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故鼎新

 红谷斋主人 2016-10-25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第六卷.五帝·第二十四

提示:这一节是孔子应季康子之问,回答华夏大地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的问题。孔子列出的五帝,与司马迁《史记》中的“五帝”不尽相同。孔子列出的“五帝”自太昊伏羲始,继而“炎帝”、“黄帝”、“少皓”、“颛顼”。司马迁所说的“五帝”自黄帝始,继而颛顼,继而帝喾,继而尧、舜。不管是孔子所说的“五帝”,还是司马迁所说的“五帝”,从伏羲到尧、舜,继而夏商周,传承有序,脉络清晰,源远流长。如此悠久的,从不间断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文化积淀之深厚,思想传统之一贯,纵观世界民族之林,仅中华民族所独有。

为什么能够如此?最主要的就是中国人懂得辩证法,自觉地运用辩证法,懂得相生相克,懂得对立统一,懂得“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是一劳永逸的,变化、变革、革故鼎新,自我革命,是去腐生新,自立自强的唯一的办法。

名句:

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五行更王,终始相生

所生之行,转相承也

 

季康子(季康子,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事鲁哀公。是“鲁国三桓”—— 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这个位高权重的季孙氏——季康子三家。)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五帝”指中国历史上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不是司马迁造出来的,他们早就在华夏民族中,口口流传。)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五帝,就是“太皓”、“炎帝”、“黄帝”、“少皓”、“颛顼”。孔子西行求教于老聃。老聃也称为“太上老君”,姓李,名耳,一字或曰谥伯阳。“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于五帝的学问,孔子是从老子哪里学来的。中国古人把物质世界,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来概括。金木水火土就是“五行”。出于天人感应的世界观,既产生了有后世阴阳学家“五行”配“五帝”的说法。)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太皞,一作太皓,又作太昊。太皞就是伏羲,“次,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淮南子·天文训》]他的母亲是华胥氏,是母系社会风姓族群的首领,生伏羲与女娲。太皞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作八卦,定婚嫁礼法,制作十五弦之瑟。炎黄都是他的后嗣。太皞,为什么以木相配呢?)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孔子解释太皓伏羲氏,为什么以木为德。那是因为“木”可以代表所有的植物,地球上有了植物,才欣欣向荣,才有了人类。大约从伏羲太皓开始了,开始了从游牧到农业耕种的尝试,故把太皓伏羲氏比喻为东方太阳初升后的树木,“皓”是明亮,是日出后的大地的形象,有日出,才有树木。五行学说,起源较早,《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中国文化对于物质世界的最初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推演到哲学、政治、军事、医学,方位、命相、风水、堪舆等等方面。)康子曰:“吾闻勾芒为木正,(伏羲氏有四个儿子,重、该、修、羲。老大重,就是勾芒,伏羲氏委派勾芒到东方主持木星的观测。东方属木,因而又称木官,也称“木正”,或叫春官。后来勾芒成为太昊氏的佐官,少昊的叔叔。勾芒的故事,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乙篇》有详尽记载。)祝融为火正,(《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为南方之神,也称夏官,是传说中的灶神。)蓐收为金正,(“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蓐收,华夏文化中的秋神,“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山海经第七·海外西经》]蓐收是谁?“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昊炎帝的二儿子该即为蓐收。)玄冥为水正,(玄冥即水神,“禳火于玄冥﹑回禄。”[《左传·昭公十八年》]杜预注:“玄冥,水神。”也作“禺疆”、“禺京”,据传“玄冥”为黄帝之孙。)后土为土正,(后土,土地神、社神,又称厚土娘娘。“共工氏之霸九州,其子曰后土。”孔疏:“共工后世之子孙,好后土之官。”[《礼记·祭法》]公共氏是黄帝时期的一个部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山海经·海内经》])此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五行相生相克,日月轮替,沧海桑田,一切都遵循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地运行着。这是为什么?)孔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太皞之属配焉,亦云帝,从其号。昔少皞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该、曰脩、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该为蓐收,脩及熙为玄冥。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之子曰勾龙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业为官职。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别称五祀,不得同帝。”(“五行学说”认为宇宙是物质的,是由木火土金水物种物质构成的,他们是相生的,也就是相互依赖的,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周而复始。相反五行又是相克的,矛盾的,相互制约的,“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白虎通义》]古人把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运用到社会治理上面,因此每个社会,每个统治者,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也是相生相克的。因此就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缺点,革故鼎新,去腐生新,不断的自我革命,“其所能业为官职”,不断的变革,不断的革命,推陈出新,才能日久常新,永葆青春。)康子曰:“如此之言,帝王改号于五行之德,各有所统,则其所以相变者,皆主何事?”(“五行”家认为,人有五行,朝代也有五行,阴阳学家认为明朝以火为德,大清以水为德,故大清灭明,应运而起。这是什么道理呢?)孔子曰:“所尚则各从其所王之德次焉。夏后氏以金德王,色尚黑,大事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用水德王,色尚白,大事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以木德王,色尚赤,大事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此三代之所以不同。”(汉族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而清人则剃发,脑袋后头留辫子,衣衫袍袖皆不同式样,都是文化繁荣使然,风俗习惯使然。中国人喜欢红色、黄色,以为喜庆,与农耕文化有关;西方人喜欢白色、蓝色,与海洋文化有关。农耕民族养猪食用猪肉,很自然;草原民族放牧牛羊,食用牛羊肉,也很自然。把颜色、喜好、风俗、习惯,神秘化,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更重要的是潮流,时移世易,时代变迁,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生产力不断发展,文化不断繁荣,人们的喜好自然不同,习俗也发生变化,崇尚爱好随之改变。跟上时代,跟上潮流,生活方式自然就会不同,服饰颜色,风俗习惯莫不改变,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康子曰:“唐虞二帝,其所尚者何色?”孔子曰:“尧以火德王,色尚黄,舜以土德王,色尚青。”(对于颜色的崇尚喜好,与民族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尧帝时期,喜欢黄色,这是土地的颜色,是农耕文化的印记;舜帝农耕文化更加发展,这时喜欢青颜色。汉族把蓝绿黑三种颜色都叫做青涩,青色是田野的颜色,还是农耕文化的印记。农耕文明的印记,深深地融合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相生相克的五行学说,也融合在你的血液里。不断变化,不断融合,不断创新,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血脉。)康子曰:“陶唐有虞夏后,殷周独不配五帝,意者德不及上古耶,将有限乎?”(“陶唐”,尧帝。他是帝喾,即高辛氏的儿子,姓伊祁,名放勋,初封于陶,后徙于唐,因此也叫唐尧。唐尧之后的继任者是舜,一种说法:“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竹书纪年五帝纪》]另一种说法:“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墨子》]舜帝之后的继任者是大禹,“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韩非子·说疑》]逼迫也好,禅让也好,总之是潮流使然,变化使然,革故鼎新使然,顺应生产力的发展使然。自尧舜禹汤至周代,文明更加繁荣,生产力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同时年代更加靠近孔子生活的时代,帝王们也退去了身上的光环,退去了圣贤的色彩,人物更加鲜活了,更加生动了,更加有人情味了,人们对他们的认识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所以他们也就独不配五帝了。)孔子曰:“古之平治水土,及播殖百谷者众矣,唯勾龙氏兼食于社,而弃为稷神,易代奉之,无敢益者,明不可与等。故自太皞以降,逮于颛顼,其应五行,而王数非徒五而配五帝,是其德不可以多也。”(孔子这样说是符合事实的,古代治水的人,不止一个大禹;播种百谷的人,也不止一个勾龙。只是说大禹治水,是因为大禹治水,其功绩是不可取代的。勾龙播种百谷,其业绩也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太皓伏羲人文始祖的地位,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无可取代的。炎帝对于华夏农业文明的贡献,同样是不可取代的。“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釜山”功绩更是无可取代的。一切为中华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都是无可取代的。华夏文化是崇拜祖先的,是会铭记祖先的功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