000年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太极图》等,传于后世。经陈抟的努力,易象数学大兴矣!后来邵雍在先贤基础上进一步创立完善了“象数派”。邵雍著有《皇极经世》,在师承上属于陈抟的派别。他从陈抟所传伏羲八卦图及六十四卦方位图、次序图出发,进而将理与数结合起来,试图用象数来解释宇宙万物,在易学象数派中自成一家,可称为图书象数之学。从而使象数派体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北宋时期当时有著名的五大才子,人称“北宋五子”,有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邵雍。这五人当中,邵雍对易经的研究,特别是在象数方面的功底最为深厚,其在民间的影响力也最大。对易学的传承,特别是对象数方面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今天看到的《皇极经世书》、《梅花易数》都是邵雍所流传下来的著作。对象数派的推广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关象数派方面的学术体系,是相当庞大的。有太乙神数、大六壬、奇门遁甲、六爻纳甲、梅花易数、四柱学、紫微斗数、堪舆风水、拆字测字、相学(包括面相、手相、体相、骨相等)、星相………等等,又称之为数术。  历代高真大隐利用这些数术的帮助,建立许多不朽功勋。三国时期诸葛亮、汉代张良、京房、唐朝袁天罡、李沌风、明朝刘伯温、晋代郭璞、清代纪晓岚……等等,这些都是象数派的易学大家,为易学(象数派)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目前国内研究易经的人群当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种是学院派的(义理派),另一种是实战派的(象数派),二者之间多数是相互对峙的、相互排斥的。学院派的人认为:易经的本质是讲大自然生成原理的,是讲万物生成之理的,不是用来占卜的,卜筮是封建迷信的;而实战派的人认为:易经的本质就是占卜,古人发明了易经,就是为了占卜用的。两派之间的争斗至今仍不休。其实这种纷争是毫无意义的!之所以有这种争执,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学院派(义理派)的人多数不研究象数,更不懂象数,所以,对易经的解读(包括对64卦的解读)全部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意义上,而且每个人由于对64卦原意的理解各自不同,其解读出来的卦意,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样,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学院派的人所讲出来的《周易》原文的意思全然不一样,这样会令周易原本思想的传承受到严重的障碍甚至是歪曲。

 2、 实战派(象数派)的人多数又不好好研究64卦本意,而多数从数术这个角度去探索、发掘,认为易经就是用来占卜的,从而导致对64卦本意没有好好研究一番,就利用数术模式给人指点迷津,说是在研究易经,其实对易经64卦的真正含义还没有搞清楚。

     以上这二点是易学研究者们普遍存在的弊端。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易学研究者,必须对义理、象数都有深入研究之后,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易学研究者。轻易地否定象数与义理的人,都不是学者的态度,也不是真正在做学问。义理与象数并进,深究卦象、精探易理,才是真正的易经学者应有的心态。

     由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易学研究曾在中国一度断代,很多宝贵的易学资料毁于一旦,研究易经的人也变成了“牛鬼蛇神”被关进监狱。直至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祖国大地,古老的易学文化又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文化复苏席卷中国,周易文化的宏扬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易经热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国,易经文化终于重见天日!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已经到来!

     万事万物在冥冥中相互勾着手。这是我对易经的理解。此一动则彼必动。以此之动言彼之行,相互映证,则为易之魂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