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刊推介| 《文物》英文版(Chinese Cultural Relics)

 木头1018 2016-10-25
《文物》英文版(Chinese Cultural Relics,以下简称CCR)是中国考古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文物》的官方英译本。《文物》自上世纪50年代发行起,即以其深入的考古报告及高质量的研究文章为业内人士所熟知。然而在CCR发行以前,只有能读懂中文的读者才能阅读这本期刊。2014年,美国东方瞭望出版社(East View Press)和中国文物出版社合作,着手《文物》官方英译本的出版。
作为东方瞭望信息服务公司的出版机构,东方瞭望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以英文翻译等方式,向全球范围内的广大读者传播权威的信息资源。东方瞭望创始人及总裁李肯特(Kent Lee)意识到了将《文物》翻译成英语的潜在影响力,他表示:“《文物》是考古学领域最受欢迎、最受尊重的中文学术期刊之一,也是在中国最广为订阅的专业学术期刊。了解中国文物离不开阅读《文物》。”如今,对中国考古与文物的兴趣不再局限于一小部分掌握中文专业术语的学者,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及其璀璨的历史。东方瞭望出版社非常高兴能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到像《文物》这样的重要资源。

CCR已出版各期封面

主要内容
CCR涵盖了最新考古报告、研究与探索、文物保护、青铜器、陶瓷、古代钱币、石窟造像、画像石·画像砖、古代建筑、简牍文书、碑刻墓志、古驿名村、书画艺苑、科技考古、博物藏珍、文物论坛等内容。除了高质量的翻译,每篇英文文章也将如中文版一样,向读者展示高清照片与精美线图。
CCR收录文章始于《文物》2013年第10期,包括该期的全部文章及后续卷期的绝大部分文章。与《文物》月刊形式不同,CCR为季刊,现已出版2014年第1卷 (Volume 1,Number 1,2014);2014年2-4卷合刊本 (Volume 1,Number 2-4,2014);2015年1-2卷合刊本(Volume 2,Number 1-2,2015);及2015年3-4卷合刊本(Volume 2,Number 3-4,2015)。2016年1-2卷合刊本(Volume 3,Number 1-2,2016)即将付梓。

CCR最新一期目录(Vol. 2, No. 3-4, 2015)

编辑委员会
CCR的主编关学君先生(Garry Guan)曾于匹兹堡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获得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学硕士,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受聘为匹兹堡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肯尼斯·P·迪特里希文理学院艺术与建筑史客座研究员。他不仅具有丰富的中美两国田野考古实践经验,而且拥有二十多年职业翻译经验,同时担任亚美传媒集团公司 (Asian American Media Group, Inc.)总裁。副主编陈莘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及现当代书画,曾担任艺术史学家苏立文教授的研究助手与策展人。副主编高毓婷女士硕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既有田野考古及博物馆的工作经历,又有丰富的中英互译经验。
除了东方瞭望出版社的Rachel Turner,CCR的编辑还包括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苏文惠博士及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学专业的霍淑贤。CCR在美国发行,不仅要面向西方考古文博学界,还希望能吸引更多非专业背景的读者。因此聘请无相关学科专业背景,但有丰富编辑经验的David M. Hodges,以保证本刊能够满足更广泛的英文读者的需求。Ana K. Niedermaier女士为本刊的运营及发行总经理。
编辑委员会定期召开电话编辑会议,实时解决最新遇到的语言表述及翻译政策问题,并把讨论结果公布在谷歌论坛(Google Twit Forum)及微信公众平台上。

东方瞭望出版社总裁李肯特与CCR主编关学君、副主编高毓婷参加第75届美国亚洲学会

专业学术顾问
CCR的专业学术顾问包括:美国哈佛大学Ofer Bar-Yosef教授;中国香港恒生管理学院张光裕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国庆华教授;俄罗斯科学院 Alexander I. Lebedintsev教授;中国北京科技大学李延祥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Katheryn Linduff教授;美国丹佛大学Sarah M. Nelson教授;韩国忠南大学Yangjin Pak教授;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Gideon Shelach 教授;前欧盟驻华大使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教授;以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夏竟峰教授。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丁晓雷老师沟通切磋,中文版《文物》的原编辑刘婕老师也在创刊初期贡献颇多。考古所的冯时教授、北大的王迅教授、张辛教授、罗新教授则经常提供中文古文、墓志及各类铭文的诠释和说明,以加深在英文翻译处理时对原文的透彻理解。

翻译团队
除了专业的学术顾问,我们的译者也遍布世界各地。积极参与往期翻译的有英国牛津大学考古系副教授Anke Hein博士,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早期中国的助理教授Paul Nicholas Vogt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中国考古的金秋月(Catrin Kost)博士,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院的博士生苏蓓(Rebecca O'Sullivan),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研究员王炎溪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Elizabeth Berger,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待位博士傅希明(Christopher J. Foster),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文明所待位博士陈丹妮(Annie Chan),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系博士候选人郭峥栋,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李弢,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及历史学系林永昌博士,中国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博士候选人李辰元,日本金沢大学人间社会学域李弥等三十余人。

首届CCR青年学者翻译比赛颁奖典礼
从左至右:CCR副主编陈莘、CCR发行总经理Ana Niedermaier、CCR编辑Rachel Turner、荣誉奖获得者Erin West及Mitchell Ma、二等奖获得者徐津、一等奖获得者何佳韦、CCR主编关学君

技术支持
团队成员在谷歌译者工具包(Google Translate Toolkit)上协同作业,不仅使用翻译记忆库来提高效率,还通过共享的专业术语库来提高术语的准确性及统一性。除此之外,我们聘请了加州大学计算机博士及百度工程师为我们量身订做了翻译统计软件及参考文献生成器。CCR团队的文物考古专业术语库目前已积累近六千词条,而且这个数目仍在不断增长。《文物》英文版微信公众平台还推送“文物考古英译探索”栏目。整理文物考古专业词汇,与读者分享学术成果,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