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 面 部】 疲劳时搓一搓脸,不仅面部舒服,而且眼睛明亮,感觉神清气爽。搓脸不仅能舒展面部神经和肌肉,还可预防面部麻痹、视力减退、感冒等。 .面部重点搓这里 1、搓「前额」醒神志 横向搓 将两手手掌指尖相对放在前额,从中线向两边单方向推搓,每天30~50下。此法可以清醒神志,延缓“抬头纹”的出现,早上醒来后操作更好。 纵向搓 用双手拇指自两眉头之间,交替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动作由轻到重,每次约30~50次,以额头皮肤微微发红为度。这样按摩有助于疏肝理气,缓解眼部和头面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2、搓「鼻翼」防感冒 两手食指从眉心正中开始,顺着鼻梁推下来再搓上去,力量不要太大,操作次数以鼻翼微微发红为最好。此法可加快鼻部的血液循环,刺激穴位,预防感冒和鼻炎。 手法指导 搓脸时力量稍重一些,速度以每秒1次为宜。每日搓脸3~5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直到脸上有热烘烘的感觉为止。干性皮肤的人搓脸时手法不要太重,速度也不要太快,以免搓伤皮肤。如果面部搓的太厉害,也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要适可而止。 【搓 耳 朵】 耳朵穴位密布,通达人体的各个部分,当人体有病时,通常都会显示在耳朵上。中医讲肾开窍于耳朵,经常搓耳廓可补肾壮腰、养身延年。 .耳朵重点搓这里 耳朵上的穴位非常多,用两手手掌轻按两耳,上下方向往返推搓,将耳廓搓红搓热,可以刺激耳部穴位,不但能聪耳醒神,还能强身健体。 1、搓「耳尖」能明目 向上提揪、揉捏耳尖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具有一定的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对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等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搓「耳垂」不头痛 自内向外揉搓提拉耳屏、耳垂,手法由轻到重,牵拉力度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可缓解头痛、头晕、耳鸣、神经衰弱等症。 3、搓「耳轮」听力好 双手握空拳,用拇指和食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这样做有一定的健脑、强肾、聪耳、明目的作用,对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晕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手法指导 搓耳朵要搓外耳轮,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的充盈和外周循环的改善。搓耳朵时也注意不要太用力。此外,有严重心脏病的老人、耳部有溃烂、以及一些肿瘤患者要避免搓耳朵。 【搓 胸 部】 从上至下、从外至内,搓热前胸及两肋,能达到宽胸理气、舒缓心情的效果。 胸部重点搓这里 1、搓「胸前」能护肝 现代人熬夜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疲劳、没有食欲等症状,这其实是肝在向你发出“危险信号”了。每天用掌心抹擦胸前的「期门穴」5分钟,是疏泄肝胆的首选方法。 2、搓「胸胁」调情绪 将两手手掌轻按于胸骨和两次胁肋,做环转的搓摩活动,每个部位每次50下,每天可以多做几次。此法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舒缓情志,调畅情绪。 手法指导 推搓时,双手分别置于胸部两侧,一手向前一手向后,相对于来回搓摩,一区一回计1次,共做30次。这样能做缓解郁闷、堵得慌、心慌等症状。这个方法适合大部分人使用,但是胸部有外伤的人要等到伤好后再用。 【搓 腰 部】 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常搓腰部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腰部重点搓这里 1、搓「后腰」暖肾脏 将两手手掌轻按后腰,指尖朝下,做往返的摩擦,时间5~10分钟,将腰部擦热为止。此法可以暖肾强腰,每天坚持做可以预防腰酸腰痛。 2、搓「腰眼」壮腰脊 腰眼位于人的盆骨最高处上四指处。中医认为,腰眼居“带脉”,是肾脏所在部位。肾喜温恶寒,常按腰眼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用手掌搓腰眼不仅可以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延益寿的作用。 手法指导 按摩时,两手对搓发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搓完后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腰眼处,每次5分钟左右。 【搓 脚 底】 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常搓脚部有助于消除疲劳、水肿、体寒等症状。 .脚底重点搓这里 1、搓「脚掌」舒经络 每次泡脚的时候,可揉搓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2、搓「脚心」能安神 人体在脚心上反射区最多,经常搓脚心能起到补脑益肾、益智安神、活血通络的疗法,还可以防止健忘、失眠、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和心、肝、胆等脏器病症。 手法指导 搓脚有干搓和湿搓两种。方法是左手握住左脚背前部,用右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以使脚心发热;换用左手搓右脚心。搓的力度以自己舒适为宜。湿搓时把脚放在温水盆中,泡至脚发红,再按干搓的方法搓。但是,糖尿病患者要谨慎搓脚。 ★欢迎订阅[理大师]头条号——每天给您专业、贴心的健康知识。 微信公众号:搜索文字[理大师]即可关注! |
|
来自: 昵称27495004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