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运作U

 q1338 2016-10-25
技术·发现发幻梦
 

从运作U-2项目看老洛

 

宋宜昌

 

   U-2是老洛的成名之作,是凯利·约翰逊的得意之笔,也是迄今披露得较完整的一段飞机研发史。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洛克希德公司运作的蛛丝马迹。

 

从运作U-2项目看老洛

 

U-2R

 

   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使用喷气发动机的RB-47和RB-57(即英国“堪培拉”式轰炸机)越境侦察苏联,遭到了米格-17的阻击。当时美国自持拥有原子弹和投掷它的B-29轰炸机,并不担心苏联的核反击,只是一味坚持高空侦察。但现役任何一架军用飞机都无法逃脱米格机的炮火,就有必要研发一款苏联任何飞机都无法接近的高空侦察机。一句话:高度决定一切。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指挥美军远征欧洲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他也学陆航阿诺德和冯·卡门的模式,组建了一个“技术能力小组”。艾克任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基里安当这个小组的头,“就美国技术问题,提出一切建议。”基里安下面有一个情报小组,组长是埃德温·兰德,宝丽莱公司的经理。兰德后来成立了美国最有影响的智库——兰德公司。

 

从运作U-2项目看老洛

 

洛克希德参与研制的F-22

 

   基里安和他的小组向艾克建议:“让美国中情局继续执行一项工程:能在苏联雷达、战斗机、导弹作用范围之上的照相侦察飞行器,连续侦察拍照苏联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军人出身的艾克当然明白照相侦察的作用,对基里安的建议表示首肯。这时,美国空军部长助理加德纳也大力推进这项工程,虽然,它的管理权不会属于空军。

   自从米格机拦截美国侦察机后,加德纳就游说总统科学顾问团,让他们向总统建议研发高空飞行器。加纳德是见不到总统的,但他知道谁能见总统,谁能说上话。

   单单一个人是无力推动一项庞大计划的。又有几个活跃分子加入进来:前陆航照相军官莱格霍恩和空军负责与冯·卡门的联络官施里弗。莱格霍恩供职柯达公司,因为任何光学侦察都要用柯达特种胶片,因此格外卖力。空军在施里弗(他与莱格霍恩是老朋友)催促下,制定了一项卫星和超高空侦察机的实施计划。由于实施武力,不久便被束之高阁。如果只靠官僚主义的空军,恐怕U-2和侦察卫星根本造不出来。

    民间力量又一次发挥作用。兰德手下有一个学者兼航天迷戴维。他促进兰德进一步向空军游说,并称:海军已向其它研究机构下达侦察卫星研究订单。这就促使空军研究发展部主任李梅把卫星研究任务交给兰德公司,兰德公司立即拿出一份卫星应用的远景方案。李梅看到后十分兴奋,又拨款给兰德进行下一步精细研究。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